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播电视创新盘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播电视创新盘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今,广播电视创新并非易事,同样,对这种创新的年度盘点也有一定难度。假如我们可以把这种年度盘点视为一种年度评价的话,可以发现,用创新的指标来看,一些2004年还算创新的节目2005年退步了,也有一些节目2005年在我们的创新榜上又进了一步,比如,《超级女声》。

可能有人会问,评价广播电视创新的指标是什么?近些年,创新成为我们这个社会最时髦的词汇,仿佛只要有创新,就是好的,别的都不重要。在许多地方,创新似乎变成了一种危险的口头标签,被人贴来贴去。很多人好像忘记了创新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手段,在任何条件下,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创新的目的。

具体到广播电视,每年许多栏目和节目的改版算不算创新?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不能算是创新,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年度调整。创新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变革,还应该包括内容上的突破,同时,创新不只是局限在节目方面,还应当囊括媒介营销和特别活动。

《超级女声》推动全民娱乐运动

在2004年的创新评价中,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已经榜上有名,2005年它再度入选,反映了湖南电视强大的创新能力。

2005年,第二届《超级女声》开始扩大范围,除长沙外,赛场还延伸至广州、成都、杭州和郑州。这一届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某种角度来说,它成了一场推动大众参与的造星运动。

很多人对《超级女声》评价不高的一个原因是,它模仿美国的《美国偶像》节目,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原创。实际上,今天已经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节目模仿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在这种互动的模仿中,西方发达国家占据着一定的原创优势。

湖南卫视给《超级女声》这样定义 :《超级女声》是一档具有独特品质、以音乐选秀为外壳的大众娱乐性节目。如果说去年这个节目还比较多地局限在区域的范围,那么今年这个节目已经具有了全国的影响。过去,我们更多适应的是由央视这样的全国性媒体来给我们设置生活的议程,今天看,像湖南卫视这样的省级电视频道也成功地参与了为我们设置娱乐的议程。

由于《超级女声》造就了这么一个全民狂欢和经济风暴的神话,中国电视界的跟风行动也开始了。央视2套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和星空卫视《舞状元》纷纷跟进。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手机大国,《超级女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网络和通讯提供的互动平台最终把《超级女声》变成了一种“亚文化现象”。有人甚至把《超级女声》现象看成是一种民主投票的演习。如果我们非要把《超级女声》现象和民主挂钩的话,它顶多算是“手机民主”,带有浓厚的商业味道。

《超级女声》是一个全民参与的娱乐活动,这有别于央视青年电视歌手大奖赛。同时,这个活动并不是靠明星取悦大众,他们打出的是“大众取悦大众”的创意王牌。对于传统的电视娱乐节目而言,《超级女声》是一种颠覆。它在电视营销和媒介活动方面是一种创新。

《大长今》掀起“独播剧”热潮

2005年,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湖南卫视继“超女”后打出的另一张牌――电视剧《大长今》。先是大手笔购得这部火遍港台的韩国电视剧的内地独家版权,接着是全台总动员对该剧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

早在“超级女声”还没结束的时候,湖南台就利用由“超女”累积起来的全国关注度不停地播放《大长今》的预告片,并且通过“超女”五强演唱的主题曲,使得该剧与主题曲一起为人所熟悉。有趣的是,湖南卫视在超女热还没有凉下来的时候就马不停蹄地开播了《大长今》,通常,两个强势活动之间似乎是应该有一个缓冲区的,但是湖南卫视却反其道而行之。包括后来的《闪亮新主播》和《国球大典》都有这个趋势。

在炒作《大长今》时,湖南邀请了全国著名的网络媒体对这个电视剧不停地新闻,造成一种未播先火的印象 ;当该剧开始播出时,更是全台配合,除每天上午、中午、下午三个时段,分别播出长达2分钟的当晚剧情预告及幕后花絮外,常规栏目也为《大长今》让路,相应地在播出时段上作出调整,而且合力配合为该剧宣传,很多栏目都围绕《大长今》的方方面面大做文章;另外,湖南卫视还借鉴港台的宣传模式,邀请剧中的主要演员到长沙宣传,使“长今”热潮持续升温。据悉,湖南台还在考虑进一步与韩国MBC台合作,继续开发《大长今》的衍生产品及拍摄续集。可以说,一个台围绕一个电视剧转,形成一种全台造势的局面,这在历年是从未有过的。

有人预测,凭借在《大长今》上所投入的精力以及所造成的影响,湖南卫视很可能成为继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之后的第三支力量,站在中国电视剧竞争的第一阵线。事实上,央视的电视剧《亮剑》是2005年的亮点,但是,央视并没有走独播剧的路子。

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和遗憾,因为2005年的两个创新重头戏都和海外有关。《超级女声》模仿《美国偶像》,《大长今》是韩国剧。这种现象值得反思。

电视活动打造影响力

2005年中国电视的第三个突出的表现是大型电视活动的兴起。

与往年不同的是,2005年的大型电视活动渐渐由栏目行为变为频道行为,其功能也由原来承担拓展栏目空间变为整合频道内外资源。随之而来的是大型电视活动地位的相应转化,从过去的辅项目荣升为频道整体运营的“支柱性”项目。

2005年,各个电视台的大型电视活动的“品牌”名称上纷纷以“中国”命名。最早是湖南卫视打出的“快乐中国”品牌,随后是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广西卫视的“时尚中国”等等。

目前,许多大型电视活动持久化的手段主要是通过活动的规模、持续时间和周期来实现的。《梦想中国》、《超级女声》等大型电视活动都是通过品牌持久化的操作来实现品牌的价值。另外,活动的操作者还刻意地“放大”活动前期的选拔和热身阶段的过程,如《超级女声》对“海选”过程的刻意“放大”,是使该品牌在操作中能够不断持续产生“热点”的有效手段。

曾经有一段时间,吸引眼球是传媒界的一个流行词汇,在网络大潮中,注意力成为一个关键概念。而今天,影响力开始取代注意力成为传媒领域最有吸引力的概念。而电视活动无疑是打造影响力的重要手段。电视活动瞄准的是建立标准。比如,央视每年一度的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和感动中国人物评选,都是力图建立一种媒介标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种媒介标准的建立包含着某种媒介霸权的味道,尤其是对于央视这样的电视帝国来说,它对大量观众有相当独特的统治力。

广播:手机短信代替热线电话

时下,手机短信参与广播节目成为许多听众娱乐休闲的方式之一,并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通常情况下,热线电话一直是广播最重要的互动手段,虽然好多电台配备了电话接听延时设备,但是仍然不能流畅地接进听众热线电话,这种情况使得许多人对广播的互动能力持怀疑态度。就在这时,手机短信成为广播的救星,它不仅救了网络,也救了广播。

河北秦皇岛人民广播电台的《七彩行程》节目开辟“才艺大舞台”,让文艺爱好者走进直播间,《开心麻辣烫》节目开辟“城市网站”、“开心留言板”,《城市主干线》节目开辟“司机说新闻”、“记者讲故事”等小栏目,让听众参与到节目当中。北京交通台的《一路畅通》节目已经成为短信参与的品牌,首都生活广播的《找乐儿》也是和短信亲密接触。

钟祥人民广播电台借鉴黄石和襄樊的成功经验,推出了《杨阳点歌台》、《快乐大挑战》、《阳春下午茶》、《流行音乐网》、《心灵之约》等直播节目,新建了短信平台,平均每天接收手机短信200条左右。节目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直播节目《杨阳点歌台》,每天接收短信80条左右,平均每分钟就有一条短信参与。

广西电台文艺广播与广西联讯合作,首家推出一档全新的以短信方式参与的广播娱乐益智类节目――《短信英雄》。以短信互动的方式参与的智力竞赛节目,其原始形态源自欧美,是目前全世界最流行和最受欢迎的广播娱乐节目样式。

在目前中国没有电视性教育节目的情况下,电台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广州电台在零点前后创办了成人性教育科普直播节目《零点一加一》,利用短信和热线电话加强互动。

从目前的情况看,广播和电视在利用短信方面有不同的特点。有的电视台也开办了纯粹依靠手机短信的节目,但是考虑到电视画面的特点,广播在发挥短信的观点参与性方面还是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社会能见度》显示公共色彩

2005年,凤凰卫视创办的《社会能见度》节目引人注目,它不是形式创新,而是内容上的突破。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新闻话语系统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两头大,中间小,也就是说,传统的官方话语势头依然强劲,代表是央视的《新闻联播》,而以江苏的《南京零距离》和湖南卫视晚间新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小人物的生存状态。但是,能够表达社会中间层的电视节目太少了,曾子墨主持的《社会能见度》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所谓社会中间层,并不是指中产阶级。当我们说中产阶级时,更多强调的是经济学意义。而这里所说的社会中间层则更多指向公共事物和公众人物。它介乎官方话语和民间私人话语之间。近些年,社会上流行公共知识分子和知道分子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公共话语空间的苏醒。当然,在这种苏醒的过程中,我们的经济学家可能扮演了过重的角色,间接导致了公共话语的单一和偏颇。

尽管有人喜欢把《社会能见度》节目和《焦点访谈》相提并论,但是,仔细分析,会发现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焦点访谈》现在已经成为官方话语系统中的批评渠道,而《社会能见度》更多表露的是社会公共话语。怎么区分它们呢?记得几年前就有人引用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来分析《焦点访谈》,建议这个节目应该更多地把话题转向公共领域。

当矿难报道在2005年度成为一个公共话题时,当禽流感和哈尔滨停水事件不可避免地带动公共话语时,我们当然有理由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够有更多的百姓关注公共事务,有更多的公共人物,而不是明星,来探讨严肃的社会问题。我们肯定不能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和纵向的上下沟通,我们还应该有横向的社会讨论平台,而建立这个平台,媒介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