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智慧之沙,信仰之火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智慧之沙,信仰之火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而化小,是沙范铸铜法的原则,沙的韧性,是沙范铸铜法的智慧。沙范制模的原则就是必须片段化处理,即大而化小,化整为零,模具会变得很多,这就要翻制一批铸造一批,打磨一批,不可奢望一蹴而就。水可以凝结、修补脱落的沙子,火可以使沙子变硬,这就是利用天然有效的朴素方法,来完成杰作的思想。

关键词 沙模 沙阴模 琢磨 烘烤

中图分类号:K875.6 文献标识码:A

Sand Wisdom, Faith Fire

——Tibet Schavan Bronze Act

HUANG Feng

(Suzhou Art & Design Technology Institute, Suzhou, Jiangsu 215104)

Abstract Large to small is the principle of bronze Schavan, toughness sand is the wisdom of bronze Schavan. Schavan molding principle is the need to deal with fragmentation, that large of small, decentralized, mold will become many, it is necessary to clone a number of casting batch grinding group, can not expect overnight. Water can condense, repair off the sand, fire can harden the sand, which is simple and effective use of natural methods to complete the masterpiece of thought.

Key words sand mold; sand female mold; pondering; bake

所谓沙范法,李晓岑、袁凯峥两位学者针对金属工艺已经做过云南德钦藏族传统铜佛像熔模铸造工艺调查,在拉萨和昌都地区考察过“昌都工匠群”,也介绍过沙范法的一般流程,并且从地域和历史的角度做过针对失蜡铸造、陶范法和沙范法的相互比较(《中国藏学》2012年03期)。但是流程记录比较简练,相关的资料也不多,与之不相衬的是有1700多座佛教寺庙,其中精美的铜佛像数量真的无法计算,它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本文希望通过记录观察拉萨一所工艺作坊的师徒铸造铜像的过程,尝试分析每个步骤的技巧和重点知识,提出个人的一些相关的思考,从而从一个侧面丰富对沙范铸铜法这一古老工艺的实用理解和理论研究。工艺作坊的负责人是罗布顿珠,其父亲主要操作翻制和铸造程序,他们有四个徒弟。

沙范铸铜法步骤一:泥塑模型以及树脂模型。

不论是否被铸成铜像,泥塑总是第一步,而且泥塑多是空心的,泥的厚度大约两指宽。空心的泥塑模型除了不容易裂开,而且便于切割和翻制成沙模。因为被一片片的翻制成阴模后,两指宽泥的厚度或者树脂模型的厚度就为铜预留了基本空间,可以通过加减沙层控制铜的厚度。当然,较厚的实心泥塑模型,翻制沙阴模时分两半,然后再填入沙芯模,刮去一层表皮也是铸造方法之一,这两种手法是交替使用的。

树脂模型,在内地往往就是成品的材质,但是在,还没有成为大型佛像的材质。由于泥塑模型不易保存,所以树脂模型的作用多半是保存泥塑模型或者用于复制。树脂模型没有被大量使用,可能是因为熟练的泥塑工艺师往往能够较快地塑造出优秀的泥塑作品。

沙范铸铜法步骤二:沙范模具。

大而化小,是沙范铸铜法的原则,沙的韧性,是沙范铸铜法的智慧。

当得到一个宽度为15到20厘米的薄铁皮圈时,首先要考虑一个问题,它上下均无底,能装住多少沙呢?一般来讲,沙阴模直径最大没有超过60厘米,这也许就是沙模硬度的极限,因为太大太重,沙子就会从铁皮圈里坍塌出来,不利于搬动和必要的翻转。这个直径也限制了每个泥塑模型的片段(整体的作品被切割成各个小尺寸部分,暂且称这些部分为片段)的直径必须小于50厘米,厚度必须小于20厘米,如果太厚,就剖成两半,每半再翻成两块沙阴模。

沙子是事先就被喷湿的,待铁皮圈套住泥塑模型片段以后,将裹有木炭粉的布包(木炭粉是木头、树枝烧尽以后的灰,用来包裹木炭粉的是哈达,哈达表面有很多孔,便于粉末撒出)悬于上方抖撒,木炭粉会飘洒在泥塑模型片段向上的一面,其目的是为了固定沙子。接着往铁皮圈里堆入较新的沙子(沙范铸铜的沙子是反复使用的,这反映出传统工艺保护资源的智慧,而贴近泥塑模型片段的第一层新沙子能够使阴模更加细腻,同时也弥补了沙范铸铜过程中损失的沙),用木头工具的尖头一端由四周开始先夯实,再用“旧”沙子堆上,夯实,再堆积,再夯实,最后堆成一个高度接近铁皮圈宽度两倍的小山丘,用木头工具的平头一端夯实,这样就完成了一半的沙阴模制作。

接着把这一半沙阴模翻过来,将泥塑模型片段取出,用毛笔蘸水在模具表层特别是片段轮廓四周慢慢地滴水,如果片段取出时阴模有损坏,整块的损失就用水粘回去,细小的损失则用毛笔调入湿泥浆刷补。

完成上述工作以后,用铁刀在沙阴模一端挖出四分之一个圆球形状,这就是一半的浇铸口了,然后在浇铸口与片段阴模之间划出两对浅浅的平行线,它们分别指向片段阴模的两边,这就是浇铸管道的限定线。接着在片段阴模的两外侧挖出两至三对半圆形状的沙槽。用毛笔蘸水加固所有的形状以后,再次撒上木炭粉。

放回片段模型,轻轻用木槌敲紧,套上另一个铁皮圈,堆入新沙,夯实,再堆上旧沙,夯实,小心地翻过这一半沙阴模,取出片段模型,同法制作出另一半沙阴模。我们同样挖去另四分之一个圆球形状,得到整个半球的铸口,而且得到与第一半沙阴模沙槽相吻合的沙丘,这利于合模。在浇铸管道的限定线内,再用铁刀刮出两片浅浅的沙道,浇铸管道就形成了。

然而,阴模毕竟是沙做的,经得起铜水的冲击吗?坚固的办法是火烘烤。将树枝、木头以及牛粪(这是有市场价格的燃料),架在阴模底部和里面明火烧大半天后,阴模的水分丧失了,沙子便结合得更加紧密。

当作品太大,片段太多时,铁皮圈往往不够用,传统的智慧又显示出灵活应变的法则。当一半沙阴模完成后,先用火加固,之后翻过来,用湿沙浆直接涂抹在里面,在堆到原沙模一半厚度时,放入纵横两圈粗钢筋,以起到对新的一半沙阴模的巩固作用。待湿沙浆堆到与原沙模一样厚度时,则与原沙模一起再次放入火堆烘烤。

烘干后的沙阴模被打开,而新的阴模片段部分用铁刀刮去4毫米厚度的一层沙皮,这一层沙皮的失去就为铜水预留了空间。而这种阴模是用来铸造较薄的模型片段的。

对于较厚的模型片段,比如一只手,怎么办呢?做芯模。

在两半沙阴模完成后,用火烘烤,使之变硬。打开之后,在其中一半阴模内用粗铁丝制作支架,(在李晓岑、袁凯峥两位学者的记录中,是用木十字架做支架,在这里铁丝支架能够因形而变,从而表现出更多的适应性),支架中间悬于阴模之上,边缘却要延伸到阴模之中,以便固定不动。接着缠绕细铁丝于粗铁丝支架上,填满湿沙浆,用两半沙阴模合起塑形,这就是沙芯模。然后再与阴模一起烘烤,待坚固后取出刮掉表面一层4毫米厚的沙皮,这层沙皮同样也是铜的厚度。

沙范模具的制作过程重复而细致,虽然简单但极需耐心。沙范制模的原则就是必须片段化处理,即大而化小,化整为零,模具会变得很多,这就要翻制一批铸造一批,打磨一批,不可奢望一蹴而就。而且,即使相信这种历史悠久的工艺能够成功,经过烘烤的沙模也不一定完全坚固,在翻身和搬动时难免会脱落或碰掉,这时先要用水粘合,损失的面积如果很大则可加入白乳胶粘合,再撒上木炭粉,然后再烘烤以加固其硬度。

沙范铸铜法步骤三:浇铸铜水。

红铜目前是55元一公斤,一尊130厘米高的坐像大约需要近300公斤的铜,由于铸造设备简单,这些铜敲碎后直接被扔进坩锅,和木炭一起燃烧,没有再次添加锡、锌、铅等材料。铸造用的铁皮炉子底部埋在沙里,接一根连接鼓风机的管子,在堆放的木炭中间放入坩锅,铜块熔化后再添加铜块,直到坩锅的铜水较满。

与此同时,沙阴模和沙芯模被铁丝拧紧,模具接缝被抹上厚厚的湿沙浆,以防止铜水从缝中溢走。模具被安置在沙堆的凹处,并且再次用沙巩固起来。铸口处以湿沙浆堆成一圈,高度在两到三指宽。

被一起浇铸的模具有五到六个,以一个坩锅铜水的容量以内为标准,每个模具必须一次性浇铸,直到铸口处。从坩锅出炉到铜水浇铸完成不到一分钟,剩下的铜渣在坩锅还是通红时就用铁棍搅动清理出来,然后将坩锅立刻回炉,扔进铜块再次进行下一轮浇铸。

不过又一个一分钟,铸口处的铜已变成了暗红色,沙漠即被拖出沙堆,拧开铁丝再翻个身模具就自动分开了,这时铜模型显露出来,在即将变硬以前立刻用锤子敲掉薄薄的铸造管道和铸造口,作品的一块就有了,我们暂且称呼它们为铜片段。

这时沙模完成了使命,被迅速摧毁,铁皮圈、铁丝被清回原位,多余的铜料被拾起清理,沙则回到沙堆里,等到又一次木锤的夯打、水的凝结以及火的加固。

沙范铸铜法步骤四:修补、刻铜、琢磨、焊接。

铸好的铜片段需要用刷子刷掉沙子,被铜皮包围的沙子由于遇到高温可能变得很硬,所以要用凿子凿碎再掏出来,有些狭窄的缝隙很难被掏到,这些沙子就永远留在铜像里了。由于对铜的留空厚度控制和模具的弯度把握不可能太精确,有些地方铜片段厚薄不齐,出现了裂缝。裂缝需要修补,其方法是用黄铜条蘸上硼砂,用火枪内焰进行点焊。

与内地工厂一样,对刚铸好的铜片段初步加工就是用角磨机打磨,去除杂质,平整大形,然后用各种型号的挫子修整小形。但是,接下来的步骤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昌都工匠群”铜像铸造工艺的特色所在。由沙模铸造的作品,往往没有失蜡铸造的作品那样精确,所以工艺师们就用各种工具将作品重新雕刻出来,可谓真正的“刻铜”。在小铁锤的推动下,用螺纹钢制作的凿子慢慢找出各个曲面与直线的高低点,形体这才逐渐清晰明确起来。随后用类似痒痒捞形状的铁耙工具再次整平作品表明,各个形体才能光亮起来。这种琢磨方式耗时耗力,就拿这座130厘米高的坐像来说,4个徒弟完成琢磨工作就会用去近一个月,然而与内地和尼泊尔铸铜作品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种处理方式加强了铸铜作品的手工质感,作品与人的互动性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增强。

在拉萨,铸铜的作坊一般都有锻铜的合作伙伴,这是由于技术上的互补决定的。沙范铸铜法因为沙模材质松软,因而模型的结构必须相对简单,经不起繁琐形态的勾脱,但是佛像的装饰往往繁复,所以,沙范铸铜一般做出佛像的身体和相对简单的衣纹,而其上的装饰可以交给锻铜大师们发挥才华,他们精湛细腻的锻造与錾刻技术能将薄铜皮变成大小厚薄不同的纸片状、半圆筒状以及最多的曲面状,将更加细碎的装饰焊接到铸造的佛像与底座上面,就成就了虚实轻重不同的景观。

沙范铸铜法的后期处理。

铜佛像往往会被刷上金水,金水的成分里含有纯金,但配方仍然没有公开化,所以这里无法准确描述。

参考文献

[1] 李晓岑,袁凯峥.试析藏族两种传统铸造工艺的存在——由传统铜像制作引发的思考.中国藏学,2012(3).

[2] 李晓岑,袁凯峥.铜佛像制作“昌都工匠群考察”.中国藏学,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