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生良好习惯的意义及其养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习惯的概念、养成习惯的阶段以及良好习惯对学生一生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分别从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从学校、家长的角度探讨良好习惯的养成之法。
【关键字】习惯,养成,行为习惯,生活习,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具有很强的惯性,像转动的车轮。人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启用自己的习惯,不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如此。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年龄小,知识少,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一般来说,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的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形成。好的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也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人的一生。既然如此,那么小学生的良好习惯都有那些方面?这些良好的习惯如何养成呢?
一、行为习惯
生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行为发生,决定我们的生活起居;心理上的行为习惯左右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决定我们的待人接物。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个人的学习,有助于个人的生活,有助于以后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使其真正获得成功。(一) 规范制度,强化学生意识。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树立良好的学生形象,不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我们要激励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一个细微动作做起。要勤下功夫,用心观察,从学生的衣着打扮、待人言行等生活表现来捕捉他们的内心变化,从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慢慢从小处去改变学生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树立榜样,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时刻约束自己,设身处地地为孩子们树立榜样。同时,还要用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小榜样激励学生,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工整、遵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向榜样看齐、向先进看齐, 有了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能更好地巩固良好行为习惯。(三)客观评价,巩固学生习惯。有计划、反复抓,确实能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但相应的评价机制更能快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学校德育工作重要位置,制定相应的计划,开展主题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选择良好的行为。激发学生争当表率、争做模范的热情,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家校配合,促进学生发展。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制定活动安排,使活动有序进行。还可以利用课堂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听课,让家长和老师有更密切的联系,让学校了解家长的意愿,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从中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科学化管理,学校也在活动中找到不足。通过参加家长会,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生活习惯
“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一生的身体健康。”生活像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而好的生活习惯就像是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让孩子乘着扁舟顺利的驶向人生的彼岸。作为孩子的领路人,教师应时刻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同家长及时沟通,循循善诱,让孩子在快乐中主动认识不足,积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一)引导为主,自主认识不足。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譬如,小叮当是个爱美的女生,喜欢留长指甲,但是指甲缝里的污垢让细菌生长,让她看起来像个小巫女,而且一不小心指甲会断裂,鲜血直流。生动的例子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其中传递的信息,从而改掉坏习惯。(二)规范为辅,加强习惯培养。对于学生,在学校里就必须注重自己的衣着整洁,头发、指甲不要过长,不要在衣着上与他人攀比,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要摆得整整齐齐。另外,生活在集体中,除了保持好个人卫生,还要爱护班级的卫生,做到积极做值日,不乱扔杂物。这些要求要形成班级的明文规定,每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只有持之以恒,方可养成好习惯。(三)家长参与,提高习惯质量。孩子的一切毛病、缺点、坏习惯,都可以非常容易地在其父母身上找到答案。作为家长,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行为,一句脏话一口痰,都可能在无形中转嫁到孩子的身上。因此,家长要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要求孩子之前,先自问是否能行。同时,家长也可让孩子担当监督员,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在监督中使孩子在内心形成良好的习惯概念,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种子生根发芽,根深蒂固。
三、学习习惯
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一)激发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它能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的主动行为,就会积极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老师长期的教育影响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在学习中奋勇直前,游刃有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明确目的,要求指导相结合。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像在黑夜中摸索,没有终点和目的地,学习者也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找最适合的学习途径。帮助学生设置一个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适当的学习目标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地发掘自身的潜能,自觉地积极地去学习。教师在学校指导,父母在家里指导,边指导边训练,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赞扬先行,科学激励伴成长。科学地激励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哪怕再微小的成绩都要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会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向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激励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对回答有错误的同学,应真诚善意地指出,继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纠正错误,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学生能够在行为、生活、学习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使心中多一份自信,人生多一份成功的机会,生命中多一份享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养成教育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关键环节,只有抓好这一环节,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地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方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史德志等,《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新时代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