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遥:从未消失的繁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遥:从未消失的繁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2800年前,平遥旧称“古陶”,位于山西跨越太行、吕梁两山之间。公元前827年~前782年间的周宣王时期,西周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秦汉时称匈奴),驻军而建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是一座具有2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尽沧桑、几经变迁,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县城的原型。1997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之一。

龟城旧迹

看每一座古城,其实都是需要从外到内或者说从她的现在去了解她的过去的,去慢慢让自己融入其中去感受和探求。她们的曾经远不是你匆匆掠过可以了解的。

平遥的城墙初建时为夯土筑成。自公元前221年,秦朝政府实行“郡县制”以来,平遥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延续至今。公元1370年在旧城基础上改筑为砖石城墙,城墙总周长6163米,墙高约12米,墙顶宽3米--6米,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现在看到的古城,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进行扩建后的模样,是山西也是中国现存历史较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县城城墙。城墙以内街道、铺面、市楼保留明清形制;城墙以外称新城。而就是这样一座“城”将一切外面的现代和繁华静静的分隔于两端成为风格迥异的两个世界。站在城门口,你无法窥视里面的任何信息。

鸟瞰平遥古城,城呈方形,却是一只乌龟的形状。意寓坚如磐石,长治久安。整座县城有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城池南门为,门外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城内所有积水都要经此流出。城池东西四座瓮城,双双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爪前伸,唯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径直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恐怕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的麓台上。这个看似虚妄的传说,闪射出古人对乌龟的极其崇拜之情。他们认为乌龟乃长生之物,在古人心目中自然如同神灵一样圣洁。传说之所以修建成金龟的形状,是有着希冀借龟神之力,使平遥古城坚如磐石,金汤永固,安然无恙,永世长存的深刻含义。

古城城墙上密密的垛口和敌楼由72个观敌楼和墙顶外侧的3千个垛口分布而成,代表着孔子3千弟子、72贤人的象征和他们追求欲以“仁”治天下的儒家思想。从商从文的儒家思想,其实在自古城内随处都可以感受到。

在许多的文化古城被现在人为商业化肢解破坏的今天,而平遥经历了历史自然变迁和的浩劫后却如此完好地保存了其全部特徵,保存了她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过程。平遥古城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思想和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闭的城池里,以市楼为中心,有四条大街、八条小街及七十二条小巷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经纬交织在一起,它们功能分明,布局井井有条。街道呈十字形,商店铺面沿街而建。铺面结实高大,檐下绘有彩画,房梁上刻有彩雕,古色古香。城内古居民宅全是清一色青砖灰瓦的四合院,轴线明确,左右对称,特别是砖砌窑洞式的民宅更是具有很浓的乡土气息。全城现存四合院民居3797处,其中有400余处保存相当完好。此外,城池内还修建的大小庙宇,老式铺面亦是鳞次栉比,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原汁原味地展现着明、清时期市井繁华的风貌。

太阳初升的时候,城内是轻雾妙曼的,不管是黑白斑驳的屋瓦,还是光彩琉璃的屋顶,都会随清风活灵活现的让你觉得身处其中却恍如隔世。

游人很少的时候,跟随者太阳一寸寸的扫过土黄色的城墙楼剁,用手指轻轻触碰那沧桑剥落深深浅浅的沟痕,也许你可以听到阵阵马蹄声渐近渐远。可以享受着那幅画面:各家炊烟渐起,各家商铺木门吱呀呀的打开,大人孩童的欢笑和忙碌……让自己在阳光的照射下,穿越两千八百年的时空风云,听悠悠古韵风情。

繁华再现

古城内极具历史和发展代表的除了房屋建筑,不得不说那些票号、镖局、商铺等。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东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清朝时期南大街控制着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金融机构,被誉为中国的“华尔街”。

历史上,北方的晋商与南方的徽商齐名。但因为晋商有了同时对儒家文化的渗透追求和坚持,而更为厚重于徽商和后来的浙商。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 在明代山西煤铁业就已经很发达,却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晋商文化的代表“票号”被完整的保存于古城,因为这里是 “晋商”的发源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第一家现代银行的雏形“日升昌”票号的诞生地。

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晋商一些大商号逐步形成了在山西设总号,在外地设分号,跨地区经营的商业系统。在此种情形下,大宗的批发、运销带来巨额现银的解运业务,于是一种新的解款方式--“票号汇兑”便应运而生。 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就在平遥西大街“西裕成”颜料铺的基础上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营汇兑、兼营存放银业务的“日升昌”票号。三年之后,在山东、河南、辽宁、江苏等省先后设立分支机构。19世纪40年代,它的业务更进一步扩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当时,在“日升昌”票号的带动下,平遥的票号业发展迅猛,鼎盛时期这里的票号竟多达二十二家,一度成为中国金融业的中心。可见,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平遥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晋商票号主要办理国内外上也会对和存放款业务,宗浩多数都在山西的祁县、太古、平遥。他们经历了早期以北方为总号中心,京师为分号;到后期发展海陆运送,拓展到边疆和沿海以及京、津、沪、汉广设分号。从兴起到衰落的百余年间,先后建立了43家票号,自创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组织和模式,创造了亿万两白银的收入,聪明的晋商由于票号的建立和发展,不只是解决了运送现金的繁难,真的是做到了在那样的年代里汇通天下,也实实在在的起到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而山西票号的历史,在当地民间又有一些更丰满的故事流传着,等着你去慢慢探寻。

现在平遥还保留着雷履泰故居和日升昌、百川通票号的旧址。日升昌的面积不大,但他的结构布局,你可以看到现代银行的雏形。“华尔街”内随处仰头都可以看到高高的门匾,厚厚的楷体书写,不知道你能不能想象出一个古代青衣老者,一手青豪一手捻须,淡然面市却又成竹于胸,浅浅微笑的样子。

那些发黄的信札,木质的算盘,塑性的柜台里的伙计们,丝丝刻画栩栩如生的或微笑或严肃,就像在刚给你讲一个个故事,让你听他们那一声声清脆的算珠,让你看伙计们和东家在夜晚盘账时那掩不住的喜悦。

“汇通天下”四个字,是沉稳得带着霸气的。一纸汇通天下,在那时就可以实现全国汇兑,在那时就可以像我们现在这样一卡走天下。怎能不骄傲,毕竟他们曾经让蜗居山间的晋商,靠着当初的马托人背的信息和运送,行走和走出那片峡谷盆地,敏锐的商业触角和渐渐成熟的管理,不只是遍布了平遥古城或者山西本地,而是迅速占据中国的半壁江山,甚至于后来的扩张到了出海,也算是早期的与世界接轨了。这样的经济模式,在现如今看来也许不值一提,可在那个年代却足以让现在的我们慨叹称奇和骄傲。

读史使人明智,晋商的聪慧远没有被他后来的衰退隐没,在经济发展史上,他做出富甲已经成为了永远的见证和巨大贡献。可能我们早已忘却那些长袍马褂,但永远不会消失的是那时的辉煌。

走在青石路上,周边的琉璃瓦、红灯笼,雕花窗棂,紫红色大门,被磨灼得褪色和模糊的拴马桩,特有的木雕烤漆,普通的居民小院花梨木桌青瓷碗,深红的风门细刻的门框门板,灰砖彩绘白墙彩摹的一幅幅画面……每一处都是在简述着每户人家商铺数百年的兴衰、风霜和喜怒哀乐。还有熙熙攘攘的行人游客,足以让你感受光阴的穿梭和流逝。

夜晚,如果你就入住在古城内的客栈,走出门去,会是可以让你细细品味绝不昧软的街道。关起门来,又是一个可以同样安静如同品酒一样回味历史,品味古曲悠扬。

这么多的古城,平遥是不多的没有被商业化的古城,其构造规模和文化浓缩是可以让人叹为观止的。千年古韵,浓缩了那段见证的不只是两千八百年前的兴旺,同样见证着两千八百年后今天的繁荣,从未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