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状元为何少成顶尖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退休后任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学术负责人。他带领的课题组发表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出这样的结果:1977年至2008年32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他们的职业成就远低于社会预期。
状元中缺少顶尖人才
蔡言厚坦言,他们课题组在进行大学评价排行时发现,社会公认的杰出政治家校友榜、院士校友榜、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富豪企业家校友榜上的顶尖人才,几乎无一是当年的“高考状元”。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低于社会预期,这出乎我们课题组成员的预料。
从高考状元工作的领域来看,选择在学界工作的状元最多,约占总数的两成,可以说学术研究是高考状元的职业最爱;其次选择在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约有四成多的状元选择国内攻读研究生、海外留学或移居海外。
报告中其他结论同样引起关注:高考状元“阴盛阳衰”趋势日益明显,理科状元阵地男性尚能坚守,文科状元阵地已是女性天下;北大清华是高考状元就读“首选”;文理科状元首选专业多集中于经济管理、信息、国际关系、法律、生命科学、计算机等热门专业,而事关国计民生的传统基础专业,光顾的状元寥寥无几。
为何“高考状元”难成才
2005年起介入大学评价研究的蔡言厚并非教育专业科班出身。1964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
院)冶金专业后,他一直在该校从事学生工作,上世纪80年代起进入科技管理和研究领域,对教育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蔡言厚的资料夹中有一份略显泛黄的报纸。这张他搜集于1980年的报纸刊登了美国一项关于超常人创新能力的研究:1921年~192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一位名为I・M・特尔门的心理学教授选择1528名智商130以上的中小学生,对他们的成长经历进行长达50年的追踪,由于历时久远,该研究最后由他的学生完成。
结果表明,早年智力水平并不能正确反映今后的工作成就,有成就的人往往并非是家长和教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
除去智力因素,蔡言厚认为:“阻碍中国高考状元成才的重要障碍就是对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盲目崇拜。”很多高考状元在选大学时多看牌子,很少关注大学的发展环境。挑专业时,他们往往被“适应市场的需要”和“天价奖学金”所吸引,忽视自身的兴趣与特长,更多的是随大流奔热门,很少立志长远,结果很多高考状元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不仅浪费了自身的宝贵精力,同时也浪费了教育资源。而毕业后进入其他专业领域,减缓了他们脱颖而出的速度,降低了杰出人才的产出率。
“调查显示,大多数高考状元青睐经济管理专业,但这个专业光学是不行的,还需要一定的实际经验。目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更多引导学生去背东西,关注书本上的东西,而非鼓励创新,很少强调人际交往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恰恰是职场中所必需的。”
“1999年扩招至今,随着高考状元‘曝光过度’,种种怪现象相伴而生。”蔡言厚说,对考生及家长而言,争当高考状元已是普遍心态,对大学及中学而言,能否招收到或培养出高考状元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商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高考状元,已成为提升影响力的市场营销策略,“状元经济”的催生毫不意外。
他强调,“高考状元的诞生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是考生的天赋、情商、志向和勤奋,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和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水平,教学方法和考场发挥的完美结合,因此,我认为高考状元这个概念本身没有特别的意义。”
不以一时成败论人生
对蔡言厚而言,尽管课题组的调查初衷是聚焦高考状元群体,“但我们更希望借此关注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关注他们的成才路径与成长空间。”
据蔡言厚观察,许多家长试图将高考状元、神童们的成长经历复制在自己孩子身上。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媒体都聚焦在天才少年宁铂身上,蔡言厚的一位朋友便以此为模板培养自己的儿子,一度剥夺了儿子所有的交友、玩耍时间,甚至在长达十几年里不让他看一眼电视。结果,尽管孩子学业成绩优异,但性格内向,与人交往存在障碍。
“一个孩子能否最终成才,关键看他(她)的兴趣爱好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是否有足够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而兴趣、敬业、持之以恒正是该报告中提及的众多杰出人才的共同特征。
上世纪90年代,浙江杭州一名小学老师依照教学经验发现“第十名现象”。他经过10年调查,发现第十名左右的学生有着难以预想的潜能和创造力。这给了蔡言厚极大的理论支持。
“永远不要去争第一!”蔡言厚反复向身边的人强调,当遇到亲戚或朋友对成绩不好的孩子进行说教时,他会不失时机地搬出这套理论。
在他眼中,那些成绩一般甚至糟糕的孩子或许拥有过人的天赋,并很可能做出令人信服的成绩。“我们的中学、大学更应不拘一格选人才。”
蔡言厚讲述,放眼百年大学史,“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并不罕见。历史学家吴晗,在考试中数学是零分,仍被清华大学录取;梁漱溟没考取大学,不妨碍他当上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沈从文更是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却执掌中国国立大学的教席。
至于高考状元群体,蔡言厚称,自己仍将带领课题组持续关注,2010年将对2009年报告中反映的种种问题进行深入的个案剖析。
蔡言厚说:“如果高考状元们仍希望将自己进入大学前的优势带到职场中,我建议他们多看看马拉松赛跑。漫长的赛程犹如人的一生,开始跑在前面的,不一定就是冠军,如何保持自己的精力,在那么长的距离中能够坚持到最后,这就需要明确的职业设计和人生规划,绝不能以一时成败看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