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空巢”老人如何才能不“空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空巢”老人如何才能不“空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去年,我离开沈阳去美国一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几乎与此同时,我的哥嫂也被公司派驻到外地,刚上小学的侄女被他们带走了。按理儿说,退休后的父母完成了社会工作和养育子女的任务,是该轻松愉快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了。哪承想自从我们离开家后,我的母亲便明显思维迟钝起来,整天愁眉不展,闭门不出,也不同亲友往来。一向生性乐观的父亲参加了不少社区里的老年人活动,建议母亲一块参加,可她就是不去。我一往家里打电话,父亲就告诉我,说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一日三餐随便凑合,也不太搭理人,时常自个儿唠叨说别人对她冷淡,孤苦伶仃地活着没有什么意思……母亲莫不是得了什么病? 请你们帮助我解答一下。

佟妍 寄自美国华盛顿

根据你所叙述的症状,你的母亲很可能是得了“空巢忧郁症”。所谓“空巢”家庭是指子女不与父母同吃同住,最短回家探望时间是一个星期一次,而家中只有两老或一老常住的家庭。就像鸟巢里小鸟长大展翅高飞,巢中没有了待哺的雏鸟一样。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几个阶段。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也容易引发夫妻的情感危机。中老年空巢家庭的增加,引发了不少社会心理问题,特别是空巢家庭中女性的心理健康问题。

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空心”感。“空心”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

老人要想走出“空巢”的阴影,首先得对亲子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子女就像鸟儿一样,幼时依偎父母,羽翼丰满后自然要离巢飞去,子女的离家是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另外,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培养多种兴趣,广交朋友。一些身体较好的老人,可积极投身于社会,重新确立生活目标。

子女离家后,夫妇之间应给予更多关心、体贴和安慰,建立新的生活规律和情感支持系统,使自己的心态保持稳定。当然,子女也应想着常回家看看,这招比什么疗法都好使。如果您在海外学习或生活,赶上传统节日或父亲节、母亲节,别忘记打个越洋电话。如果有可以托付的亲朋,让他们代你给老爸老妈送去一束鲜花,在心形的卡片上,写上两句感激、祝福的话。这点生活中的细节,关乎老人的神经兴奋点,一年有那么几次,到时别让他们空等、失望,足以支持他们的心不会“空”起来。

此外,空巢的老人也不妨退一步想想:假如你们的儿女现在都没有稳定的工作和学业,那么现在你们肯定不会“空巢”,但同时孙子的托儿费可能都得让你们付,看看你们选择哪一个结局。话说至此想必正处于“空巢”状态下的老爸老妈们一定会警醒过来:羽翼丰满的鸟儿自然要离巢飞去,因为高空才有他们最合适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