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辩论“活熊取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辩论“活熊取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年前,当从活熊取胆汁制取中药的方法被媒体公之于众,舆论的声讨就贯穿整年。“归真堂”谋求创业板上市的动向,也始终引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关注。中外多家民间动物保护组织均表示:坚决抵制归真堂上市,并要求取缔养熊业,与此同时上万网民加入论战。这也直接导致了“归真堂”2012年年初上市计划的搁浅。

今年2月16日,随着一场新闻会的召开,围绕活熊取胆的激辩进一步升级。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在会上向一百多家媒体表示:此前有关活熊取胆的报道,夸大了熊的痛苦。3月13日,三十余位医卫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正确对待‘养熊取胆’,保护中医药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提案,要求支持养熊业可持续发展。至此,关于“活熊取胆”的争论进一步升级。

行业内外意见迥异

联名签署人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曹洪欣称,麝香、牛黄、熊胆、羚羊角等动物类中药往往是治大病、急病,而草本类中药入药通常是治疗慢性病和其他病,如果不进行人工养殖,很难解决动物性药物极缺这一难题。“主流中医界的观点认为,目前,熊胆不可替代。”全国政协委员、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说,“关于黑熊患有炎症甚至癌症的说法也不可信,因为国家有制药产业准入制度,如果熊胆有炎症,制成熊胆粉不合格,胆汁自然就淘汰掉了”。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杨金生则称,熊胆不可贸然取缔,一旦中药成分更改,需按新药审批重新再来,至少需要3~5年。

杨金生同时表示,被媒体普遍使用的“活熊取胆”这一表述有误导公众的嫌疑,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人工养殖,取用胆汁”。同时,他还称,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必须用第三代技术(“无管引流”),而媒体在报道中普遍使用的图像资料主要是已淘汰的第二代技术,媒体在相关报道中却大都未给予说明。

与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相反,今年“两会”中提出反对“活熊取胆”的代表委员则多为行业外人士。政协委员作家冯骥才、画家韩美林联合提出了“关于建议国家立法取缔‘活熊取胆’”的提案。政协委员、《读书》杂志执行主编贾宝兰则已连续两年提出“关于禁止活熊取胆”的提案。人大代表、央视主持人敬一丹提出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其中指出“应淘汰活熊取胆”。这份议案提出,应尽快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部分条款,禁止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营利性开发利用,禁止虐待野生动物及其子二代。

利益之辩vs伦理之辩

经过长达一年的争论,争论的主题渐渐由中药原料企业上市的利益争论扩大到了伦理层面。

环保人士丁力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文章《熊胆与人胆》,称“无论是熊还是人,都愿意按照本性生活;无论是熊胆还是人胆,还是留在腔子里最合适。”“熊和人都是动物,佛家认为众生平等。如果熊的权利都可以重视了,普通人的权利的改善大概也不远了吧?”

而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嘉映则早在2010年就曾撰文,反驳人们对于“为什么花那么大力气去拯救黑熊?为什么不去救助失学儿童、艾滋病患者”的质疑,称人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来自他们对于自身生活本身的触动。理性与伦理上的先后秩序对行为的影响不大。“生活深处,世界不是分成你和你要选择的东西。你跟你周边的人与事融合为难解难分的命运。”

但“取缔与不取缔”的选择似乎没有“拯救与不拯救”的差别来的容易分辨。一位网友则在微博中评论丁力文章称:“你们在拯救动物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需要这些药物的患者的看法。既然研究证明现在还没有可以完全替代熊胆的药物,在没有取得医疗专家的认可和患者的同意前,强制取缔以熊胆为原料的药物,是不是某种程度上侵犯了患者的权利?”

两会期间,当卫生部部长陈竺在被问及如何看待这段时间以来关于“活熊取胆”的争论时,他用“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回答这个问题,未必专业,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应该遵循可持续原则,也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但是,当人的生命权和保护动物发生利益冲突时,界定合理与否的标准,应该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牺牲动物换取的药物,是否非此不可?是否不可替代?也就是说,通过‘活熊取胆’制成的药物,是否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通过其他材质、其他方法,也能研发出治病药物,那么不应该以牺牲动物作为代价,至于‘活熊取胆’是否是不可替代的,这方面还是中医有发言权和判断权”。

但卫生部官员的言论却未能得到环保人士的认可。提出“取缔活熊取胆”提案的贾宝兰认为,从疗效方面,即便含活体动物成分的药物治疗效果会好一些,但不能因为这一点点不同就以牺牲动物(福利)为代价。“动物是命,人类作为动物的一种要尊重生命,人类作为高级动物更应该能够以己度人”。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陈先达则对此表示了不同态度。他说,十年前,国际上也曾兴起过极端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认为人与动物是完全平等的生命,宣扬“物种权高于人权”,采取很多激烈的行为来保护动物。“但我们不能把完全属于人类社会的范畴,如平等、权利、人道主义,无区别地泛化、滥加在动物和植物身上”。

杰西根据Financial Times、《经济观察报》、《新世纪周刊》、《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