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朝阳市设施农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朝阳市设施农业现状及“十二五”发展目标和重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辽宁省朝阳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气候,发展设施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自20世纪90年代朝阳市委市政府将设施农业列入主导产业予以大力扶持和推进以来,朝阳市设施农业经历了自然发展、迅速扩张两个向规模、质量、效益同步发展的阶段。

目前,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生态、安全、优质为目标,以科技为动力,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的设施产业发展之路。

到2010年,全市设施占地面积136.8万亩,设施农业生产面积105万亩,总产值实现8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580元。设施农业产业累计拉动二三产业需求28.4亿元。“十一五”期间,设施农业产量、产值、人均纯收入等三项指标平均年递增17%以上。设施农业已由单一的蔬菜生产延伸到花卉、水果、食用菌和养殖等方面,形成了多元发展的格局。设施蔬菜总产量(包括食用菌)330万吨,拥有番茄、黄瓜、青椒、茄子、角瓜、韭菜、食用菌等20余个年产5万吨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所辖的凌源、北票两市作为国家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分别成为北方最大的日光温室黄瓜、番茄生产基地,被北京市列为市场准入的无公害优质农产品。凌源市已形成了北方最大的设施鲜切花生产基地,产品有百合、剑兰、玫瑰、郁金香等10多个品种,年产切花7亿枝,种球4亿粒。设施农业摆脱了自然环境的制约,扭转了朝阳“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被动局面,改变了传统的“春种秋收”的种植方式,实现了花、果、菜四季飘香,依靠发展设施农业致富的富裕村不断涌现。

主要做法

1 以安全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致力于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得到普遍应用。在温室建造方面,从过去的低矮向高举架、大跨度、钢结构、厚墙体、无支柱、半地下的方向转变,采光保温能力明显提高。新品种方面,重点引进了国内外生长势强、效益高、采收期长的品种,如189番茄、布利塔茄子、红罗丹青椒、赤玉黄瓜、冬玉西葫芦等。目前全市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国外新品种应用率超过40%。设施大宗作物的采收期由原来的两、三个月延长到五、六个月,个别新的种类和品种达到8个月以上。工厂化育苗方面,按照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全市加大了育苗中心建设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种苗中心建设的有关扶持政策。凌源馨百种苗有限公司、双塔天宁种苗公司、朝阳金艺花卉公司、北票庄头营市场育苗中心等一批育苗中心企业得到发展和加强。目前全市育苗中心达25个,年育苗能力达到6.5亿株。2011年,全市将继续争取省政府支持,计划再建育苗中心8个。新技术、新模式方面,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对提高地温、增加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改良土壤效果明显,平均亩增产30%以上,应用率平均达到30%以上,其中喀左和凌源两县应用率分别达到50%和60%;大垄双行、嫁接技术、膜下微喷技术、无公害综合病虫害防控技术、后墙培土等技术措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率达到98%、100%、40%、70%、50%;推广了卷帘机、小型旋耕机、放风器、自动落秧器、滑走式运输机等,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劳动效率。

2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制度化、常态化;设施农业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各县(市)区蔬菜站都已得到加强,凌源市由站上升到蔬菜花卉管理局;喀左县成立了141人蔬菜总站。借乡镇服务改革的契机,预计在2011年上半年,全市所有乡镇全面完成乡镇农业技术服务机构“三定”(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按照“一乡一站、三权在县”模式完成乡镇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保证基层技术服务力量。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民培训的扶持文件,由市农委、市科技局牵头成立设施农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设施农业培训工作。各涉农培训资金都重点向设施农业倾斜,市县两级分别设立了农民培训中心。2011年每个县(市)区建设区域性农民技术培训l中心,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交流活动。其次,深化与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合作水平,成立了辽宁省设施农业产业创新团队朝阳工作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全市将成立7个以县为单位的分会和7个产业分会。借助协会平台,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程度,共享技术资源和产业发展经验,增强全市设施产业市场竞争力。

3 健全设施农产品生产安全监管体系。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市政府制定了八项措施,主要内容包括:①落实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建立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属地化管理责任制;②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督管理;③各县(市)区已陆续出台甲拌磷(3911)、水胺硫磷、克百威等19种高毒高残留农药全面禁止或限制销售与使用的具体规定,从源头上确保蔬菜质量安全:④大力开展培训以及合理用药技术指导;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推行入市检测和基地采收前检测“双检制”、拟将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牌子,实现每乡一站并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负责对本辖区内企业和农户生产蔬菜的全面检测,确保生产基地检测全覆盖:⑤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对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药监管、试验示范、产品认证以及宣传培训等方面,财政给予资金支持,保证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⑥加强相关部门的工作配合。卫生、公安、农业、工商、质检等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协调与配合,严厉打击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有关违法、违规案件,确保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同时,全市今年拟开展对部分蔬菜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追溯制度试点工作。把好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采前自检、产地准出和生产档案四个环节,做到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超标的产品不放行。建立产品质量档案管理制度,做到生产者有农事作业档案,运销户有货源和流向档案,实现蔬菜产加销全过程的质量可追溯。

4 完善销售体系,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市已有大小批发市场30余处,其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4处,除少量供应本地消费外,95%以上销往外地。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凌源黄瓜、北票番茄成为世博会专品。目前,在凌源市八里堡蔬菜批发市场,每天有1万kg蔬菜专供首都机场。凌源花卉批发市场占地近10万m2,是集产品交易、货物暂存、产品保鲜、信息和技术服务、科技示范、三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花卉市场,全市花卉可在24h内空运到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全市设施产品销售范围从东北三省、京津唐地区,拓展到了上海、广州、深圳等南方各大城市,并出口到俄罗斯、东盟、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全市已形成了“冬销北、夏走南、四季生产、市场不闲”的格局。“凌罄”、“喀绿”、 “庄头营”等一批品牌成为朝阳地产蔬菜的知名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

建设朝阳市百万亩设施农业工程

朝阳市“十年九旱”,春旱秋吊经常发生,属于典型的“雨养农业”,特别是2009年,朝阳市遭遇了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农业遭受了巨大的损失。2010年,为了进一步挖掘朝阳的产业发展优势,从根本上解决制约本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农业稳步增产、农民稳定增收,按照国家蔬菜产业发展要求,省委、省政府对朝阳设施农业建设进行了多次专题研究,决定拿出10亿元,对朝阳设施农业建设给予大力扶持。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系统工程,预计总投资需160亿元,工程完成后,可增加产值9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20元,朝阳市将实现农村户均一栋温室。

2010年6月,朝阳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深入实施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动员大会,省长陈政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陈政高省长指出,朝阳建设百万亩设施农业,条件充足,时机成熟,希望朝阳市紧紧咬住既定目标不放松,以前所未有的干劲和真抓实干的精神,确保全面完成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造福朝阳人民。会议之后,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集中一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一切困难,以高昂的斗志,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掀起了设施农业建设高潮。年内实现了3个”前所未有”,即一年内召开3次市县乡三级干部大会加以推进,领导力度前所未有;省委、省政府及省直相关部门支持朝阳市设施农业建设,投入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入干部激励机制推动集中连片开发建设,机制创新和规模之大前所未有。据统计,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建设开工建设面积达到72万亩,完成52万亩,当年建设面积超过过去20年间全市发展规模的2/3。2011年3月1日,朝阳市再次召开了由市县乡三级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的百万亩设施农业春季动员大会,明确要求,到5月底,必保全面完成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目前,全市上下正积极动员,紧锣密鼓地进行设施农业建设用地的平整、建棚物资的准备、小区配套工作的落实、育苗中心和市场规划建设以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

设施农业发展急需要解决的“瓶颈”

尽管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要促使设施农业再上新台阶,还需要进一步解决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环节和技术。

技术问题

1 设施农业机械化装备和技术问题。设施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制约设施农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从事设施农业的龙头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密集型的劳动产业、繁重的体力劳动,以及相对低的劳动效率,让一些想投资设施农业生产的企业望而却步。尽管全市引进了一些机械设备,但多数存在适应性不强、作业环境差、生产效率低、产品价格昂贵等问题,难以被广大农民接受。

2 土壤问题。土壤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因重茬栽培、农作物栽培年限延长,以及化肥使用不当,加上土壤管理措施不力,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的改变、土壤结构的破坏和次生盐渍化以及养分平衡失调,造成土壤质量退化、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设施产品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一些农民为取得好的效益,不得不再次加大化肥、农药使用量,形成严重的恶性循环。

3 农产品标准化生产问题。近年来,为了提升全市蔬菜安全质量水平,各地都相继制订了多个品种的无公害操作标准。但这些标准难以被农民接受。主要原因,一是标准繁琐,增加了农民劳动量:二是制定的标准技术含量低,许多标准只从安全方面考虑,没有把产量和效益结合起来,采用或不采用收益差异不明显;三是由于温室种植年限不同、结构不同等,许多标准针对性不强。

4 育苗企业的管理问题。目前尽管育苗企业育苗能力达到6.5亿株,但是实际育苗产量很低,主要原因除农民应用种苗的意识还有待提高外,企业育苗还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一些企业育苗质量比较低,加上购买种苗的农户栽培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使用工厂化种苗的农户在产量和效益上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甚至一些农民认为工厂化种苗效益和自育苗效益相同,农民需求不高。

市场问题

承载实施产品销售的批发市场布局还不尽合理,功能不够完善,辐射带动能力较弱;流通环节多,未能实现从产地到餐桌的直供,影响农民效益的提高,由于流通环节滞后,一些品牌的效益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滞后,缺少大的龙头企业牵动,农民组织化程度还很低,农民不能充分驾驭市场。

其他问题

1 资金问题。设施农业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建设1栋日光温室需要资金5万元左右,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更大,再加之银行贷款难,依靠群众自筹建设困难多,一定程度制约和影响着设施农业的发展。

2 科技创新能力问题。由于产业创新经费缺乏,科技人员整体科技素质较低,产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十二五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

朝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朝阳市工业污染轻,土壤残留少,空气和水质洁净的优势,着重发展绿色蔬菜生产。到2015年,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2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将达到170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达到660万吨,带动露地蔬菜生产20万亩,总产量60万吨,蔬菜总产值实现142亿元:实现设施鲜切花15亿枝。实现设施农业总产值190亿元。把朝阳市建设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优势产品聚集、设施技术高端、品牌效益显著的中国北方优质设施农业生产基地,逐步把朝阳市打造成为北京的“菜园子”、首都的“后花园”,把朝阳市建设成为全国北方最大的优质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朝阳市设施农业重点工作

1 继续巩固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按照辽宁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全力以赴,抢时间、争进度,到2011年5月底全面完成百万亩设施农业建设任务。“十二五”期间,围绕公路沿线继续巩固扩大规模,使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200万亩。

2 全面实现设施农业提质增效。一是打造优势产品集群。深入研究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朝阳资源优势,合理安排品种和生产茬口,科学市场定位,坚持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理念,突出环保生态、优质高效两大特色,建设优势产品集群,“十二五”末,建成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优质果菜生产基地30个。发挥朝阳夏季降水少、昼夜温差大的优势,发展越夏栽培,形成温室、冷棚、露地配套发展,果菜、叶菜生产同步推进,鲜品上市与精深加工相结合,使朝阳发展成为“冬销北,夏走南,四季生产,市场不闲”的产业格局。

二是全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按照生产工厂化、产品品牌化、销售高档化的经营理念,帮助企业引进和创新机械化播种、机械化移栽、机械化管理、机械化环境调控、机械化收获、机械化筛选和包装等技术和设备,解决目前人工管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随机性强,不利于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的难题。对龙头企 业引进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和装备给予优先资金扶持。同时,通过与大专院校合作,把国内外生物技术、物理技术等技术结合起来,突出生产的关键环节,帮助企业制定简明的、可流水线操作的绿色优质生产标准,创建名优品牌,提升产品档次,瞄准高端市场,成为真正的龙头企业。

三是建设高效生产示范区。加大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的建设力度,不断发挥优良品种、高新技术的引导作用,到“十二五”末,全市建成500亩以上的高标准、大容量的蔬菜科技示范园区5个,园区集科研、推广、培训等功能为一体,成为全省重要的蔬菜试验、示范基地:蔬菜集中产区的重点乡镇至少建成一个示范小区,每个设施蔬菜小区要有示范棚或示范户,形成“县有示范园区、乡有示范小区、村有示范户”的典型示范体系。

四是加快种苗基地建设。将种苗基地建设作为蔬菜生产前端环节的重要基础,通过新建一批、完善一批,保障全市蔬菜种苗的供应。“十二五”期间,全市新建年育苗能力2000万株的育苗中心10个,新增年育苗能力2亿株;完善现有25个育苗中心基础设施,使每个中心年育苗能力提高到2000万株。全市种苗基地年育苗能力达到7亿株,加上农民自育苗规模,基本满足全市蔬菜生产需求。

五是提高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在全市蔬菜主产区,通过多主体创办、多形式发展,大力推进农民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实行统一生产质量安全标准、统一技术服务,提高蔬菜品种档次,不断推动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市场销售的品牌化;加快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在5个县(市)新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批发市场8处,其中北票市1处(南部地区)、凌源市1处(青龙河流域)、建平县3处(三家乡、深井镇、黑水镇各1处)、喀左县1处(县城近郊);扩建朝阳果菜批发市场,使之成为供应朝阳城区、辐射辽西的大型综合果菜集散地;大力培育本地蔬菜经纪人队伍,使经纪人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实现“自己的菜自己卖,自己的钱自己赚”。

六是加强对农民培训。采取多种形式,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对农民进行全面培训。市县两级都设立农民培训基金,扶持建立农民培训中心。通过这些政策和措施,对农民实行实名制培训,做到有棚农户每年培训一遍,全力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能够迅速被农民掌握和应用。

保障措施

1 积极争取国家、省的支持。2010年,国务院为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出台扶持计划,鼓励发展蔬菜产业,建立优质蔬菜基地。朝阳市发展设施农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推动朝阳市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纳入省和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2 制定产业发展激励政策。市、县、乡三级继续加大对优质安全蔬菜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蔬菜示范园区和基地、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监控、技术研发与推广等方面重点扶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机具补贴、农田水利工程、现代农业项目等涉农各类项目资金向设施农业产业基地倾斜;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开展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积极引导菜农投保。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加大对设施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3 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加大《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深入探索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流转方式,引导农民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使农民真正得到流转的经济实惠。

4 开展自主创新,实现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大力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技术人员,重点村及有条件的村也要配备技术人员,形成上下相通的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利用省政府加强大棚室农户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的有利契机,在广泛培训的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素质较高的农民通过简单的基础理论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使这部分农民能够进行较深层次的研究摸索。加大力度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改良土壤,实现稳定增产增收;推广应用先进的品种,特别是国内外新品种,以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的需求,实现长季节栽培,增加产量,规避市场风险;加强投入品的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

5 强化生产和建设以外的综合性社会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接长产业链条,提升设施农业的潜在拉动效应。对从事设施农业及其以外的鲜活农产品销售的物流企业、加工企业等业者给予优惠的政策及资金上的扶持,最大限度发挥设施农业的拉动效应,为朝阳市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