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丹巴古镇――传说中的女儿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丹巴古镇――传说中的女儿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丹巴古称章谷,藏语为岩石上的城市之意,故而又有“岩颠之城”及“大渡河畔第一城”之誉。由于丹巴地处高原,且又是诸多山脉、河流的汇聚及发源之地,因此,自古以来,丹巴是山顶积雪皑皑,山腰森林葱葱,山脚海子粼粼。

在去丹巴之前,我早就听说过,这里的女孩皮肤白嫩、相貌端庄、气质高雅、美若天仙,为古西夏王族后裔,血液中带着高贵的皇族血统。西夏王朝被蒙古大军灭亡后,大批皇亲国戚、后宫嫔妃从遥远的宁夏沿甘南、阿坝草原一路南下,最后停留在丹巴这块风水宝地上,并在大小金川河谷两岸重建了他们的家园。据史书记载,在南北朝至唐代,青藏高原上先后出现过两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女权国家,西部的称西女国,东部的称东女国。关于东女国,在《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中有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按照以上的地名以及当时马道的行程来推算,古代东女国中心应在丹巴一带。而隋唐史籍中的记载,则进一步明确了东女国的性质,如“女王号为宾就,有女官,曰高霸,平议国事。在外官僚,并男夫为之……。若大王死,即小王嗣立……,无有篡夺”等等。据说东女国的国王就是个丹巴美女,现在丹巴美人谷的美女有着女王的血统。历史上神秘消亡的东女国故都遗址就在丹巴中路乡。

美人谷:探寻曾经的纤影芳踪

第二天一早,急于想撩开美人谷那张神秘面纱的我在一位向导的陪同下匆匆地上了路。一路上,向导是有问必答。并告之,美人谷,顾名思义是一个盛产美人的山谷。那里的女孩不仅艳丽如玫瑰,娇媚似桃花,且个个禀赋着西夏皇族的气质,以及唐代“东女国”的遗风流韵。她们喜欢盘发髻,着长裙,衣饰古典华美,气质优雅端庄。不管身居山野、乡村还是走出大山,几乎从来都不施粉黛,也不会用现代华丽的衣饰去刻意装饰、打扮自己。因为天生丽质、冰清玉洁,所以她们既不怕风吹,也不惧日晒,劳动之余,只需稍加梳洗,便气韵毕显,光彩照人。天生的冰肌玉肤似乎是永远的那么含胭凝碧,婀娜的身姿似乎是永远的那么娉婷玉立,娇艳容貌似乎是永远的那么温婉动人。艰苦的体力劳动和生活的打磨,并没有改变她们作为一个美人所应有的那份姿容、形体及气质,反而让她们拥有了一副颀长而健美的身材。据史料记载,东女国还有女子服饰尚青俗,即以青(黑)色为美。因此,美人谷的女子,服饰无论多么的华丽,其主色调一定是黑色的。而她们跳的“锅庄”舞,则带有浓郁的宫廷音乐韵味。即使是婚恋,也保留了古老的“顶毪衫”、“爬房子”、“抢头帕”等习俗。到目前,美人谷的许多家庭,还延续着大女儿当家,男子则要嫁进女家,财产由女儿继承,家中由母亲掌权这一传统。而这一习俗与传统,都与曾经的东女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当晨雾渐渐散去,阳光将山野的葵花照得一片金黄之时,我们的车进入了美人谷。美人谷位于丹巴县巴底乡,距县城约26公里。谷内鸟语花香,山青水碧,景色美不胜收。行走在其间,空灵、幽美、恬静、神秘、遥远之感油然而生。原以为,一进入美人谷,如云的美女便会扑面而来。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整个谷中,除了一些上了年纪的妇女及小女孩之外,几乎见不到一个传说中“天生丽质,温婉动人”的美女。一打听,才知道美人们都不在家,大部分美人都被外地来的宾馆、餐厅、歌舞团招聘去了,而留在本地的美人们,一般十七、八岁就谈婚论嫁了,婚后由于生育、劳作等关系,美人们的红颜都往往早逝了。再问,什么时候能见到美人?答曰,春节,美人都会回家过节,但要想一睹美女如云的场面,那就必须去参加一年一度的“选美大会”,到时候,成千上百的美丽俏佳人,个个美艳群芳,是一览美人的最佳时机。

高碉楼:美人曾经居住的闺房

午后的中路乡,阳光如流金般的灿烂,在葱绿的山野之间,一座座端正笔直、棱角如刀峰的古碉楼拔地而起。历尽数百年的沧桑岁月,有的碉楼已倾斜有的布满苍苔,野草丛生;有的早已面目全非,但其精湛绝妙的建筑技艺及顶天立地的雄浑之气,却依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成为了嘉绒藏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据中路乡的乡长介绍,中路乡现存古碉楼193座,中路乡三面临水,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前有墨尔多神山护佑,后有梭坡乡土地储备,山上泉水长流不息,山下有大、小金川汇合成大渡河南流。因此,中路乡无论在地理位置,还是战争防御条件上,都是冷兵器时代应对频繁战乱的绝好建都之址。这一切,都与史料记载的东女国女王居所相吻合,因此,东女国故都在丹巴中路乡应无疑了。

在我的印象当中,碉楼是御敌的坚固工事,应与男人及战争有关。然而,当我走进中路乡,走进曾经的东女国故都遗址时,却发现,这里的许多碉楼,虽然与防御及战争有关,但却完全与男人无关,而且许多高层的碉楼其真正的称谓,应当是闺房。

据史书记载,当时东女国4万余户人家均散布在山谷间80余座聚邑中,所居之处均筑“重屋”,即碉楼;民众住六层以下,唯女王居九层。虽然中路乡的碉楼,其造型有四角、五角、八角、十三角等,高度一般在10至30米之间,且可将其划分为用作战争的防御碉、传递情报的烽火碉,以及求福保平安的风水碉等.但如果按照“民众住六层以下,唯女王居九层”这一概念来划分或定性的话,那么多半层次皆在六层以上的碉楼,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闺房”及女官们藏娇之用的金屋了。

太阳渐渐地西斜了,我的女儿国之行也即将结束。虽然此次的丹巴之行,让我找到了一直猜测及幻想中的女儿国,唯一遗憾的是女儿国是怎么消亡的依然困惑着我。所幸的是,就在我离开丹巴的前一天晚上,丹巴文化馆的朋友告诉了我一个有关女儿国消亡的传说。说是,东女国女王爱泡热水塘(位于中路乡的一个温泉),泡澡时必有众男侍奉,且要吃唯有中路乡出产的高山香梨,并将梨花放进温泉香熏,女王因此天资国色,于是,国内的女子皆仿效,一时间,东女国美女如云,而战斗力也因此瓦解了,东女国最终因美色招致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