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众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大学生是大众文化的主要消费者和受影响最深的一个群体,大众文化的盛行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大众文化的冲击,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是当今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字: 大众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对策略

大众文化是消费社会中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是建立在现在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展基础上的以大众传播媒介(主要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按照商品市场规则运作,以消费者的感性愉悦为旨归的日常文化形态,其中网络文化、影视文化、广告文化、流行歌曲等是其核心内容。伴随着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历史飞跃,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变革引发社会转型的同时也导致不同思想文化相互冲击,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人们在思想和信仰方面已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尤其是对当今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更具有强大的挑战和冲击,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一、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丰富而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就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进步程度取决于我们今天在何种程度,以及在何种意义上塑造当代的大学生。大学生正处在求知、求心、求奇、求乐的年龄阶段,其思想观念、价值准则、审美倾向、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容易受到大众文化的影响。

(一)大众文化遮蔽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

大众文化的载体是大众传媒,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种传媒不得不走向市场,为了争夺更多的受众,大众传媒往往采取迎合受众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观念和产品,从而流露出媚俗、猎奇。它以满足消费者的感性愉悦为目的,隔离了意识形态对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影响,使得社会所倡导的主旋律、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在大众文化的冲击下被冷落和淡化。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手段,有意识地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渗透。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由于自身政治辨别力和思想免疫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受到其影响。如果不及时教育引导他们,就可能会淡化他们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念,从而导致大学生对理想、信念、价值等观念的麻木、冷落,甚至是放弃。

(二)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判断的混乱。

大众文化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是唯利、唯乐、唯美的,即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快乐最大化,感官愉悦最大化。最易受感染的青年学生在大众文化的熏陶下,变得浅薄、粗俗,沦为享乐和满足感官欲望的工具,久而久之就会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从而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文化的多元化,客观上促进了人们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多样化,人们很难确立一个普遍有效的统一的价值规范,造成许多学生是非、美丑、善恶、评价标准的混乱,这种倾向应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大众文化导致部分大学生低俗化、庸俗化。

大众文化的市场特质,决定了其在迎合大众消费需求的同时,导致自身的低俗化。人们通过大众文化的消费可以暂时获得感官的满足,但是在消费过程结束后,往往又陷入了新的一轮的空虚。幸福和快乐不是离消费者更近了,而更加遥不可及。消费者被抛入欲望的焦虑和感性生命的空间不能自拔。长期处于这种大众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在沉浸于感官体验的过程中日益变得世俗化、低俗化和行为上的功利化。

(四)诱发了大学生“异化”的行为方式。

大众文化包含了大量的非理性因素,“大众文化使大众过分注重生理享乐而忽视精神追求,过分注重形而下而忽视形而上,大众文化以奢侈、安逸和麻木取代了人的真正的自由,这种状态并非人的解放,它只是使个体进入新的异化”。在大众文化传媒中,通俗、浅薄、言情的文学作品在人们当中广为流传,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成为主要的娱乐消遣。这些内容浅薄空洞,甚至不惜以粗俗搞怪、无厘头、戏谑的方式试图赢得人们感官上的愉悦。

二、大众文化冲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

面对大众文化对传统文化、主流文化的冲击,面对大众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合理性、实效性的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不断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校园文化。

在社会多元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决策,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指南。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高校校园和谐文化。首先,应该根据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去向突出的特点,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价值取向一元化的重大意义,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和民族文化来遏制大众文化,不仅有利于把大学生的多元价值取向整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来,而且能够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推动大众文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各种大众文化的正确鉴别能力。其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与社会生活接轨,将知与行结合,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中的基础性教育,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外化为日常的自觉行为,从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阵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接班人的重大问题。但是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采取强制性“灌输”式教育,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效果可想而知。因此,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在教育方式上创新与改进。高校思想教育老师应该主动迎接大众文化的挑战,知己知彼,吸收大众文化之长为自己所用。在实际教学中深入研究人们参与大众文化的内在动因,大众文化之所以流行,为学生所喜闻乐见,很大原因在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俗易懂,以其鲜明的时代感和娱乐性展现了对普通大众的吸引力。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应考虑大众文化的通俗性、时尚性和媒介化特征,改进教育方式,在课堂上通过清晰、幽默、新颖的大众文化语言,把教育内容讲得形象、生动,引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其思想的共鸣,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发挥大众媒体的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大众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和吸引力强等特点,形成了对人们具有深刻影响的舆论环境。政府等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大众传媒的监督管理,对将要传播的内容进行筛选,使之符合社会文化和伦理道德要求,提供更多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为大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把弘扬主旋律的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原则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式教育,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参考文献:

[1]洪晓.试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影响[J].广西社会科学,2007,(7).

[2]宋丽萍.大众文化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出路[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3]张坚强,杜苏.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创新[J].江苏高教,2004,(4).

[4]陆扬.大众文化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