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智能手机平台辅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智能手机平台辅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根据目前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现实,建议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将智能手机运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并进一步从管理软件的运行模式、功能设计、管理强度进行详细阐述,提出了在智能手机平台上开发学生管理软件的可能性,为智能手机早日用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智能手机 高校学生管理 管理软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45-02

国家工信部数据显示[1],2014年1-9月,我国全行业生产手机12.93亿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手机出货量比重接近90%,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这些数据表明智能手机在中国手机市场中,已经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在给大众带了方便的同时,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也随之出现。有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结果,除基本通讯外,大学生使用手机多用于上网及娱乐,90.4%的大学生有上课玩手机的行为[2]。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以下简称管理者),要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已不可能回避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这个话题。

笔者认为智能手机作为一个新兴的终端设备,如果能使之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一个新的平台,就能变害为利,至少利大于弊。

1 智能手机平台的优势

1.1智能手机在高校的应用普及率高于社会总体水平

经调查,笔者所在高校(位于东部沿海)学生的智能手机持有率达到100%。因此,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管理学生,很容易将全部学生纳入新的管理手段之中,至少在东部高校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1.2智能手机能够方便地接入互联网

智能手机能够以两种方式连接互联网,一是通过蜂窝数据网络,二是用WLAN方式。前者支持2G/3G/4G制式,如GSM网络的GPRS、CDMA网络的CDMA1X、3G网络的WCDMA、CDMA-2000、TD-CDMA,4G网络的HSPA+、FDD-LTE、TDD-LTE等,一般会产生额外的流量费用;后者常常被称作WIFI,事实上WIFI使用IEEE802.11a和IEEE802.11b协议,WLAN制定的6种通信协议之二,是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

1.3智能手机具有开放性操作系统

智能手机拥有独立的核心处理器(CPU)和内存,支持第三方开发的各种应用程序,使智能手机的功能几乎可以无限扩展。这一特点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该平台上开发管理软件得到有力的硬性支撑。

2 智能手机平台辅助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案设计

本方案以智能手机为开发平台,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设计高校学生管理软件(以下简称管理软件),以管理软件为载体关联管理者和学生,满足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需要。

2.1管理软件的运行模式

2.1.1触发式运行模式

管理软件在触发模式下,优先考虑节省手机系统的运行资源,只有在满足一定条件,管理软件才会自动运行并发挥管理功能,实现功能后销毁自我进程,仅保留最小进程,用于下次唤醒主程序,平时几乎不占用系统资源。触发模式的触发条件有:

a.开机启动。手机开机时,管理软件随之开始运行。

b.联网启动。当WIFI网络或蜂窝数据网络启动时,即手机端手机连接互联网络的时候,管理软件被触发运行。

c.定时触发。根据既定的时间启动,根据既定的时间退出。

2.1.2常驻式运行模式

常驻模式不用像触发模式那样较频繁地启动、退出,而是在手机开机时启动,并驻留于活跃进程中,实时提供管理功能。如果说触发模式偏向考虑手机系统资源的优化使用,那么常驻模式则偏向于实现更全面的管理功能,部分功能需要常驻模式支持。

2.2管理软件的功能设计

为方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管理软件在设计上要适应管理者和学生两种身份,因此管理软件分为管理者使用的管理端、学生使用的学生端。前者则通过发送或接收多个学生端信号实现管理目的,后者实现手机管控以及向管理端发送指定信号。本设计中,管理软件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2.2.1获取学生手机号码

我们知道高校学生时常更换手机号码,原因可能比较多样,比如其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年龄,以及国内几大手机运行商的不同资费等。这个问题时常也会困扰我们管理者,现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给予解决:

手机开机时,管理软件启动,获取读取手机号码的权限,得到当前手机号码,然后与保存的原手机号码比较。比较结果二者相同时,立即注销自我进程;不同时,用新号码覆盖旧号码保存,并标识等待向管理端发送新号码。

2.2.2上课时间管控学生端手机

针对高校学生上课期间因使用手机上网、看电影、玩游戏等影响听课的情况,管理软件可以设定上课时间自动启动,并限制该手机上网、禁止访问本地视频文件、禁止游戏软件运行等,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为:学生端根据管理端设定好上课时间表,上课时自动启动,获取以下几个管理权限:a.控制蜂窝数据网络开关、b.控制WLAN网络开关、c.设备管理器权限、d.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e.ROOT权限。

利用a和b权限关闭蜂窝数据网络和WLAN网络;根据文件后缀名判断文件类型,用于判断是否为视频文件,再利用c权限禁止访问存储设备;利用d权限获得学生端手机安装的应用列表,与管理端设定好的游戏名单比对,用于判断应用列表中哪些属于游戏,再利用e权限关闭游戏进程。下课时间到,管理软件停止管控并自动退出。

2.2.3管理端与学生端即时通信

这里提出的管理软件即时通信,不同于手机短信息和QQ、微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手机短信息和即时聊天工具的运行结构都建立在一个24小时运行的服务器之上,允许终端离线接收信息;管理软件没有服务器,没有离线功能,必须保证管理端和学生端同时运行,才能进行即时通信。

管理软件即时通信的终端拓扑结构更符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需要。手机短信或即时聊天工具从拓扑结构来看,是一对一或多对多结构(图1);而管理软件即时通信的拓扑结构是一对多的树形结构,更好地突出管理端的管理地位。管理端可以对一个学生端进行一对一通信,或对多个学生端进行广播通信,学生端只允许和管理端通信(图2)。

2.2.4获取学生端的地理位置信息

在恰当的时候,管理端可以查询学生端的地理位置信息,以知悉学生行踪。具体过程是:管理端向某个学生端发送指定信号,学生端接收信号后,获取手机GPS定位权限,通过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功能得到当前手机地理位置信息,再反馈给管理端。

2.2.5学生端管理软件的自我保护

学生端管理软件想要发挥管理作用,必须做到保护自己的应用进程不被破坏,甚至防止学生私自卸载学生端等。对此,管理软件的应对策略,一是在安装时,将本身注册为系统应用,提高被破坏和被卸载的难度,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向管理端发送指定信号,如果管理端在规定时间内未接收到信号,即说明该学生端被破坏或卸载,管理者可以联系该学生端指向的学生了解情况。

自我保护功能是学生端管理软件的保留功能,必须开启。根据实际运用情况,设定发送信号的间隔时间,并采用定时和联网两种触发条件进行触发判断。比如设定间隔时间最短为24小时,最长为72小时,学生端管理软件运行判断如下:当学生端连接互联网时,检测上次报送时间是否超过24小时,若是则再次报送并保存本次报送时间,若否则关闭软件;如果学生端超过72小时未联网,则获取联网权限连接网络,发送信号并保存报送时间。

2.3管理软件的管理强度

管理软件是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而设计的专用软件,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如何用好工具,其根本还在于管理者本身。管理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功能和功能组合,以及对应的运行模式,达到辅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的。管理软件按管理强度,可分为轻量管理、标准管理和重点管理三类。

2.3.1轻量管理

该管理强度下,开通自动获取学生手机号码的功能。学生一旦改换手机号码,管理者很快就能够收到新的号码。轻量管理只需要触发式运行模式支持。学生端保存新手机号码后,不急于立刻发送信号,而是等待手机连接互联网时,再把新的手机号码发送给管理端。

发送的信号包括手机号码、时间戳和学生端编号。手机号码为11位数,时间戳格式XX年XX月XX日,6位数,学生端以千名学生为例即4位数,共计21位十进制,以最大值转换成2进制为62位,即8字节(Byte)。蜂窝数据网络的计费单位一般以千字节(Kilo Bytes)为单位,8字节产生的费用微乎其微。

轻量管理对学生手机运行带来的负担最小,产生费用最小,对学生生活的造成的影响最小。

2.3.2标准管理

该管理强度在轻量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上课时间管控学生端手机的功能。

标准管理只需要触发式运行模式支持,基本能够解决学生上课因手机而分心、影响课堂效率的问题。

2.3.3重点管理

该管理强度在标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获取学生端地理位置信息的功能。管理者利用该功能,可以随时了解该学生的行踪,以便做出进一步管理。另外,管理端能够随时向学生端发送信号,在上课时间之外管控学生端手机的上网和游戏娱乐等功能。因其实时性的要求,这些功能需要常驻式运行模式支持。

重点管理涉及个人隐私和自由问题,只针对特殊情况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对象。

3 结语

智能手机在高校的应用普及,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针对这一挑战,在智能手机系统平台上进行软件设计,填补了该平台上关于学生管理软件的空白,将智能手机这个原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难点的问题转变成为辅助高校学生管理的工具。但是,对于智能手机带来的新挑战,不能仅仅依靠手机管控为堵,更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2]徐玲,袁合静,孟佳琳.智能手机的普及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影响[J].工作研究,2014:61-63.

作者简介:陈春玉,硕士研究生,助教,应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