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招慢启待愤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招慢启待愤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一思想,蕴含了对客观认知规律的尊重,对受教育者主体地位的尊重,所以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孔子的“愤悱”理论,我们最大的尊重就是将它与我们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之真正成为教育的根基和养分。要实现这一目标,重要的是等待,等待“愤悱”的产生。

现以所听的《台阶》一课为例,探讨对语文阅读教学中“启发”与“愤悱”关系的处理。

一、指点于困惑之时

师:请大家欣赏一幅著名油画(投影出示油画《父亲》),它是当代著名画家罗中立先生的作品。我还要请大家o这幅画命名。

生:艰辛。

生:农民。

生:沧桑。

……

师:你们的命名都很有想象力。但画家本人却不是用的这些,他的命名是:父亲。请孩子们猜想:画家为什么作此命名呢?

生:因为画中的人物历经苦难,饱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定的意志,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

师: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部短篇小说,它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位父亲,小说的名字是――《台阶》。

思考:本环节以著名油画引入,并不直接告知孩子油画的名称,而是让孩子命名,在学生经历过一番观察思考猜测之后,再将作者的命名告知,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内在含义。在孩子经历过命名的困境之后,会对作者的命名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于困惑时的指点,会给学生以豁然开朗之感,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

二、引领于迷惘之处

师:小说的中心任务是塑造人物形象。那么,我们学习小说当然离不开分析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来完成这一任务吧。

生:父亲是一个勤俭朴实的人。

生:父亲是个倔强、不肯轻易服输的人。

师:大家已经归纳出父亲的八九个特征了,很好,大家读得很细。但只有细,还不够,我们还须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够将这一人物形象概括得更准确。你们的概括中,少了一个重要的组成,这是人物身上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农民普遍的特征之一。请再阅读思考。

师:没有发现,这不能怪大家,因为这一特点隐藏得很深,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畴了。这样,我来做一点提醒吧。请大家阅读小说的第26节,“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经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这部分描写,表现的是父亲什么样的特点呢?

生:谦虚。

生:我纠正一下:谦逊。

师:我觉得你们的这两个词都不够准确,因为它不能够完整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我有一个词,叫做“谦卑”,你们看如何?

生:我觉得这个词好。在这个细节中,父亲“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不只体现了他的自谦,还有些卑怯、卑微。

思考:可能有人疑惑:花费这么大的工夫气力来探究“谦卑”二字,最后还是由教师说出,是否值得?我想,这种怀疑反映的是对教育本质的理解的偏差。我们的教育如果仅仅着眼于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寻求知识的过程,那无疑是急功近利的表现,是对教育的最大的伤害。

三、给予于渴求之人

师:同学们,通过研读,你们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形象把握得很好了。我请大家再次阅读小说,体会作者对文中的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情感?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呢?这个任务有些难度,因此,你们有什么需求可以提出。

生: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吗?

师:可以。

生:我们想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写这部小说的背景,但手边没有资料可用。

师:这个,我可以提供。请需要的小组来讲台领取。

(发放早已准备好的背景材料。学生热烈讨论,结论精彩纷呈。)

思考:对于孩子们来说,什么东西是珍贵的?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来的。在这个课堂环节中,笔者不直接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将早已准备好的作者简介及其背景资料等学生需要时才给予,这也是在等待“愤悱”状态的出现。因为需要,所以学生会珍惜自己争取来的合作机会,将获得的材料作更充分的利用。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这是引导学生以做研究的方式来学语文,因为对于研究者来说,一切的方式以及资料的获得都需要自己去确定,而不是出于他人漫无目的的施舍――事实上,在大多数的课堂上,我们已经习惯于看到教师对学生活动方式的规定,以及将大量材料进行“施舍”,学生是否需求一般不在考虑的范畴。

好招慢启待愤悱。再精巧的设计,再高妙的招数,如果不能等待学生愤悱状态的出现,都难以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不只是教育思想的真正转变,还要有静待花开的智慧和决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