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课程微型化的探索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儿童立场的习作课程微型化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从课程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通过对“课程标准”与“儿童立场”的仔细考量,以故事情境的创设为平台,将能力培养与精神滋养纳入“主题习作”之中,走一条以课程创新为核心内容的习作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微型课程;故事情境;儿童立场;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1-0029-03

【作者简介】刘冰,南京市六合区双语小学(南京,211500),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微型课程――在课程建设与个性发展间追问

传统的习作教学刻意追求课程的序列化与结构化,导致习作课程开发周期长、内容单一,且相对滞后于时代的发展。过度强调和机械执行这样的课程,既挤压了教师授课的自由空间,也违背了学生的写作心理和认知规律,更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关于作文教学的种种抱怨与指责也纷至沓来。

1960年,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概念。微型课程属于一种半独立的短期选修课程,它不根据学科知识以及逻辑体系来划分,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以及教师能力、社会发展需要来编写。“微型课程”概念可以给长期备受困扰的小学习作教学带来启发――老师们何不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和自己的教学特长,适时开发一些“微型化”的习作课程,作为对现行习作教学的替代与有益的补充呢?

故事是一种极富亲和力的语言形式。将故事与习作主题相对接,以故事情境构建课程内容,以“讲述故事―分享故事―参与故事―创编故事”的方式展开课程教学,这样的课程形态轻便灵活、短小自由,一定也会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立足“微型课程”建设,主张针对小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确立一个个教学主题,并以故事情境的方式整合多重教学元素,开发一个个“微型化”的习作课程,让学生在节奏明快、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中获得体验与思考,得到训练与提升,从而实现其作文能力的完善与提高。请看以下教学片段:

1.呈现故事片段――你能从中读出些什么?

(1)老鼠怯生生地对猫说:“我大姐生孩子了,捎信儿叫我去吃喜酒。”

(2)“我二姐生孩子了,捎信儿叫我去吃喜酒。”老鼠笑眯眯地对猫说。

(3)“我三姐也要生孩子了”,老鼠大大方方地对猫说,“我要去吃喜酒!”

生:这三句都是写老鼠对猫说的话,很生动。

生:这是一只馋嘴的老鼠,每次都要吃喜酒。

生:老鼠先是“怯生生”的,后是“笑眯眯”的,再后来是“大大方方”的。它胆子越来越大了。

生:话语表达的方式也一直在悄悄地变化着!

…………

2.小结话语方式――你也来试试吧!

看似简单的微型故事,却构建起了内涵丰富、训练务实的课程内容――“捕捉话语的智慧”。

二、故事情境――在“课程标准”与儿童立场间考量

“课程标准”以及各类理论著作中不乏关于作文教学的理念,这些理念多半是以成人的思维方式进行表达的。今天的习作教学最缺的不是理念,而是“儿童立场”。

余秋雨先生曾经多次讲述过一个故事:一个偏远的村庄通火车了,一个男孩子每天都在车站旁热情地向着车上的旅客挥手致意,可车上没有一个人回应这个孩子。许多天过去了,这个孩子的内心非常失落,以至茶饭不思,精神萎靡。孩子的父亲多方求医而无果。后来一位作家知道了这件事,扮作乘客在车窗内向着这个男孩使劲地挥手。很快,这个孩子的病就好了。男孩向乘客挥手致意,是其心性的本真表达。作家在车窗内向男孩挥手,是对孩子天性的尊重与回应,这样的行为代表的其实就是“儿童立场”。

将“儿童立场”用故事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呈现方式本身也体现着儿童立场。千万不要小看了故事!20世纪的思想家汉那・阿伦特认为:“特定的人类生命,其主要特点就是它充满着最终可以当作故事来讲的事件。”[1]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看,“故事”这一语言形式因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而倍受儿童喜爱:(1)人的认知通常有三种获取方式,体验、理解与顿悟。分享故事无疑是一种通过体验而获取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轻松自然,孩子们乐于接受。(2)故事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故事的语言是有限的,但故事所能唤起人们的想象却是无限的,故事还可包容各种信息资源,可以全方位、多层次地丰富人们的认知世界。(3)故事分享的过程可产生奇妙的“带入感”,可以带着人们以另一种身份体验别样生活,从而产生无穷的趣味。所以说,以分享故事的方式在“故事情境”中学习作文,是一种顺应学生心智发展规律的教学行为。

三、主题习作――在能力培养与精神滋养间经营

放眼学生的日常习作,我们不时会发现其中存在着各方面能力的缺失:语病太多,不会自我修改;语句散乱,没有条理;内容如同流水账,缺少细节……面对这些“缺失”,教材中的习作课程因其自身存在的局限而“捉襟见肘”。我们迫切需要开发有针对性的习作课程,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

长期的实践经验和曾经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过分地专注于技能训练,往往会导致学生写作兴趣、生活激情、创新人格的丧失,从而丢失了作文的“神采”。如果说“技能训练”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那么“主题习作”关注的则是写作文的那个“人”。

针对四年级学生习作当中一度表现出的“没有中心、语句散乱”这一现象,笔者开发出了《有目的、有步骤》这一教学课例。

课堂上,教师先是带着学生赏析寓言故事《狐狸和乌鸦》中狐狸的花言巧语,感受其话语中的“目的”和“步骤”。再以一组习作片段的品读体验小作者是如何做到“有目的、有步骤”的。接下来则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把学生带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师:(配合PPT的播放情境,讲述)大锅圈位于云南昭通镇雄县,属天然“天坑”,平均深度120米,绝壁陡峭险峻。大锅圈小学就建在这样一个悬崖绝壁上。这里的山路极难行走,不少地方须用手攀着岩壁才能勉强通过……唯一的老师是三年前被安排到此代课的袁老师。他教所有的年级、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学科……

师:(启发口头表达)一件事情给人带来的感受和思考往往是多方面的。听完老师的讲述,再看看这里的山路,看看这里的孩子,看看这里的学校和老师,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这儿的路真难走!

生:这里的孩子上学真不容易啊!

生:这个学校真是太简陋了!

生:这位老师真了不起!

生: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孩子!

…………

师:(练习书面表达)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其中一句话为中心,围绕这句话写一段话,争取做到“有目的、有步骤”。

生:这位老师真了不起!他一个人教所有的班级、所有的年级、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生。面对这群可怜的孩子,他坚持上好每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从无怨言。在这狭窄的山道上,在这巴掌大的学校里,他默默地工作了一年又一年,每日粗菜淡饭,身体消瘦了,头发花白了,可他依然爱着这份工作。

…………

一味地训练写作技巧,那样的训练往往是苍白无趣的。站在能力培养的高度,以丰富的“主题资源”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参与其中,学生的生活体验、探究兴趣、表达热情很容易就被全方位地调动起来了。这样写出来的文字才是鲜活的、自然的、真实的。这就是“主题习作”的魅力。

四、课程创新――在话题开启与后续发展间跟进

课程建设的核心动力源自教师的“创新人格”。所谓“创新人格”,是指能够时时站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未来发展的境界凝练思想、创新行为。[2]“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立足于“微型课程”建设,以“儿童立场”为出发点,以“故事情境”为凭借,以“主题建构”为策略。在此视野中,一切司空见惯的文本、画面、故事、生活经验都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下面以五年级《关注侧面描写》一课的课程资源建设为例加以说明:

1.认识一只可爱的小猪。

美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E・B・怀特《夏洛的网》一书中关于小猪威尔伯逃跑的故事真是写得棒极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写威尔伯自己是怎样逃跑的,而是采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母牛、公鹅、绵羊等其他动物是如何为威尔伯欢呼、呐喊、出主意的。这样精彩的故事,归功于作者成功地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2.回顾一篇熟悉的课文。

《师恩难忘》(苏教版五上)在描述田老师教学水平的段落除了直接描写外,还用了一个段落描写“我”听课的反应,“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从侧面说明了田老师故事讲得精彩。引发学生再次思考:侧面描写对烘托人物的重要性。

3.展开一组写法的探讨。

教师呈现一组侧面描写的句子,请学生试着用侧面描写的表现方法换一种说法:

(1)这个男人很健壮。(小偷从来都不敢打他的主意。)

(2)这个男人很勤快。(他家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种满了花草。)

(3)这个男人很善良。(小猫咪最爱趴在他的脚边睡觉。)

4.品读一篇习作例文。

(1)厨房里,奶奶腰系一条白色的大围裙,手脚麻利地忙碌着。择菜、切菜、配菜,翻炒、油炸、闷烧、清炖……各种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

师:这是写谁的?你能看出什么?

(2)雪白的菜刀在砧板上咚咚地跳跃,红色的火苗在锅底呼呼地唱歌,舀作料的勺子在作料盆里叮叮当当地神出鬼没,各色菜肴在油面上滋啦滋啦地欢呼。不一会儿,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好菜就摆了满满一桌子。

师:这又是写什么的?你又能感受到什么?

师:如果请你也来从侧面续写一段反映奶奶厨艺高超的文字,你会怎么写呢?

5.扩写一则绘本故事。

逐页播放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绘本故事《我爸爸》的第一部分:

(1)我爸爸什么都不怕,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引导学生观察狼的尾巴、牙齿、眼神、爪子,还有躲在树背后的小朋友们。)

(2)他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还会走高空绳索,而且不会掉下去。(引导学生观察晒衣绳上的袜子,为什么有一双走在爸爸的后面?还有地上的草、天上的云产生了什么奇妙变化?)

…………

师:你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并选择其中的一幅图,配上文字吗?可以尝试侧面描写哦。

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无论课堂教学如何精彩,那只是对相关主题的成功开启,而远非能力培养的顺利完结。在接下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师都应不失时机地利用日常教学资源,将“侧面描写”这一主题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丰富内容、提高水平。

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改革中,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故事情境中的小学生主题习作教学”如一只载梦的小舟,正向着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卡尼.故事离真实有多远[M].王广州,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2]钱铁峰.追梦与圆梦――成就教育者的人生梦想[J].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