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主要由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部分构成。语域理论的研究不仅对语言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还对翻译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翻译实践中由于忽略语域变体而导致误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翻译时注意语域对应,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语域理论;语旨;语场;语式;翻译实践

一、语域理论研究的回顾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关注的是语义的外部关系(exogenous aspect of meaning),即语言、客观世界、语言使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语域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概念。语域这个概念最初是Reid 在1956 年研究双语现象时提出来的。后来Halliday 等人在研究“语言规划框架”(institutional linguistic framework)时,对语域作了进一步的研究。Quirk(1972)认为,语域是因说话题材的不同而形成的变体,有正式语与非正式语、口语和书面语等不同变体。他根据变异的原因,将语域归纳成由说话题材、交际方式、说话态度和母语干扰而形成的四种变体。Halliday(1976)指出“语域是由与多种情景特征――特别是指话语范围(field 指话语题材)、话语方式(mode指交际形式)、话语体式(tenor指语言的正式程度)的意义――相联系的语言特征构成的”,是“因使用而造成的不同”。他们都认为语言将随功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种由用途区分的语言变体就是语域。不同语域间的区别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区别,同时还是意义上的区别,而且前者(形式)是由后者(意义)所决定的,也就是说,语域表示的是我们所使用的言语(无论说的还是写的)都是随着语言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以Halliday 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特别强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的作用,认为语言在一定的语境中发生,并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或得到解释。Halliday将这种决定语言特征的特定的语境因素归纳为三种:“语场”、“语旨”、“语式”。“语场”指的是实际发生的事,或者说是指语言发生的环境包括谈话的话题;“语旨”是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参与者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角色关系;“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比方说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是即兴的还是有准备的,而且还包括修辞方式。

语域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项的变化都会引起交流意义的变化,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异,产生不同的语域。我们一旦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语域理论的基本规律,就能根据语篇预测语境,再根据语境来译好原文。就英汉和汉英翻译来说,语言的使用者在选择某种具体“语域”的时候,是在“编码”(coding),而从一种具体“语域”转入另一种具体“语域”的时候,是在“转换编码”(code switching)。从这个意义上说,翻译实际上就是对原文进行“解码”(decoding)。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中,操母语的人通常具有较强的选择“语域”的能力,操外语的人通常也会关心“语域”的选择,以切合具体的交际情境。这就要求译者关注“Who is saying what by what means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具体说来,即原文是“普通语言”还是“语言变体”(专门语言)以及什么变体? 原文是“口语体式”还是“书面体式”以及什么体式? 原文是“正式语体”还是“非正式语体”以及什么程度? 下面分别从语域的三个层次入手,以翻译资料中遇到的几个具体问题为例,来研究翻译实践中的语域对应。

二、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一)翻译实践中的语场对应

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过程,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意义传达。作者向读者讲述的话题,就是这一交际过程的语场,也就是说:语场指在交际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事,以及参与者所从事的具体活动,其中语言活动包括谈话的主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语篇的情景即语境对语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才能对特定语境中的词汇、语言结构等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由此,我们也可以说,语场指谈论的内容,或指在什么语境下谈论什么样的主题。语场决定交际过程的性质,构成话语的主要使用范围,并影响词汇和话语结构的选择和使用,而不同类型的语篇的差异性主要反映在语场上。例如:

One of the lessons of the day was in English:a primer on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redacted’.

单词lesson 的基本意思是:课,课程;primer的基本意思是:初级读物。如果根据这些单词的基本意思而把这句话翻译为:“这一天中有一节是英语课,讲的是一本关于单词redacted的初级读物。”这种翻译就没有正确的理解语场对词汇的选择限制作用。该例的语场是举某次法庭审判中的某一个小节庭审为例。理解了这个语场,最好把这句话翻译为:“这一天的几次庭审中有一个是关于英语词语意思的案例:关于单词redacted 的意思是这个案例的导火线。”

由上例我们可看出语场反映原文的范围,译时应注意特定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词义。

(二)翻译实践中的语旨对应

根据语域理论,语旨也称基调,指的是交际者是谁、交际者的情况及交际目的是什么,如交际者的特点、地位、角色、关系等。语旨体现了语言的人际功能。交际过程中因参与者不同,以及参与者的性质、社会地位和角色的不同可能产生新的语域。每个人在交际时都要自觉地和有意识地构造自己的语言,探求适当的词句,寻找最富表现力的句式和词序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感情。而参与者之间的社会地位和关系不同,交流的态度、目的以及方式不同,都直接影响到句型和语气。例如:

“There is a lot more that you haven’t heard than what you have heard,” he said.

这句话的语场是法庭的庭审过程中法官打断辩方律师时所说的话,语旨是法官和辩方律师之间的关系,语言的使用目的在于打断辩方律师正在进行的活动,其语式是比较正式的口语。因此,这句话翻译为:“你没听到的要远远多于你已听说过的”,法官说道。

翻译中语体对应的要求是:属于正式语体的原文要用正式语体的译文来表达,属于非正式语体的原文要用非正式语体的译文来表达。

(三)翻译实践中的语式对应

语式指的是语言在交际中所起的作用,包括交际渠道和修饰方式。语式体现了语篇功能。这也可以说:语式是指语言交际的形式。语式主要区分为书面语与自然口语。应该说,书面语与自然口语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属于正式书面语的原文不可译为口语,反之亦然。例如:

Both sides agreed that ‘chickpeas’ added up to ‘hummus’.

短语added up to 的意思是:“总计共达”。如果根据此意将这句话译为“双方均同意鹰嘴豆总计共达阿拉伯语的hummus。”这样翻译出来有点让人不太理解。在这里应该选择added up to 当口语使用时的意思:“相当于某事物,意为某事物”。因此,这句话最好被译为:“双方一致同意阿拉伯语hummus 相当于英语中的chickpeas(鹰嘴豆)”。

翻译中应当尽量避免把属于正式书面语的原文译成自然口语,或把通俗的自然口语译成文绉绉的书面语的这两种现象,以保证语式的对应。

有时原文介于书面与口头语之间,从而出现了书面语与自然口语难以分辨的情况,这时就要视具体上下文选择书面语与自然口语了。

三、结语

翻译讲究“信、达、雅” 三点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在翻译时不但要把原文的意义与感彩译出来,而且更要保证原文与译文在语体风格、语言环境等方面相一致。因此,语言学的理论被引入到翻译理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翻译时即要达到语域三个层次上的对应。以上从这三个不同层次探讨了翻译中的语域对应问题。实际上,这三个不同层次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存的。我们的任务在于翻译时将这三个方面有机地融入到译文中去,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在语域上保持一致。不同的语言场合产生不同的语域变体,从而会引起语言交际意义的变化。我们翻译时常因不能理解原文的语言环境,特别是忽略语域变体而会导致误译。因此,对于我们来说,翻译时注意语域对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指导我们的翻译实践是大有裨益的。

参考文献

[1] Halliday, M.A.K &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

[2] Liu, Z. Q. Register Analysis for Translation Evaluation: A Theory in Point [J]. Journal of Translation Studies.2003(8).

[3] Quirk R.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2.

[4] 陈燕南.从语域变体看翻译中的误译现象[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 郭玉梅.评述语域理论及翻译中的语域对应[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4).

[6]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7] 刘晓华.语域学理论和翻译批评――兼评《大卫・科波菲尔》的两个汉译本[J].咸阳师专学报,2002(4).

[8] 刘艳,刘伟.从语域的角度看广告语篇的对等[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作者简介:李宁(1980-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推拿职业学院助理讲师,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