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IDEA”在行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IDEA”在行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第一次接触Dariel Studio,是在今年五月初,Marie Dariel总监和她的同事来到同济为我们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了一场别具特色的讲座。虽是一个小讲座,衍生的内容却很宽泛,从文化遗产到自然环境、从仿生学到高科技、从虚拟感知到案例研究等各个方面展开概述,还盛情邀约师生们加入周庄之行,现场感受出自Dariel Studio的高品质设计“花间堂季香院酒店”。由此我们也得以进一步领略到Dariel Studio的专业性和创造性,尤其是他们颇具前瞻性的价值理念与我们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理念相当契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与磨合,“idea设计实验室——行动中的创新设计师”暑期合作项目便应运而生。

一直以来,校企之间的合作倾向于双向交流、双向参与的成熟模式,而像“IDEA设计实验室”这样糅合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国籍的年轻人才及其创意的全方位多角度互动式设计平台却不失为一种跨界合作的积极尝试。“IDEA设计实验室”立足于同济大学深厚的学术土壤,建立讲座与研讨互动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对整个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形式进行把控,保证设计实验平台的有效运转。这种半开放的学习形式和工作方式,相比课堂教学更容易受到外界社会文化氛围的影响,而时刻捕捉外界生活的多元、多变和复杂性需求正是设计能够获得人们认同、实现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Dariel Studio给出一个很有意思的主题——2032精品酒店客房设计,一个关于未来的设计。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是创造未来。5个实验组都有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12名不同研究领域的导师,7天的交流合作,通过有创意的设计思路,分享生活态度,多个角度地分析和探讨未来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对“未来的设计”提出一系列构想。这些构想也许不是百分之百的“未来”,却一定是围绕着“以未来的人们及其生活为中心”的设计原则。

未来总是充满了很多的不可预见性,就像设计一样,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出来的设计是什么,我们期待着来自“IDEA设计实验室”的构想成为孕育未来设计的种子,或许其中的一部分正在我们今天的生活里开花结果。作为来自法国的创意设计团队,Dariel Studio此番搭建的非盈利的设计实验平台,让我们及合作伙伴在分享互动的同时,开拓视野,润泽了我们共同的创造力和专业技能,也为我们的创新设计教学注入了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动力。2012年的暑假,我们创意、设计、并且快乐行动!

阮仪三,同济大学教授、“历史之都”负责人、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现代装饰》:您对设计行业出现这种“非盈利性并带有一定研究性质的公益设计活动”如何看待?

阮仪三:这个设计活动出发点就很好,首先丰富了整个设计领域,其次可以鼓励大家发挥各自特长,参加活动的学生之间也产生了很好的学习气氛。对于这次活动邀请的专家们来说,不同领域的专家各自发挥所长,互通有无。无论是设计师、设计专业的学生甚至是专家之间都能起到互相启发的作用,毫无疑问让设计领域拓展得更开。

我希望业界内能多组织开展一些类似的交流活动。国内的设计行业以前有些设计活动,但很少有人把设计活动弄成大合作的方式。大部分是自己做自己的设计,大家都在自己的小范围里,做出来实物以后才互相观摩评判。像这种能在设计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研究的活动并不多。

《现代装饰》:为什么您会觉得对一个尝试设计出2032年的酒店客房概念的学生强调传统很重要?

阮仪三:IDE&设计实验室的设计命题特别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我非常支持这个想法。最近这些年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影响,国外的东西纷纷进驻中国,大量的外国建筑师把中国作为一个实验场地,好的坏的建筑鳞次节比,到处可见“假古董”和“洋建筑”,良莠不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传统的一些东西被挤扁了,甚至丧失掉了。一些人为了满足视觉效果和视觉冲击,照搬照抄一些传统元素,导致传统也已经趋向简陋化。这几年兴起的“国学热”,很多人都在追捧,但我觉得这正是一个强调中国传统正在消失的反面现象,只能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中国国学越来越式微,在挽救它。

中国的传统要靠什么传递下去呢?只能靠中国的青年人。不要等到太晚再去挽救。这也多少有我们教师的责任,没有把中国特色的传统内容很好地传授出来。现在让大学生真正来了解传统真的很难,合适的教材和教师都太少了。政府方面,对于传统的保护意识也不强,措施太少。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欧洲的政府,从小开始教育传承传统的意识。

《现代装饰》:高校学生参与进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做创意设计,你觉得这对高校专业教育来讲是否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阮仪三: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得到这次机会的学生都很幸运,因此我们在选择参与的学生时也很慎重,要求参与者有一定的技术和水平,才不至于浪费这个机会。它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参与的学生、教授和专家之间都能通过国际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很好的启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也不能完全迷信国外的建筑师,要公平地评价每个设计师的能力。

《现代装饰》:你如何看待首创精神?

阮仪三:创造当然是好的,但也是不容易的,关键是你要有创造的思维,其中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先提高自己的素质,有了好的素质才能进行创造,大家都进行首创,世界就进步了。

Thomas

Dariel,IDEA设计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DarielStudio事务所主案设计师及创始人

Marie Darie,IDEA设计实验室的联合创始人兼总监、DarielStudio事务所拓展部总监

《现代装饰》:IDEA DESIGN LAB是由贵司创意并发起的非盈利性并带有研究性质的活动,清谈谈活动的创意由何而来?最初的动机和想法是什么?

Thomas&Marie:我们需要重新考虑当今室内设计的做法。现在的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导致我们和自然、历史文化的联系减少,甚至断开了与自己内心的联系。我们的居住环境趋向于以一种静态的形式、由被设计过的“最终成品”所组成,带着或多或少的风格,而其中所有的东西都整体而系统化地被认为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

比如,在一个空间里,日照和灯光不仅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舒适,而且对整个空间的温度、能源消耗和碳足迹有影响。设计师应该与社会学家、工程师、建筑师、生物学家、艺术家、“使用者”和研究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发新的形式、新的功能、新的系统、新的概念和新的室内外互动方式——人类与空间的互动。所以一旦你开始将室内设计当成一个所有因素互相影响的生态系统,你就为创新打开了一扇巨大的门。

我们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创造一个非盈利的设计平台,让不同领域背景的人集合起来讨论他们的想法,互相学习并最终发展出创新的概念和真实的模型。我们不希望只停留在讨论可持续和创新上,而是希望他们有所行动,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开发出新的解决途径。这类型的平台在中国也是首次出现,我们认为应该给中国年轻代的设计师一个机会去实现梦想,去表达他们的创意。

《现代装饰》:IDEA设计实验室为什么将主题的时间定位于“2032年”?

Thomas&Marie:当今年轻的设计师需要认识到现在世界变化如此地快,而我们都面临着诸如城市化和气候变暖等全球性问题。作为一个拥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在回顾的同时也需要往前看,只有更加意识到并理解这种趋势和发展所带来的危险,才能参与到这种变化中,才能做出改变。

我们处于数码时代,新科技在不断地涌现。年轻的设计师需要学会先于时代去思考,并且跟上这一变化的洪流。2032年的想法是为了让学生去“思考”未来2032年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是为了去帮助他们发散想像力。而且2032离现在并不算太远以至于想象不会因为太脱离现实而很难实现。

《现代装饰》:首届活动主题为“2032年精品酒店客房设计”,请问这一主题是如何被确定的?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Thomas&Marie:星级酒店客房的想法是为了促使学生去思考人类的需求。酒店客房设计是设计师在其职业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这个案例需要考虑到舒适、健康、奢侈和设计出不同的功能。他们必须去思考是不是在保证了足够的可持续的同时又能带给使用者最好的体验。

《现代装饰》:本届活动是从何时开始筹备的,具体做了哪些准备事项?

Thomas&Marie:我们在过去的4个月时间里都在准备这个项目,大部分的准备工作集中在挑选最具有启发性的“讲述者”,并且与同济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完成了解学生、寻找专业人士、购买材料、寻找酒店合作方,筹款以及定场地等行政工作。每个工作都需要大量的准备以确保这么多有创意的想法能够更容易地聚集起来。但是,最重要的部分才刚开始,我们需要巩固结果,将最突出的设计概念深化,并且建立一个真实的模型。然而这并不是结束,我们的这项计划将持续下去,每年都组织几个国际化的活动出来。

《现代装饰》:活动的经费如何解决?

Thomas&Marie:这永远都是一个问题,由于是非盈利的,因此我们依靠赞助商的支持。

《现代装饰》:跟我们谈谈筹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比如说遇到的困难,令你印象深刻或者有意思的地方?

Thomas&Marie:过程中每件事都非常有趣,我们很幸运能够和这些充满热情而且守信的人合作,我们也不断地在寻找能带给我们启发的人。寻找专家和导师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我们吸收他们的想法,努力使这个活动更加成功。当然在举办这种规模的平台总会遇到一些问题,但是良好的团队工作使之都迎刃而解。

Taria Conforti,德国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可持续发展研究者、IDEA设计实验室导师

《现代装饰》:为什么你会选择参与到IDEA设计实验室中来?

Tania Conforti:我喜欢“思考未来”这个想法。我个人对仿生学很感兴趣,并在工作营中运用仿生学的思考方式,也就是帮助同学们了解模仿大自然造物的方式来发展出创新的设计理念。我也很享受授课的过程,因为我也从教学中收获很多,这样使我的设计思维一直保持创新,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从我的专业经验中学到更多东西。

《现代装饰》:作为导师,你是否在脑海中构思出一间2032年的精品酒店客房,请向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什么样的?

Tania Conforti:我喜欢未来充满惊奇!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试着想像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但是有时我们不得不首先保留一些想法和理念以便可以接受新的思维方式。如果让我描述对未来酒店房间的想法,我想它会是直观的、舒适的,并且超出我们现有的视角的创新形式。理想的酒店房间应该是更大的楼宇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它有自身可持续性,其中的设计将可以完美的反映出这些。

《现代装饰》:这次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对你来说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Tania Conforti:学生们6人一组,就一个宏观的概念进行短期的创作,他们的创造性和能力让我印象深刻。一些同学互相不认识,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但是你可以感受到所有组的同学都在为了设计出更独特更有创意的东西,进行创新时的那股热情。

《现代装饰》:你认为学生们设计的如何?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特点,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或进步的地方?

Tania Conforti:每个人对于设计都充满热情并且全力地为最终的演讲呈现出一个好的作品。而且看到每一组有他们不同的特色也让我觉得很有意思。有些小组在

开始的3小时内就确定好了一个设计大方向,然后在余下的几天中就研究怎么去表现;有些组则在前几天先设定出一个非常不错的概念,但是没有想最终的成果会变成什么样。不过最后每个小组都展现了非常棒且与众不同的想法——不管他们最初是采用怎么样的工作方式。这个工作营又再次让我看到在团队工作中沟通、变通性和适应性是何等的重要。在一个团队中,太多自负或优秀的设计师并不能保证成品一定会好。一些设计的想法使得评委会心一笑,我觉得当学生能够做到用新鲜的想法来震惊受众,这已经是成功了。

《现代装饰》:你怎样去协调在实验室做学生导师和没汁这两份工作呢?

Tania Conforti:我觉得只有了解设计的思考方式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年轻的学设计的同学。对我来说,做导师和设计是互补的,而不是说需要去协调的。我不想在指导中推进我自己的想法,但是当看到我的帮助对学生的想像力的确有影响并且有助于他们之间的沟通,我感觉很荣幸。当导师比当好的设计师更加难,导师需要帮助人们超越自己,甚至有时候超越期望。

Seema Anand,印度建筑师、仿生学专家

《现代装饰》:你如何看待这次的活动?

Seema Anand: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活动,特别是对学生来说,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创意,不然学生会局限在平时从教授那里所学的东西。在这里不同的专家会给到不同的信息,比如高科技方面的信息,世界上还发生哪些事情等等。希望新的一代不会只跟随我们现在的脚印。同时对于参加的设计师来说也很好,让自己停下来,不再只是面对满足客户、满足市场的需求,而是有时间去思考。专家也是,没有人什么都懂,世界上无时无刻会产生出一些新的东西,你需要做的是改变自己。我们肯定需要去做些什么,不管是建筑还是商业,当然仿生学也是全新的一个课题,这个活动帮助你去探索这些领域。如果你只做你专业领域里的事,你永远都只是在做相同的事。从其它不同领域的专家中去学习,获得灵感并将其运用在自己的专业中,创意就产生了。所以这个实验室想要的就是这个。

《现代装饰》:你眼中的仿生学是什么样的?

Seema Anand:我觉得仿生学是从自然中获得有创意的灵感,这是一种观察自然的适应性规律,是一种模拟自然如何解决其面临的问题的过程来解决人类面对的问题,以及使人类更加适应环境。这些可以运用在设计,商业模式,工程或任何形式中。

《现代装饰》:你认为仿生学是怎么影响设计革新的?

Seema Anand:我觉得仿生学对人类想要设计革新的任何东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自然存在了38亿多年,自然和人类都需要根据自身适应性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回顾自然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模拟并发展它的规律以适应人类的需求。这不仅仅是使用和复制自然,而是根据我们的需要来进行发展和适应。所以它可以指导设计想法的产生,因为自然就在那里,我们只需要走出去观察大自然。比如仙人掌这个神奇的植物,它能够找到水、消耗水、储存水。现在水是人类的一大难题,仙人掌如何处理水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我们的灵感之一。

《现代装饰》:印度的设计行业是否组织过类似本次活动的公益设计行为?

Seema Anand:印度的大学里有一些这种跨领域的设计研究活动,但是如果是以公司或个人名义来举办这种要花费时间和精力、为未来考虑创新设计的活动并不多。

《现代装饰》:你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建筑?

Seema Anand: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坦白地说,我刚来到上海时,觉得它和我的城市很像,只是更大

点。虽然发展的程度不同,但是有

点是一样的,就是随着发展的迅速,建筑的建造速度很快,人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这些建设是不是符合人们的需求,是不是供大于求。在我的城市,人们考虑的还不够多,只考虑到现在的需要,没有长久的规划。这个问题我在上海也同样发现了,两个城市有相同的结构,都有很多非常漂亮的办公大楼,但我不确定这些建筑是不是可以长时间地屹立在那里,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们应关注什么该被建设以及我们已经建设了什么。

陈帆,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2年级

《现代装饰》:你们对研究一个2032年的设计感觉如何?

学生:和平时课堂里做的项目完全感觉不一样,首先是概念,和当代的出发点就不一样。这个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可能性去思考,从个全新的角度去做室内设计。

《现代装饰》:你们打算怎样用这次特殊的经历来证明自己?

学生:这次机会给了我很多锻炼自己的地方,首先是英文。不管是专家的讲座,还是和外国组员的交流以及用英文来做最终的演讲,都使我的英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其次,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和6位不同专业的同学一起合作出一个设计概念,进发了很多思想的火花,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这么多事,至少我自己觉得很满意也很自豪。

《现代装饰》:对你们来说,专业人员的指导是否重要?

学生:我觉得不管是做室内设计还是建筑,他不光是需要这个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涉及很多不同的专业人员来协调。所以在做这个未来的酒店设计时,我不光是要知道本专业的知识,有了其它专业人员的指导,我们会有全新的角度和理论支撑。比如说我们在做这个设计时,我们需要节能方面的专家,或者是做模型做材料的专家来给与我们建议。就算是做PPT展示演讲,也都有老师指导。每个步骤都有学到东西,得到启发,从中我觉得设计不只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而是个很复杂的合作流程。

薛扬,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3年级

陈薇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学专业研究生2年级

自然是一个有机的循环系统,酒店空间是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的延续,也应被看做自然的一部分。这一组的概念是从可持续的理念出发,以“Living Hotel”为主题,以水为主线,设计了一个有机的空间。

本组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半封闭的水循环系统,用以满足酒店房间的用水需要。它大胆地将情景置于水源匮乏的未来,是一个对未来生活的积极探索。在上海这样一个降水充足、湿度近饱和的城市中,该系统的水源取自大气降水和空气中的水汽。经过Livinq Machine(绿色植物去除水中杂质)和紫外线杀菌两道净化工序,水质可以达到饮用和清洗的标准。流经洗手台、淋浴和浴缸的水(Grey Water)可以再度进入循环系统再次被净化利用,流经座便器的水(Black Water)则直接进入下水道。

房间内的家具和四壁用有机形态连成一体,并覆盖柔软的PU材质。毛细管般的水管就隐藏在墙壁和家具的内层,若隐若现;当人们在沙发上坐下时还能听到和感受到水流被挤压到四周,让人们在视觉、听觉和感觉上也能感知到水循环系统的工作。

20年后,也就是2032年,我们设想未来的科技将会触手可及,成本会大幅降低:人们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甚至沉浸在过量的信息漩涡中,记忆严重超荷:繁荣的小众文化将取代主流热门文化;生活将充满隔离感和囚禁感,时间本身也充满了消极色彩,值得回忆的体验越来越少,一切太快,人们无法全心投入当下。

该组试图通过Slow Down the Time(放慢时间)这个概念,来营造一个模糊了时间体验的空间,还原一丝自由的空气,使人们重新思考自我、定位人生。穿过狭长晦暗的走廊,一个别有洞天的敞亮空间会闯入视野,从这一刻开始,时间慢慢放缓。柔软的地面如同雪原,让人放缓脚步,留下逐渐消失的脚印。“漂浮”在地面上的是一个个有机形状的平台,没有任何强加的功能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想象来使用它们。而当阳光扫过墙壁,特殊的墙纸会保留阳光褪去的轨迹,珍藏逝去的时光。整个空间的设计直接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想象,在这个秒针停止的空间,人们尽情放空自己的大脑,感受自我的存在。

随着科技的普及和原生态的远去,随着生活真正变成了一场随遇而安的经历,舒适的环境和高品质的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打动酒店客人,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探索的过程和独到的体验。节能、可变和故事性是本组设计的要点。在这个以水为主题的空间中,人们重新走入自然的怀抱,旅馆的概念也直接进化为Watel(water+hotel)。5个水泡形的空间代表5个功能区,以位居中心的被水墙环绕的Mediaroom向外辐射。墙壁和地板内藏有封闭的水循环系统,可以取代空调机来调节室温。地板由3种材质构成,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转换。

该组的设计核心是展现海派文化,以上海故事(Shanghai Stories)为主题,带给人们本地人眼中真实的上海。上海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它不仅有着无数知名的地标性建筑,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观念和生活方式,这是上海的灵魂所在。来访者来去匆匆,在他们短暂的驻足间,创作者希望他们不止关注到文化的表层,更能真实的感受到地地道道上海人的日常生活。空间的设计与其说是酒店的房间,更像是一个生活的博物馆,讲述和分享真实的故事。地砖的形状取自上海的街道,将市井生活带入室内,表面印有斑驳的梧桐落叶形状,如同秋天的上海街道。房间的墙上挂有一排排订奶盒,这是上海住所的典型标志。奶盒可以作为留言箱,让旅行者存放他们的随想,与后来的入住者分享他们精彩的故事。窗边是室内花园,又一次将自然引入室内。休闲区停置的上海永久自行车,供人娱乐的同时又可以发电。

穿梭于各个功能空间中,沉浸于奇妙的水下世界,由此引发的人们之间的故事也成为本组设计的一部分。

故事由使用者和空间共同创造,这间2032年的酒店客房更是一个等待故事发生的大背景,每个来访者都会带回自己独特的故事和体验。

该组的设计名为“The White·Canvas”,旨在带给顾客奢侈的享受。相信在未来,奢侈不仅意味着精致生活和高档消费,更在于享受自由、释放能量、创造乐趣。设计的初衷在于给人一个没有约束限制的空间,调动客人的参与性,丰富其个人的独特体验。房间的设计有3个主要特征:柔软地面、多功能模块和弧形窗。整个空间没有床和沙发等坐具,但地面铺满了柔软的记忆材料,人们可以释放童心,将自己任意安置在任何角落,沉入柔软的地板。地面和墙壁里装有水循环系统,墙面流出的水可以经地面流回循环系统,满足自动清洁的功能,还能调节室内温度。

房间中央的多功能模块承载了大部分功能,它是由许多管状单元组成的多功能装置。管子可以抽拉,组成不同的家具,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每根管子的端面装有LED屏,组合起来可以作为显示器。弧形窗户白天可以散射外部热量,晚上可以集中室内热量。窗户表面覆盖了二氧化钛,维持表面清洁的同时,还可以吸收白天的阳光,供夜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