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卷草纹饰源流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卷草纹饰源流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我国整个植物系纹样是到南北朝时才开始逐渐兴盛起来的,外来植物纹样确实起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不少资料上显示,卷草这种纹样源于希腊的花卉纹样——忍冬纹,是一种似花似叶的纹样,常由蔓藤形联缀而成的二方连续使用,也有单独使用的,或是与莲花组合同为陪衬。我国著名图案学家雷圭元先生曾说:“忍冬花是希腊的特产,它乃作为装饰的主题,与掌状叶配合组成种种花饰。”[其实忍冬纹样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是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人民很喜爱的一种纹样,因为这种植物本身极强的生命力,常常被古人取其长寿延年的吉祥含意而大量的使用。但是在古希腊传统纹样中是找不到这种忍冬花的造型的,在同一时期中我国的卷草纹类的图案远比西方的卷草图案种类多,并且富于变化,这样看来这种希腊的忍冬花和中国卷草纹的关系就不是那么绝对。另有研究显示,奥地利18世纪的艺术史论家阿洛瓦•里格尔在对希腊纹样研究后发现,古希腊人最喜爱的棕榈叶和睡莲纹样其实是受埃及文化的影响,这两种纹样的演变过程中,睡莲的花萼发展为卷曲的形态,并连绵呈成波状线的结构;棕榈叶也由封闭形态演变为与花萼配合的开放型。

在“S形”连续结构形成的三角形空间中,开放型的棕榈叶作为填充使整个造型看上去就像是侧面的忍冬花。所以,这种纹样经过长时间和远距离的传播,又历经了佛教艺术的融合,到达中国时,其原型可能就不那么容易辨认了。或许就是这样的误解,使这种在佛教中似乎并无特殊的象征意义的纹样,变成了国人眼中与佛教同属的圣洁之物而倍加关爱,也正因此而得到极为广泛的传播。所以说,佛教的进入为中国传统纹饰注入了活力,使传统纹样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多样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逐渐融入主流意识形态,使得植物纹饰得到前所未有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植物纹饰代替了部分动物纹饰。纵观我国纹样史,卷草纹里出现的这种“S形”骨架的纹饰,其实并不是只在佛教传入中国时的南北朝时期才开始产生的。这种“S形”条骨架早公元前的几个世纪,就随着开辟寻绢之路的希腊人东进而来,“希腊系”植物纹样从那时起就开始徘徊在长城内外。同时还有以草原动物为主要装饰纹样的斯基泰美术,也曾经携带希腊系的植物纹样来到中国北部,战国时候出现的“动物卷草纹”就疑似受其影响(这种卷草纹就极有可能是后人据其形态进行的推测)。事实上这种“S形”形态,与强调线条流动感的中国传统云气纹装饰如出一辙,在汉代创造出的龙纹中就有“S”形骨架的影子。显然,这时还没有卷草纹概念,这些“类卷草纹”形态抽象,亦草亦兽,反而是“云气纹”的特征较为明显。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这种“S形”骨架恰好与中国传统的仙道传说、羽化成仙的追求不谋而合,那一时期成仙思想强烈,人们把想象中神仙驾驭的龙和乘的云气融合创造了“云气纹”。秦汉时期的装饰中也有很多“云气纹”,它时而以主体纹样出现,时而作为边饰纹样被广泛运用,这类纹样展现的是云雾宇宙间的变幻莫测,以流动性强的“S”形曲线为骨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认为世间存在着一种人看不见的“气”,在一些古代典籍上都有“天地万物皆由‘气’而生”的的观点存在。在当时除了云气纹也流行着一些本土植物纹样,像柿蒂、莲花、茱萸这类寓意吉祥的纹样,汉代茱萸纹就常常与云气纹配合,形成流畅的“S”形框架,那一时期的织物中常常出现这种布满空间的流动的“S形”线条,其实这也是汉代装饰中表现神仙气质和云气流动的典型手法。后来,佛教的传入给传统中国纹饰带来了丰富的宗教题材,也为传统的云气纹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变化。

环顾两汉到两晋时期的装饰艺术史,装饰纹样偏向于对变化莫测云气的雕饰,使升天入地的“神仙神兽”和飞腾的云气纹曾经“一统天下”,正是云气纹发展到极至的表现。综上所述,我猜想卷草纹就是由云气纹与忍冬纹相互融合演化而来的,是蕴含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意向的集中表现。中国装饰艺术发展方向自春秋战国起,就体现出装饰富于流动,虚实相生、婉转自如的内在精神取向。这类“S形”曲线因盘旋的形象,回转流动状态所展现出的抒情性和韵律感,就如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精神”一样,这种形象使艺术产品成为追求性情的抒发和意象味的完美介质。而忍冬纹的传入为飘渺的“云气”适时的找到了更为贴近生活的新的形象,植物与神仙云气题材的合璧,使传统纹样由高不可攀转为普通事物的艺术化,也为装饰纹样在其后的广泛运用奠定了基础,甚至还形成了后来闻名于世、享誉中外的“唐草”样式。那么,这样的结合就不仅符合宗教要求的以植物花草来粉饰环境,更是契合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与习惯。由此看来,卷草纹在中国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也绝非一般意义上舶来品,它是承载了我国的传统思想意识,反应了先辈们的审美情趣,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并吸收了外来文化和外来样式的精华而渐渐形成的“中国式纹样”。所以说,卷草纹是具有深厚人文意义的纹样,它的出现首先体现了人类对美的不断追求,其次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以及先祖们对艺术的驾驭能力。卷草纹饰作为装饰被先人们用在各个领域美化被装饰物,从陶器、织物、铜器、建筑构件各种实用物件到漆器、玉器等工艺品,从早期隐约可变“S形”骨架,到后来的复杂的“S”曲线变化加上各种花卉甚至是动物的植入,卷草这种纹饰逐渐变得多样复杂,也渐渐发展为一大类别。由此可见,卷草纹饰是极具生命力的,所以在当今“卷草形”纹样依然会在我们国家和民族广泛使用。也许它最初的象征意义已经不再存在,但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人都在不断赋予这类纹样更加美好的寓意,来寄托各自不同的期望。它多变的形态,正促使人们不断地推测、揣摩这种动人形状和形式里包含了古人怎样的智慧,从而使这些纹样变得更为深邃,具有更加强烈的吸引力。同时,卷草纹是一种十分复杂、华丽、变化多端的纹样,其变化可简可繁,在现代装饰运用中会有更多的变化方式和组合途径,更有利于对其进行设计加工。在人类审美需求变得的丰富多样的今天,这种传统纹饰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更多的形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世界全球化的同时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依然保留鲜明的特点,我想这就是我们人类应该追求的文明传承模式,也是我们能够更好保留的传统的途径。

中国传统“卷草形”纹样在中国有近千年的历史渊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卷草纹样逐步增衍、扩散,其承传流变的关系和脉络是很清晰的。随着时间的流转,卷草纹在每个历史时期的艺术造型和样式都融入了其所在时代的审美因素而展现出不同风貌。也正因为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卷草纹样的博大、丰富和它极强的包容性,我想这就是卷草纹饰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在今天它将同样被赋予新时代的寓意,传达出新时代的风貌。在发展中求舍,传承中扬弃,这是“卷草形”纹饰的装饰性融入现代设计的关键所在。雷圭元先生说过:“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而不是静止,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随着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传统“卷草形”纹样将以其概括化、形式化、意象化的特点,成为一种以装饰为主要功能价值的纹饰。其个性鲜明的民族艺术形象正是现代装饰与传统经典相结合的切入点,在当下设计中则更适合创新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中国造型。

作者:姚远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艺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