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分工日趋细化的市场经济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迫切需求,促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需改革。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课程内容的开发则成为实现改革的关键。本文基于黑龙江职业学院为改革主体,围绕着“区域化、职业化、复合化”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方向,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简称“模具专业”)的专业建设,就职业教育模式的选择、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开发、教学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模具设计制造;课程体系;研究

高职教育有别于其它教育,主要是因为高职教育主要承担着为地方和企业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责任,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必须在办学体制、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等多个层次有别于其它教育,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

一、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不够突出。模具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国家教委早就明确地提出高职教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为1∶1。很多高职院校由于模具实训设备投入不够和专业教师专业知识不足等原因,造成课程体系中明显偏重于理论教学,课程内容也没有为本该占总教学时数50%的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践教学往往被安排在每一学期的期末集中几周进行,根本无法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学、做一体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很少。

2.课程安排不符合企业需求。在高职院校中设置模具专业的学校不少,但毕业生质量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却很少。原因主要在于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单方面的行为,没有充分、及时地与企业沟通,没有按企业的意愿培养技能人才。课程内容缺乏对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分析,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都不强,甚至有些课程内容已经过时。

3.课程内容与现代化技术不匹配。由于先进设备的急剧增加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生产一线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在课程内容中都得不到及时更新。例如采用计算机技术辅助技术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已经成为现代模具生产的趋势,目前模具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反映比较充分,而有关计算机辅助分析(CAE)的内容却几乎是一片空白。CAE是在计算机上建立数学模型,对塑件成型过程进行仿真和分析,以便于及时发现产品的缺陷,是高职模具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门新技术。另外模具快速成型技术在课程中也只是简单介绍,学生缺乏必要的了解与掌握。

4.“工学结合”名不副实。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开展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但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措施,使得当前的校企合作停留在“人情、互赢”的基础上,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责、权、利不清。即使是现在普遍存在的“校中厂”、“厂中校”也多是昙花一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对此,高职院校应该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例如德国在学生企业实践中的政府作为和制度措施。

5.课程质量评价观念有待更新。课程质量的评定关键是看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构建科学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是课程质量评价的关键。课程的评价方式不仅是课程体系内部的重要环节,更是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认同标准。目前高职院校在评价方式上基本都以教师为主体,沿用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百分制的成绩评定方式,即使有平时成绩,也是和期末成绩三七开的。这种评价方式主要偏重于检验学生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积极性被削弱了,学生只能疲于应付各种考试、考核。

二、建设高职特色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模式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课改模式。当前国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有:基于工作过程的德国模式;基于行业化项目模块的澳大利亚模式;工厂化、车间化的新加坡模式。目前高职课程改革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走“订单培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道路。但由于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所以在课程改革模式上不能完全统一要求。总的来讲,行业背景、专业背景成熟的,学校设备完善的院校可以考虑采用德国模式或澳大利亚模式开展课程改革。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项目课程教学模式;而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基于工作过程的德国模式更适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对于专业背景、行业背景不显著的专业可以考虑采用新加坡模式。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根据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十步法”,课程开发应包括如下10个环节:课改专业――培养目标――主要课程――课程计划――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模式――教学环境――评价方法――课堂层面的课程改造。所以课程改革的效果主要由课改教材(1~6环节)和课程实施(7~10环节)两部分体现。目前,这两个部分都存在一些不足:

(1)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开发不完善。

(2)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在广大教师中的推广力度不够,主要是由于有效的课改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3)校内实训条件与校外实训基地无法和新的教学模式完全配套,在对外培训、对外技能鉴定、对外应用等服务社会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以,教材建设规模化、系列化,师资水平零距离,实训基地零投入、零缝隙是我们下一步课程改革需要进一步重点突破的目标。

三、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做法

1. 确定模具专业核心课程。模具专业课程门数众多,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师资力量不充足,教师一般都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时间和精力都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根据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要求,确立对人才培养方案起决定性作用的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选择很重要,要根据学校的定位和特色,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科学合理地确定。核心课程应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建设核心课程,应该以精品课程为目标,使之成为课程体系中的“代表课程”,发挥关键作用,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2.建立“必要的”选修课程体系。现在高职学校的公共选修课多为文科类课程,与学生的专业发展没有实在必然的联系。如果要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和课外讲座,其实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三维建模是模具专业学生一项必备和重要的技能,许多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种三维绘图软件课程(如Pro/E、UG、SolidWorks等),但是实际上各企业生产所应用的软件各不相同,就可能造成学生掌握的绘图软件与企业要求的不一致。因此,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地方企业的需求,重点开设一门三维设计软件课程,而选择其他三维软件作为选修课程向学生介绍,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3.开发与订单式教育相适应的课程。“订单式”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它是校企合作办学的必然趋势。与“订单式”教育相适应的课程是为企业“量身定做”的,课程内容应该根据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需求情况来安排,使学生学到知识和技能在上岗后可以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为此,模具专业教师必须常年深入企业一线,了解企业生产动向,熟悉新设备、新工艺,将未来专业发展趋势融入课堂教学课程。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正好能够运用专业技能为企业服务,减少了再培训的过程。

4.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式课程。传统的高职教学偏重于理论教学,一般是在理论教学结束后开展实践环节。但是高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时就已经丧失了学习兴趣,等到实训环节时,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了。所以模具专业的课程改革必须积极探索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化课程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

5.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专业教材。教材内容要根据专业面向的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展开,并且与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衔接,习题和实训部分应该与技能鉴定题库吻合。

企业的模具制造能反映出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教材内容也必须加快更新,而出版社因为用书量的限制,难以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鼓励高职院校开发和建设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融入了本校的教学改革成果,与本校的软、硬教学条件相一致,能够充分体现自身教学特色。高职院校与本地区模具企业联系紧密,所以校本教材的内容能够及时反映本地区最新的职业动态,反映现代知识、技术、工艺等最新信息。同时,校本教材不受发行量的影响,教材内容可以随企业需求变化而适时调整。

6.实施第三方评价,加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反馈调节。为了保证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做出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指标体系。第三方评价人员可以是本校的资深教师、教学督导,也可以是外聘学校的教师或者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这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依据第三方评价的反馈信息,对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每年评价二次,在对反馈信息进行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如果得出课程体系中某些课程的设置不能与相应的知识及能力目标相符合,并经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半数以上人员表决通过,就应该及时对课程进行修改和调整,确保模具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7.建设数字化课程资源。模具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这些新技术进入教学课堂是要先经过教师的学习理解,这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高职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企业也源于此。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建设模具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破解校企对接的时空障碍。

高职院校可以与周边地区模具企业合作开发虚拟工艺、虚拟生产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将模具设计的工作流程和制造过程实时传送到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也能了解到模具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①课程教学文件,包括电子教案、教学大纲、试题库、多媒体课件、教材、专业书籍、资料等;②有关“模具加工”实训教学录像片,以生产中的技术或技能运用为对象,以真实的模具为载体,在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中进行摄制,体现生产一线的实际要求。

四、结束语

构建科学的、合理的模具专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黑龙江职业学院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适应了人才培养的需要,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然而,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毕竟是一个漫长而任重的过程,不仅需要高职院校之间加强经验交流,更需要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深度融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