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维管束:植物的“桥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面对一棵大树,人们经常会赞美阳光下勤勤恳恳的绿叶,它们是充满工作热情的榜样:也会大力讴歌居于地下默默无闻的树根,那可是无私奉献的楷模。可是很少有人会去深究:根吸收的水分和氮、磷、钾等如何被送上枝头,绿叶制成的“面包”又是怎样被运到根部的。
它们之间有着一道“桥梁”,这就是维管束。
如果植物一直生活在水中,那就不需要架设什么维管束了。在水中,几乎所有的细胞都可以与环境亲密接触,几乎所有的细胞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也就谈不上谁供给谁了。我们都知道,海带和紫菜吃起来没有“筋”,原因就在于此。
然而,植物要走上陆地,就不能总趴在地上,它们要挺起腰杆。那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是不能脱节的啊,于是一些细胞开始扮演“专职交通员”的角色。最原始的细胞,连成了管道,管道聚合成了管道束,一条运输养分的高速公路就此修建起来。从蕨类植物开始,到裸子植物,再到被子植物,都继承了这套运输系统,并且不断对系统进行优化。
维管束被划分成木质部和韧皮部两类,具体名称来源无从考证,大概是因为前者的归宿多是家具,后者呢,则多出现在作为树木“脸面”的树皮里。二者运输的东西和方向存在很大差异,前者只管运输水分和矿物质,后者只管运输有机营养。植物表现智慧的地方正在于此,它们不光是架设了运输桥梁,更重要的是对桥梁用途进行了划分,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木质部是由被称为管胞的细胞构成的。这些两头尖、中间圆的细胞有两个发展方向,一是连接起来成为更专业的运输管道――导管,二是可以多多储备纤维素,直到空隙近乎封闭,我们称其为木纤维。不管是初生的管胞,还是成熟的导管,都在勤勤恳恳地将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和混杂其间的无机盐送到枝头。
韧皮部只负责运输碳水化合物等有机营养,组成这类管道的单元,分别是原始点的筛胞,以及进化的被子植物独有的筛管,它们都没有连接成导管那样完全贯通的管道。而是通过筛孔交换物质,接力传递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
除运输物品不同之外,两者还有一个关键的区别,就是成熟的木质部细胞都是死的,是不折不扣的木质管子,而成熟韧皮部的筛管细胞都是活的,并且由于筛管运输的是大分子有机物,所以在精简了细胞结构、增强了透性的筛管细胞中还有一个被称为“伴胞”的小细胞,提供支援。
和桥梁一样,维管束也有使用年限,并且使用寿命通常都很短。对于草本植物来说,维管束跟植物体一样相生相灭。就算是像苹果树这样的木本植物,木质导管的使用年限也不长,通常是1~2年,韧皮部筛管的使用年限也超不过两年。
不过,“下岗”的维管束还能“再就业”,那些在维管束周边生长的薄壁组织会侵入管道中,管道会被各种树脂、单宁等物质堆得满满的,填成死胡同,直到没有空隙容许水分通过。不过这种过程大大提高了木质部的抗击打能力,对于支撑附着茎干之上的花果枝叶有很大的好处。而那些正在工作的木质部则得到了有点贬义的名字“边材”。所以说,虽然心材为人所好,但是失去它们,对树木来说,基本无所碍,空心树照样可以绿意盎然。
而韧皮部除像悬铃木那样可以随意剥落之外,当然也有像栎树、橡树这样存下了厚厚的退役的韧皮部,与一些死亡的薄壁细胞形成像铠甲一样的树皮。我们经常用到的暖壶塞就是用这些树皮制成的。
维管束的出现,也促使植物向着更高更大去发展,去竞争阳光。有了这套系统,陆地上才有了真正的森林。从一定程度上说。是维管束系统把植物从海洋推向了陆地。
维管束虽然大多被我们拿来当房梁、做家具,但很少有人将它们变成某种精神的代表,但实际上,它们比树根更任劳任怨,比树叶更鞠躬尽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