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教学中的“生活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是学习的源泉,教学远离生活。也就远离了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融入一点“生活味”,即教师把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和书本知识相融会,让死知识转化为活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如何让“生活味”发挥最大的效能呢?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一、新课引入突出“生活味”,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学习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生物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或现象出发引入新课,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验到举手投足之间都有生物学问题,觉得生物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对生物学的亲切感,激发其求知欲。例如介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时,我从同学们非常熟悉的现象入手,问道:“生活中我们见到有些夫妇是双眼皮,却会生出单眼皮的子女?”学生听了这个问题后,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这个小孩不是这对夫妇亲生的,有的同学说这是变异现象等。根据学生的种种猜测我引出本节课题: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又如在学习《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时,我这样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此现象是学生生活中不陌生的,选择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引入新课,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紧扣课题,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来学习本节重要的内容:花的结构及花与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关系。这种通过把生活中的生物现象引入课堂的教学,不仅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开动脑筋思考、积极发言,而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课堂中巧用“生活味”。加强理解生物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把生活中的生物知识转变成适合学生水平的“待建形式”的知识,启发引导学生去讨论和思考,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我在执教七年级下册“尿的形成和排出”一节内容时,在分析了尿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我联系生活中。肾炎病人出现血尿和蛋白尿的现象,让学生判断病人患病的部位在哪里,很多学生说出是肾小球发生了病变。接着我让他们说出这样判断的理由,这时能讲出理由的学生就很少了。大部分同学把目光投向我,此时我将肾小球发炎时通透性增大导致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能透过肾小球的知识点告诉学生,同时配上自己形象的肢体语言。当学生明白因肾小球发炎导致尿液中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后。接着一学生问:“当肾小管有问题时,尿中会出现什么物质?”“出现葡萄糖。”全班同学齐声回答。我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表扬他们对知识的快速迁移能力,同时告诉学生我们后面学《激素调节》一节内容时,当人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少时,尿中也有葡萄糖,这就是糖尿病。听我这么一说,不少学生急忙翻书去找糖尿病的内容来了解。于是我趁热打铁,布置学生课后查找有关糖尿病的资料。又如学习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内容后,举行当地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实践调查“讨论会”。这种联系书本巧用“生活味”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学活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乐用新闻热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体现时代性。生物学作为一门和社会息息相关的现代学科,如果将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热点信息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让教学紧跟时代步伐,还会创设出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激情,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比如讲到食品安全问题内容时,我将瘦肉精这一热点知识带进课堂。因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对瘦肉精事件已有所知,但不知道瘦肉精究竟对人体有什么危害,于是有学生问:“吃了含瘦肉精的猪肉对人有什么影响呢?”于是我告诉学生人食用后出现的症状:人食用后重者出现心慌、肌肉震颤、头疼、神经过敏等症状,轻者感觉不明显,但长期食用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等。接着又有学生问:“怎样才能分辨含瘦肉精的猪肉呢?”这时不少学生抢着说买猪肉时要看猪肉皮上是不是盖有检疫合格图案,我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肯定,并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分辨?”看到没有学生回答,于是我告诉学生还可以通过看猪肉皮下是否有肥肉(脂肪)来判断,因为含瘦肉精的猪肉皮下脂肪极少,绝大部分都是瘦肉。这时又有学生提问:“明知道含瘦肉精的猪肉对我们人体有害,为什么还有人做这样的事?质检部门难道检查不出来吗?”接着全班同学就这些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生物课成了辩论课。这种结合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引入热点问题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又让学生学会对重大社会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四、课堂中巧用“生活味”感悟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生物与生活同在,生物教学也应与生活同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生物教学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拓宽生物教学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生物、用生物,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