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创新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中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创新在中国工笔人物绘画中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创新中国画的重要特征,工笔画作为一种写实及再现的艺术也是追求与时俱进的,在工笔画中创新性首先体现在造型方面,即以线状物的一项造型。通过论述来强调写意性对于工笔画的重要性,为工笔画的发展开拓更自由的空间。

关键词:工笔人物;创新性;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6-0040-01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其在由古及今数千年的演进中,形成了不可取代的独特的艺术传统。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新材料的出现以及多种文化的影响,使工笔人物画的创作表现语言,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守望传统,融贯中西

回望中国古代的工笔人物画,从来都不缺乏创新。从我国至今发现最早的工笔人物画代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到发展至唐代,工笔人物画逐渐摆脱了丧葬作用,主要用来描绘宫廷贵族和佛像,画面上的人物不再是具有具体功用的符号,而是画家表达情感的具体对象。这种变革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一项重大创新,更是历史性的进步。两宋时期,画院兴盛,出现了以描绘市民生活为主要题材的风俗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与审美爱好,满足了社会中相当数量的市井百姓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求,代表了人物画发展的新成就。

随着西方素描技法以及透视原理的应用,中国工笔人物画一方面受日本重彩画的影响,浓重的色彩掩盖了线性结构。另一方面加强了体积和明暗的塑造,与传统平面化的造型大相径庭。传统的工笔人物画已不完全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观,这就要求工笔人物画进行创新。当代新的绘画语言方式(如砺粉、提金),以创新的造型观,结合艺术手法创造出格调高、艺境美的工笔人物画,使它更加适合当代人的审美趣味,也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传统的存在载体就是变革和创新。对待这个问题,罗丹曾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这才是天才作家(艺术家)的两种强烈的渴望。……所以传统把钥匙交给你们,而靠了这把钥匙,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告戒你们要不断地探求真实,阻止你们盲从任何一位大师……。①

二、写生对创新的重要性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表达情感的媒介,而生活又于情感密不可分。中国画进入明清后,程式化渐强,临摹几乎取代了写生,成为国画唯一的学习方法。而“写生”作为中国画一个重要概念,也早在五代的画院时期就被提了出来,千百年来一直被画家们认真传承着。当我们真正融入生活,体验生活时,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正是那种微妙的不可捉摸的美打动着创作者,使创作者有强烈的绘画表现的冲动。当然,作为学习方法,临摹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不仅能学习到古人的艺术手法,更能学习到古人的艺术涵养。只是,忽略了写生的临摹是机械的,而离开临摹的写生又是脱离传统的,盲目的。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不同的视角、生活感受、艺术素养、绘画材料等创作初表达自己艺术情感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创新。

三、借古开今,笔墨当随时代

石涛在其《苦瓜和尚语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等主张,这在当下的社会中,对艺术发展也是起重要作用的。

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何家英,罗寒蕾正是诠释了“借古以开今”、“笔墨当随时代”。在他们的工笔人物画中,充满着创新趣味。何家英将工笔和写意的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对照,又相互衬托,既避免了工笔画的呆板和刻意又避免了写意画易犯的粗糙的陋习。罗寒蕾探索和提升了一种写与工结合的最佳状态,并且有意追求绘画趣味。我们可以看到她变古法为今法,想象力丰富,作品内容既新颖自然,又符合当代社会和审美需求,这在当代工笔人物画领域是一大革新。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新,不仅局限为内容、表现对象的创新,对于绘画材料,也有大胆创新。

顾恺之所谓“迁想妙得”中的“迁”是指画者的思想要深入地去认识和选择客观世界而“妙得”,这是艺术形象再现的一种路径。同时,“迁想”的过程又是一个忘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全心全意搞创作的人的起始点。即艺术作品要出自真实的生活,而又要揭开大千世界的神秘面纱。

总之,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进程中,创新自古至今都是存在并及其重要的。我们在艺术创作中应显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保持民族艺术的特色。

注释:

①引自《罗丹论艺术》,1页,沈琪译,吴作人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参考文献:

[1]朱伯雄译.安格尔论艺术.辽宁美术出版社,1979年版.

[2]姜陆、葛鹏仁.走向综合.河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3]张法.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4]蒋勋.中国美术史.三联出版社,2008年.

[5]李世南.笔墨――人生.湖北长江出版社集团,2009年.

[6]岑其.艺术人生――走进大师.西岭出版社,2007年.

[7]王宏建.艺术概论.1994年.

[8]周远斌.苦瓜和尚语录.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