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厌学问题之我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厌学问题之我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一些学生无心上学,上课昏昏欲睡,缺书少本子,听课装样子,不交作业,对学习厌烦等,这是厌学的表现。学生厌学,影响学风、班风,影响教学质量,危害较大,所以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一、学生厌学的原因

1.家庭原因。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子女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格的塑造等都是至关重要的。不良的家庭影响对一个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学生厌学,与不良家庭影响有着很大关系。

(1)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家中的孩子无法监管,引发厌学。农民工孩子因无法随其到异地就读而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监护。爷爷奶奶大多因溺爱或方法不当管教不了孩子,有的甚至管不住孩子,而亲戚往往只管吃、穿、住,较少过问品、学、行,缺乏有效监管。如此使这些孩子思想上松懈,行为上散漫,久而久之,孩子便模糊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觉得学习无味,以致厌学。

(2)家长对子女过于娇宠。有的父母视子女为掌上明珠,物质上无限满足,品行过于放纵,但学习上却任其自然,既无高标准,又不严要求。这些子女过于“幸福”,只图享乐,不愿吃苦,遇难而退,自然就厌学。

(3)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削弱了学习的信心。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障。目前,单亲家庭剧增,“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单亲家庭孩子因缺少家庭温暖与关怀,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以致行为“失常”,思想变态,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他们在学校胡混度日,不思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很多,难免厌学。

2.学校原因。

(1)应试教育,忽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教育太看重分数,忽视了人本身发展的需要。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对所谓主科教学抓得很紧,马虎不得,但对辅科的教学则蜻蜓点水,随便应付。以分数分良莠,那些应试为弱项分数不如人的学生,只能望考兴叹。由于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老师要求做到的做不到,自己想做的不让做,所以这些学生消极面对书本,虚度光阴。

(2)“热”对待,催生厌学情绪。对待学生厌学,一些教师急火功心,对这些“懒虫逛鬼”施之以罚,或拳脚相加,或喝喊嘲讽。体罚加心罚,伤口上撒盐。这样,不但挽救不了“懒虫逛鬼”,反而逼出抵触情绪,结果是懒者更懒,逛者更逛。

(3)“冷”处理,不能有效化解学生的厌学情绪。有的老师对好学的学生总是喜爱有加、偏食常喂,对厌学的学生则态度冷淡、疏而远之,学习上由其自便。这种“冷”实际上是一种放弃,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体现。厌学情绪非但没能消融减轻,反而更加严重。

3.社会原因。社会对厌学行为孩子的影响更为明显。游戏厅、卡拉OK厅、歌舞厅、网吧、酒吧等消费娱乐场所,青少年学生很容易受此感染。受此影响的学生,不思学习,只图非为,或打架斗殴,或偷盗行窃,或吸毒喝酒,或逃堂旷课等,厌学就不足为奇了。

二、学生厌学的解决措施

1.想方设法消除家庭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影响。各级政府要出谋献策,切实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确保农民工子女能随父母到异地上学;倡导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教育专家举办有关子女教育的讲座,帮助那些素质欠高且教子无方的父母走出教育误区,戒除溺爱娇宠,掌握一些“规矩”,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强化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使那些不文明的家庭,告别陋习,合理娱乐,优化家风,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建立抚养监护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养育、不监护子女的父母苛以法律责任,令其履行好对子女抚养教育义务。

2.改正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把要学生学、逼学生学变为学生要学、学生乐学。首先,学校要摆脱应试教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模式,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帮助成绩不好、应试无望的学生消除心理压力、走出成长困境,施以“适应教育”、“需要教育”和“成功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力,发展其特长,鼓起求进的勇气。其次,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爱心和公心对待学生,耐心帮助,文明施教,给以和风细雨的滋润,使厌学学生在不经意中痛改前非,心向学习。再次,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树立“消厌”意识,强化“消厌”责任。要改变教育方法,讲究施教艺术,多关爱、多鼓励、多引导,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最后,教师要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精神,亲和与厌学学生的感情,既当解惑的老师,又做他们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助、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用真情沟通心灵,真正使厌学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3.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娱乐市场的监管。大力开展“扫黄打非”工作,铲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规范有关业主的经营行为,在源头上禁止各种精神垃圾的产生,切断各种精神病毒的传播,还青少年学生一个干净的精神环境和健康的思想空间。同时,学校应与政府执法部门建立“越轨学生”监管机制,情况互通,联手施教,促使那些学生心归学业,认真学习。

学生厌学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解决。所以,家庭、学校、社会要高度重视,通力协作,各负其职,才能标本兼治,解决好学生厌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