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语文课堂中兴趣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语文课堂中兴趣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语文学习应当直射人的灵魂;应当具有情感关怀的使命;应当具备价值引导的功能;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快乐地学习才是真正的语文学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 培养学习兴趣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学会对生活进行审美,认识生活的美和表现生活的美。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更应该培养他们的行为和能力,并使语文深入其精神生活。从这一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观出发,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下工夫。

那么,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在学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达到一种心灵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呢?我认为,唤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是他们加深记忆、夯实基础、活跃思维的好方法。

一、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的兴趣、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始终牢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一定要改变将学生作为“容器”的旧的教育教学方法,师生共同活动,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主动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创设愉悦的氛围,以求符合学生喜新好奇、情绪易变、兴趣多样的性格特征,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唤起学生对语文求知的欲望,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过程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多种课型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模式。各种模式又有各自丰富多样的形式。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进行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模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广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例如在教授李煜的词《虞美人》时,注重朗读,先安排学生齐读,结果学生只是将全词毫无感情地唱读出来。这表明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够。这时可以提示学生:“假如你就是李煜,你会如何吟出这首词?”学生开始思索,得出结论:李煜是在国破家亡被囚禁的状态下写这首词的,他的心情是沉郁的。所以,读这首词,语调应该低沉,语速应缓慢。然后,笔者让两个学生按这种方式试读一遍,果然比先前的效果好了很多。读完,再让学生继续讨论哪里还可以改进,可以读得更好。学生纷纷发言,觉得这一句还应低沉一些,那一句还可以慢一点。有一个学生说:“最后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读最后三个字的时候应尽量往后拖。”教师问为什么,他说:“拖长一点可以让人觉得词念完了,李煜的愁还没有尽头。”这样学生将词读好了,实际是对词的理解加深了。本节课并没有逐字逐句地分析,而是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采用朗读教学,让学生说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堂教学是以“感受新知—问题探究—尝试成功”为主要层次的认知活动。合作探究,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认真设计问题导学,问题导学设计得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老王》这篇文章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2)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3)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4)作者一家人的善良表现在哪里?问题设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而不会因盲目地看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失去兴趣。

课堂上还可以鼓励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

如在教学《项脊轩志》时,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并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其他学生针对他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让他们互相问答,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自主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增大、效率提高,学生可以借助软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实物投影、电视、电脑等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音乐比语言有更强的感染力。如果课堂伊始,选择合适的音乐导入,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比如在教学《红楼梦》节选“宝玉挨打”一课时,为了能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教师利用了视听手段,播放此段情节的电视剧视频以及之前相关情节“金钏跳井”的视频。视频的直观效果使学生首先对故事情节的前因后果有了大致的了解,帮助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究小说的欲望。多媒体教学将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及形象的直观画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形、音、义统一的信息集合体,化抽象为具体,化古板为鲜活,将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美的情感,使学生兴趣盎然、轻松快乐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乐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五、激励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能增强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一个亲切的眼神,一丝会心的微笑,一句欣赏的话语,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了自信心,学生的兴趣、爱好、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这样:即便是“差生”也有他在这门学科上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应该鼓励他,肯定他,让他的长处得以施展和发挥。学生如果总是得到教师的认可,那么,久而久之他就会主动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产生学好这门学科的渴望,进而由厌学到爱学甚至到渴学。心理学研究表明:正面鼓励的评价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教学就应多表扬少批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肯定和鼓励,使他们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尽情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和谐课堂,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志公.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