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吴敏霞 告别池水,留下传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即使是在里约奥运会的场合,看吴敏霞的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也无需紧张,更无需担心她的成绩。第一轮动作一完成,她和搭档施廷懋的成绩就高出第二名4.2分。最后一个动作做完时,分差已达到31分多。在后者为最终获得奥运亚军亢奋得连蹦带跳又哭又笑时,冠军在手的吴敏霞却显得挺平静,像是刚完成一次成套训练那样,神情中还有一点“惯看秋月春风”的味道。
毫不夸张地说,看吴敏霞比赛是一种欣赏或者享受。除了她那优美舒展的空中姿态,还有她那优雅简洁的走板前的准备动作,连将毛巾扔到板下池边这样的小小细节都做得那么娴熟干练。
听吴敏霞赛后答记者问,更有一种大方得体之感,该告诉记者的,她讲得坦白而实在,很少套话大话,不该说的,她讲得婉转自然,不急不躁,有时还会甩出一个小幽默,化解可能的尴尬。经过近百米的混合采访区,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她耐心地回答着一拔又一拔记者的提问,口干舌燥却笑容可掬,只是中间抱歉地让大家容她喝一点水。仅就这一点,她就超越了师姐郭晶晶,更别提这次夺得奥运冠军之后她在中国跳水运动中的辉煌高度了。5金一银一铜,吴敏霞成为奥运跳水史上取得金牌和奖牌总数最多的女子选手。
一切的一切,让人很难将眼前的她与当年那个剪着短发,假小子一般的跳水姑娘还原重叠在一起。
记得第一次采访她时,正经的问题她答不上多少,游离主题的话她也说得不多。那时,师姐郭晶晶是她的主心骨,宿舍墙上贴着的F4周渝民是她训练以外的喜好。倒是有一点很突出,没说几句话,她就笑得前仰后合,甚至随意歪在椅子上,露出一段中腹来,让人想象不出这是一个秀气的上海姑娘。
吴敏霞说:“时间就是这样,不会快,也不会慢。”在这不紧不慢的节奏之中,她也不紧不慢地从青萌走向成熟,不紧不慢地收获着成功,成就着传奇。
二
这是她运动生涯的最后一役,堪称完美收官。有位外国记者沿着吴敏霞跳水生涯的这一终点询问她的起点在何时,为何走上这条路。她平静地说:“6岁左右,当时觉得跳水是个非常刺激的运动。”
对于这一点,远在上海的父亲是最有发言权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当年,吴敏霞在幼儿园被上海体校跳水队教练选中时,爸爸为女儿设计了两个方向一条路。两个方向是跳舞和跳水,一条路是当兵。吴家经济状况不太好,爸爸希望女儿以后有个好的出路。吴敏霞喜欢水,爸爸尊重女儿的选择。不过,他告诉女儿,走这条道,可要经得起练,吃得起苦,学会经历沟坎。
就这样,父亲把女儿交给了跳水,还对教练说:“您只管严格要求,我决不干预!”吴爸说到做到,坐在场边,眼睁睁看着不会水的吴敏霞被教练扔进深水池,本能地拼命挣扎,还喝了不少水,一靠近池边就被教练的棍子逼回水中。不过,他也欣喜地看到女儿第一次站在十米跳台上从发怵到犹豫,最终咬牙跳下的场景,还记得女儿告诉他“像坐电梯似的”。
有一天,劳累不堪的吴爸在场边垫子上睡着了。突然他听到“哇”的一声,有孩子大哭。睁眼一看,教练正在训斥女儿。恰在这时,吴敏霞一双可怜巴巴的眼睛正好转向他,教练的目光也跟着转过来。吴爸像是触了电,猛然起身,扭头大步往门外走,他不能给女儿和教练留下情面的空间。
练着练着,吴敏霞发现同来体校的小伙伴越来越少,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她把这事告诉爸爸,得到的是一脸正色的回答:“已经练到这个份儿上了,不能放弃。”接着问她以后有什么想法,女儿直言:“想进国家队!”爸爸听了很高兴:“那就没有别的路,只能加油练。”
练呀练,女儿练就了不甘落后的性情,也养成了“一天不练都不行”的习惯。每天早晨,她一定让爸爸骑行40分钟,带着她6点钟准时赶到体校出早操。一个冬天的早晨,爸爸发起高烧,头晕眼花,吴敏霞5点钟就跑来,叫他起床。爸爸与她商量:“和教练打声招呼,今天就不要去了,好呒拉?”谁知女儿死活不肯,揪着爸爸的耳朵,愣是让他起了床。吴爸晕晕乎乎地把女儿带到运动场,但还是迟到了,其他队员已经跑出1000米了。通常跑步,吴敏霞非得跑进前三名不可,一见此景,立刻大哭起来。教练得知原因后过来劝她:“孩子,不是你的错,是爸爸的错,行了吧?”可她还是摇头。
吴爸感动了:“这才是我的女儿,而且比爸爸还强。”他对女儿表态:“爸爸陪你跑这5000米,我在前,你在后!”于是,吴爸拖着病体在跑,吴敏霞抹着眼泪在跑,那场景让教练看了心里发酸发热。
还有一次,女儿测验成绩不错,跟着妈妈到公园玩翘翘板,谁知没玩一会儿,就被别人碰破了下巴。见血就晕的妈妈吓得脸色苍白,一屁股坐在地上。吴敏霞倒很坚强,托着下巴打电话叫来爸爸,去医院缝针。刚拆了线,她就拉着妈妈来到体校。教练让她在岸上看着水里的队员,可她看着看着手脚就动起来,神不知鬼不觉地掉进水里,浑身湿透。妈妈好生紧张:“连件可换的衣服都没带呀!”
三
吴敏霞13岁进入国家队,18年来,获得的荣誉足以让人掰着两只手的指头数上一阵,可她的生活轨迹却简单得只有三点一线,跳水池、食堂、宿舍,一如苦行僧。里约奥运赛后,记者们都慨叹她的坚持精神,吴敏霞却淡淡地说:“选择了这个项目,不投入怎么能做得好呢?”
在中国跳水界,成功的运动员各有特色:天赋禀异者如伏明霞,后天勤勉者有陈若琳,还有郭晶晶这样集天赋、刻苦和美貌于一身的“女王”。吴敏霞呢?她自称“能力薄弱”,但在国家队领队周继红眼中,却是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姑娘。
跳水运动员每天在水上、陆上训练课中至少要翻300多次跟头。有人算过,18年来,吴敏霞要做几十万次的跳跃、入水。随着年岁的增长,每次这样强度的训练后,她要花费比以往更长的时间来恢复,晚上还要用两个多小时治疗。
吴敏霞在里约奥运会上的最大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身的伤病。她说:“现在每天都在和伤病作斗争。如果有一天没有伤病,自己会觉得很奇怪。有时候觉得伤病就像朋友一样。”就在出征里约的3个月前,吴敏霞在训练中不慎被跳板划伤了小腿,伤口足有一指长,触目惊心。受伤导致她好几个星期无法下水。但吴敏霞没有因此休息,而是坚持练跑步、腰腹、模仿动作等。大强度的练习让她的伤口重复开裂。“那地方就是皮和骨头,连针都不能缝,只能忍着疼痛慢慢养”。最终,用了一个多月,她又一次咬牙闯过这个坎,“现在能正常训练了,我已经很欣慰。只不过恢复的过程会更辛苦,加油吧!结果不可预测,但至少我努力过了!”
赛后,记者们问她最多的问题是“有没有想过放弃”。她坦然作答:“有呀,多着呢!现在拿了奥运金牌,确实觉得值,但当时真是有过犹豫。那时,思想和身体极度疲劳,人已经透支了,有那种突破极限的感觉,脚受伤以后的恢复也非常困难。不到这个年龄,不知道真的很辛苦。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会有这样的辛苦,要是早知道,可能就不练了。不过,既然到了30岁,备战奥运的路已经走了一半多,再放弃的话,面对自己已经说出来的梦想和付出一半多的努力,真是有点可惜了!”
四
由于受到体型、伤病等因素的影响,女子跳水运动员到了25岁,往往就是退役的时候了。2011年,郭晶晶在近30岁的时候告别跳水池,在这个项目中已属难得。如今,年近31岁的吴敏霞续写了这种“不服老”的传奇。
不过,与跳水说再见的时候还是到了。里约奥运会对于吴敏霞的意味多多,关注和前来看她比赛的记者和粉丝也不少。有人问她:“最后一跳时是什么感觉,依依不舍吗?”她回答说:“那时正专注动作,不可能分心想别的。”也有人问她:“胜利后向观众最后一次鞠躬时有什么想法?”她想了一下,说:“很美好吧,都是一种回忆。不过,再留恋,我也不能跳水了,哈哈!”
在新闻会上起身离席时,也许真的感受到“最后一次”的意味了,吴敏霞忽然笑着说:“怎么感觉比赛的时间那么短呀,还没享受够呢!”
大家都关心吴敏霞以后的人生计划。她一脸轻松地说:“想先放松,先放假,好累呀!这么久坚持下来,太疲劳了。很早我就希望赶紧开奥运会,赶紧跳完吧。”接着,她又认真地说:“放松以后,自己会重新梳理一下,因为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还是要一点一点去做。当然,我还是希望能为中国体育出一份力。”至于生活上的安排,她说:“先好好陪陪父母,其他一切随缘吧,有了好消息会和大家共享的!”
带着一身的疲惫,吴敏霞匆匆离开了。她用25年的付出和浑身的伤病为中国跳水成就的辉煌,为世界跳水带来的一段传奇会长久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