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成都“蓉漂”兴起的背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成都“蓉漂”兴起的背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成功晋级万亿级城市后,成都下一步往哪走,一度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就在此时,一个新的名词――“蓉漂”逐渐兴起。过去人才“孔雀东南飞”,如今却出现“孔雀西南飞”现象,成都云集了一大批追寻创新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目前创业者已经超过百万。“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从去年开始,成都顺势而为,将“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作为新的发展战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蓉漂”成了这座城市转型的先锋与代表。

“万亿级”城市再出发

2014年成都迈进“万亿城市俱乐部”后,和其他地方一样面临增速下滑的压力。2014年成都GDP增长8.9%,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滑落到个位数。

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经济增速下滑是必然的,而且整个国家都面临经济结构的调整。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城市跨过万亿门槛之后,成都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大,亟需探索新的增长路径,这也是全国特大中心城市的共同课题。

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客观要求成都适应新常态,进行调整转型。过去几年,成都大力引进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产业,这些产业投资快速形成产能,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在新常态下,大项目引进更为困难,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更为突出。

不仅如此,经济总量进入到万亿级后,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也必然要求从规模增长到转型升级。在“城市万亿俱乐部”中,无论是深圳、苏州还是北京、上海、广州都已经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平稳增长阶段。在进入中速平稳期后,转型调整是经济发展的主题。特别是发达城市的发展空间逐渐饱和之后,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这个阶段必须转向创新驱动。

2015年初,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就是“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过去成都经济主要靠投资增长、项目拉动,未来要靠企业内生增长,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技创新等。

新常态下再出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成都要有新作为,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创新的目的是促进创业,创业的结果是推动创新。年轻人的梦想就是城市的梦想,创业者的成功就是城市的成功。只有把更多年轻人转化为创业者,把更多创业者转化为企业家,转化为新型商业力量,城市才会加快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才会持续提高。

成都过去以休闲舒适为城市名片,而在新理念下,成都市提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的新定位,就是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以此帮助更多创业者尤其是青年成就梦想,从而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站在“万亿级”的台阶上,成都试图再度一跃,通过创新创业培育新的增长点,把创新内化为引领发展的新动力,以推动这座“万亿级”城市转型前行。

“创业之城、圆梦之都”,“蓉漂”就是这座城市新名片的代名词。“蓉漂”的兴起彰显城市活力,代表了城市的未来和希望。

“蓉漂”兴起

2015年2月,成都市启动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提出未来十年着力打造“成都创业、创业都成”城市名片,建成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根据该计划,成都力争在2020年形成全域覆盖、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创业支撑体系。其中,科技创业者将突破20万人,创新创业载体数量达到400家,创投机构资金规模超过20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到2025年,成都力争建成创业人才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全球创新要素聚集的新高地。

为达到这一目标,成都着眼于汇集创业力量、建设创业载体、强化融资服务、聚集创新要素、塑造创业品牌五大重点,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创业天府”的行动号召力、投资吸引力、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形成了创新创业的强大气场。特别是“菁蓉汇”系列活动周周精彩、场场爆满。19场“菁蓉汇”主体活动涵盖金融、大数据、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让“资本”和“知本”有效对接。2015年,成都新增投资人近9万人,设立股权投资机构超过500家;吸纳市外注册资本3600多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过800亿元

在制度层面,成都市着力创新,解决科技和经济“两张皮”问题。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了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7大类46条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专项政策的实施力度,大力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2015年成都新登记市场主体近25万户,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990户;100余位高校科研人员创办领办企业,近1000项科技成果转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在成都蓬勃发展。郫县“菁蓉小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成为“蓉漂”心中的圣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小镇;高新区“菁蓉国际广场”瞄准建设全国最大“双创”孵化平台,预计3年聚集1000家企业;天府新区“天府菁蓉中心”将为成都科学城引来更多“源头活水”。还有21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孵化器体系。

成都整个城市似乎都成了一个创业“孵化器”。成都市和北上广并列成为全国“3+2”创业基地城市,被《财富》杂志列入“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在人才、成本和政策等优势效应作用下,成都迅速成为创新创业的汇集地。人才“孔雀东南飞”现象随着“川军”回流逐渐向“孔雀西南飞”转变。

“市场+市长”双驱动

成都自古就被誉为“天府之国”,曾有“少不入川”之说,怕的就是年轻人来到成都后被安逸美好的生活消磨了奋斗的意志。然而,今天的成都不仅依然是生活舒适的“天府之国”,而且还是“创业者的天堂”,越来越多的漂泊一族争相入川,“蓉漂”们扎根成都,希冀梦圆天府。

“同样的资金和能力,在北京允许你失败1次,在成都可能允许你失败10次。”一位“蓉漂”如此评价在成都的创业环境。良好的环境是“蓉漂”选择成都的重要因素。成都的城市管理者深刻地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

在成都市决策层看来,“蓉漂”不是简单的创业者个人状态描述,而有更深内涵:为创业者创造成功机会,为城市创造创业活力。“我们要把成都打造成这样一座城市:大家宁肯在这里‘蓉漂’,也不愿意离开成都。我们的创业者、大学生,即使身无分文,也要坚守在成都,等待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实际上是一个改革课题,需要市场和政府两手发力。建设“创业之城、圆梦之都”,也应形成“市场+市长”双驱动格局。创业者创业初期往往缺资金、少经验、缺载体,需要政府“有形之手”的扶持。

针对创新创业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创业者、投资者需要的服务,政府应该有更好的制度安排。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包括创客空间建设、创业融资服务,包括如何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进来、如何让创新创业成果尽快进入市场,这些都需要很好的制度设计。

对创业者而言,机会比财富更宝贵。政府必须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提供更多成功机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出台更多更好鼓励创业的政策,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让创业的源泉充分涌流、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让更多创业者看得到希望、摸得到未来、守得住坚持、圆得了梦想。

当然,创新创业必须始终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由市场力量来主导,创业的空间和舞台才会更加宽广,创业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推进创新创业,理想的模式就是政府推动、市场主导,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各司其职、互相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