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其实就是要实现教育的个性化,这在很多学校和教师看来,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因为学校或者班级里有太多的学生,而每个教师所拥有的教学时间又太少。由迈克尔・富兰等人撰写的《突破》一书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成功地建立起个人化的、持续的、以数据驱动的有的放矢的日常教学程序和做法,在现有的学校制度下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是有可能的。
一、以道德为核心
德育为先,是我国教育始终坚持的一条准则。迈克尔・富兰等人也认为,要实现学校教育的变革,必须坚持以道德为核心。只有当道德目标与可操作的、有效力的策略结合起来的时候,学校的教育改革才有可能取得突破。
依据教育的道德目标,迈克尔・富兰等人确立了如下四条没有商讨余地的教育信念:
如果给予足够时间和支持,所有学生都可以达到高标准;
如果给予适当的条件和正确的协助,所有教师都可以达到高标准教学;
高期望值和早期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需要能够清晰地陈述他们做什么和为什么这么做。
对此,我有几点感想:
第一,学校和教师个体上下一致的教育信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就从一个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如果某个教师对他给予了很高的期待,而别的教师认为这个学生百无一用,该生就不可能从这种高期待中获得进取的动力,还会认为这位教师比较虚伪。一个班级的发展、一个年级的成长、一所学校的成功,都需要上下一致的教育信念和道德基础。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达到高标准,而让其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路径是:给予他高期待;在他起步的阶段就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以便让其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给予他在学习上足够的时间;对他的每一次成功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轻轻松松成功,但把握了成长过程的每一阶段,就能让孩子达到高标准。
第三,每个教师都有可能成为一个专家型的人才,而让教师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是:教师自身要有不断学习的内驱力;在培养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发现学生成长的内在机制,并加以总结提炼;学校为教师的成长创造必要的外部条件,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补上自身发展的短板。
二、3P模式
迈克尔・富兰等人在深入研究了大量的教学案例之后认为,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有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个人化教学、精确化和专业学习。将这三个要素粘合在一起的是教育的道德目标――教育为了一切学生,在缩小学生差距的同时提高整体学生的达标率。只有这三个要素同时发挥作用,突破才有可能发生。
1. 个人化教学。迈克尔・富兰等人坚信,如果课堂教学能够使以下四项同时表现出来,这将导致学习不断地大幅提高。
一套有力的评估工具,这套工具与每堂课的学习目的相配套,它使教师每日获得有关每个学生进步的准确的、综合的信息,这套工具的管理使用不会过度干扰正常的课堂秩序。
一个不用太多时间而又能捕捉到过程评估数据的方法。自动分析数据,并把数据转换成可有效推动教学的信息,使教师很快即可做出教学方案,而无须等到将来。
一种使用每个学生的评估信息来设计并实施个人化教学的措施;为教学而评估成为提高教学精确性的策略。
一套嵌入的手段来监测和管理学习,测试哪些能有效地系统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使之更加精确地应对教室中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课堂教学将第一次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组织而不是以教师或教学内容为中心;教学不是始于教,结束于测量学生的进步,而是开始于测量学生知道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教学是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设计的。
2. 精确化。精确化服务于个人化教学,是个体的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确地知道学生基础的特点差别,知道什么是合适的指导,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方法,怎样使用相应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清晰地明确学习任务的标准,以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达标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建立起一个教学数据系统显得非常重要。这个数据系统要具有连贯性的、能够自动分析的特征,能够记录每天发生在课堂里的教学行为,并给教师提供改善教学方法的策略,更精确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
3. 专业学习。如果教师每日不进行个体和集体的学习,个人化教学和精确化教学就不可能实现。当然,仅仅有学习还不够,教师更需要的是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前的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的学习机会不能说不多,但很多教师在学习之后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并没有多大的改善。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这样的学习是缺乏系统的、零散的,没有和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有效学习的路径是:用专业学习概念来替代业务培训;将专业学习的场所前置到学科课堂教学中来,身临其境地开展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关注个性化教学、精确化教学是如何被运用的。
三、关键学习指导路径
迈克尔・富兰等人认为,需要在学校系统构建起一个关键学习指导路径(Critical Learning Instructional Paths,缩写为CLIP),将其作为一个工具交给教师,帮助教师做出具体的、日常的教学决定。
1. 绘制教学路径图。教师都熟悉学科的课程标准、教育目标、知识范围、教学顺序以及最终应该实现的教学结果。这也是传统上对课程进行描绘时比较关注的几个方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传统的课堂仅仅关注整个教学旅程的最后结果,对中间的过程基本上无法检测。
CLIP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路径的描述,它关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如何行进的,以及在不同的阶段上他和全体中间的差异。在《突破》这本书中,作者以学生的阅读行为为例,描绘出了儿童阅读学习典型途径的六个发展阶段,有了这样的描绘,教师就可以知道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时间段里的阅读状态,可以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使个性化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2. 测量和监控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很少甚至没有时间来测验每个学生的起点情况,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CLIP设置了一个教学循环系统,包括学前测试、创建学习档案、日常教学、学后测试、更新学生档案等若干个环节,以保证每节课的教学都是根据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展开的。书中以阅读教学为例,给出了这一教学循环系统具体实施的详细说明和案例介绍,可以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
学生的学习档案非常重要,这是使用数据推动教学的关键。学前测试的数据,可以让教师非常清晰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判定每一个学生处于发展的哪一个阶段。这些工作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学过程中因为有了前测的数据,教师可以事先预判哪些学生在某些学习环节会有学习上的困难,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课中辅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课后的测试能够让教师和学生自己对学习的状况做出评判,并厘定下一步的学习计划或教学计划。数据的记录要及时,这样学生的学习路径就能一目了然,也有利于家长对孩子学习状况的及时了解和配合学校开展辅导工作。
3. 课堂组织。小组学习是课堂教学组织的基本形态。在这样的学习形态下,教师才有可能具体指导学生,并且保证每周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能被指导到。教师只有通过和每个学生的具体指导,才能把握他的学习状况,并做出准确的档案记录。
限于篇幅,书中有很生动的案例,这里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一读。■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