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云南看云2.0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民国大师们以前在昆明躲警报时,每天出门都要看看天上有没有日本飞机,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抬头的习惯。飞机不会天天来,云彩倒是日日有。于是沈从文根据各种抬头心得,写了篇《云南看云》,类似于《躲警报日记外传》,流传甚广。
地名向来以地面山川河岳为标志而得,唯独云南,用天上的物质命名,相当立体。云南也因此以云扬名立万。从地理学的角度讲,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山多的地方,云的阅历必须最丰富。沈某人如果当年写的是《湖南看云》,谁看?云南是谁取的名字?不清楚。什么时候取的?《云南通志》认为是“汉武元狩(公元前122年)间,彩云现于南中,遗使迹之,云南之名始此”,这一向被认为是云南得名的标准说辞,但我得问一句了:通志编于18世纪初,拿两千年前的传说当爆料,你说这算牵强呢还是附会?至于“云岭之南”一说,更不靠谱,云岭作为一个现代地理学名词,才出生了几年?现实里有哪个云南寨子的阿哥阿妹在用?这个词本身就是因为云南而得来,最后却成了云南名称的由来,真有喜感。反而是近期有人给出的不可知论,听起来更为靠谱:云南名称很可能来源于本土少数民族音译。
随便了,哪个口彩更重用哪个吧。总之,有云就好。
我们在云南的游走,总是伴随无所不在的各种云。尤其是夏天,好动善变的云层本身就是旅行风景的一部分。什么旗云、云海、玉带云、钩云、层云、高积云,各种奇怪。在某些有特殊嗜好的摄影师眼里,神马都是浮云。有人专门琢磨看云的去处,到处追随拍摄。在滇西,大理苍山是奇云高发地,云彩常以横亘在山腰的玉带云闻名,但,苍山主峰马龙峰附近的云彩,黄昏时分,常能出现一种俗称“电筒光”的丁达尔现象,相当奇幻,出现频率奇高无比,比玉带云更摄人魂魄。我认识有摄影师专门跑到海东地区潜伏,就等着拍这个。此人一旦有宏大场景出现,便按完快门,先双手合十,然后在胸口划几个十字。难怪台湾人把这种光云合一的现象雅称为“耶稣光”。
云是自然界最好动最调皮的物质。有句歌词叫“错过了花期花怪谁”,跟云彩比起来,花期少说也得维持几天,还真是太不容易错过,而云彩转瞬即逝,以秒计算。所以,拍摄云彩的每一次快门,都堪称“秒杀”。即便在云层相对恒定的元阳梯田,若抬着相机忍两下,云彩也能变出其他形状,锚过的照相师傅只能捶胸顿足,虽然倒也不至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夏天,最多的自然是塔状云了。强对流之下,一朵云团由小变大,从软变硬,逐渐成长为高大的塔云,底部暗黑浑厚,顶部洁白晶莹。突然顶部触及平流层底部,立刻被摊为大饼,整座塔云顿时演变为蘑菇云的形状,与此同时,云层间电闪雷鸣,底部暗黑处,倾盆大雨铺天盖地。这是最为壮观的云平台,也是自然轮回的一个插曲,并不算得罕见。
去年8月份我驱车在楚大高速一路狂奔,突然发现天上有大片五彩祥云,立刻冒着被扣分罚款的危险停车拍摄。当其时,一朵泛着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云团正在西方纹丝不动。这种彩云寻常并不轻易能够看到,要看它还不能随便转角度,只能守着一个方位,一直拍到消失为止。彩云诞生的地点,不是别处,正是祥云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云南县。我估摸着,我看见彩云这个事,即便不进《汉书》,再怎么也该写进《云南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