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汗出与桂枝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汗出与桂枝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桂枝汤为《伤寒论》开篇第一方,是方“为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柯韵伯)。不仅可治疗外感表证之发热汗出,而且还是治疗杂病营卫不和之自汗出的良方。近年来,学术界围绕汗出与运用桂枝汤之间的关系,不断有争鸣出现。特别就桂枝汤是发汗剂还是止汗剂、桂枝汤可否治发热无汗等更是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就此谈点不成熟看法。

发汗与桂枝汤

汗法是《伤寒论》中的主要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这是汗法总的治则:《素问·阴阳别论》又说“阳加于阴谓之汗”,《灵枢·决气篇》说“汗出溱溱是谓津”,可见汗液是阳气蒸腾阴津而来。《伤寒论》正是根据这些理论,创立了以麻黄汤、桂枝汤为代表的治疗太阳表证的发汗解表方法,并强调治疗过程中的温覆,饮暧水等辅助方法。麻黄汤为发汗之峻剂、重剂,桂枝汤为发汗之缓剂、轻剂,两方用治太阳伤寒及中风。既对立又统一,既互斥又互补,缺一不可。没有了桂枝汤的汗法将是不完整、不科学的汗法。然而,将桂枝汤列为汗法却也引发了几个疑点:①桂枝汤所治太阳中风表虚证,以发热汗出为特点,既然“汗出”,为何又用发汗剂;②虽然桂枝辛温发汗,但桂枝汤中桂枝、芍药配伍,辛散酸敛,相互制约,很难发挥其发汗解表之力;③解肌与发汗不同,桂枝汤为解肌剂而非发汗剂;④桂枝汤作用甚广,除发汗解肌外,尚有和营卫、调阴阳、和气血、通血脉之功,“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将其囿于汗剂将束其所用。故有人建议将其归于和剂范围。

但是,桂枝汤为发汗剂,这在《伤寒论》中多次提到。如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第57条:“伤寒发热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这么多的“当以汗解”、“当须发汗”、“可更发汗”、“复发其汗”等警句,足以证明桂枝汤为发汗剂。还有,桂枝汤用于发汗解表,并不仅限于太阳中风,甚至阳明病、太阳病等均可用。之如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第240条:“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哺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第276条:“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第372条:“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说明在六病之中,只要表证仍在,都可应用汗法治疗,只是在掌握发汗解表的方法和剂量上,宜缓不宜峻,宜轻不宜重。而这些都不是麻黄汤类发汗剂所适应的,只能用桂枝汤发汗解肌。

桂枝汤是发汗剂。发汗的目的是祛除表邪。桂枝汤不仅能够发汗解表,尚能透邪达表而宣通腠理毛窍,使气血通畅,营卫和调。这就是所谓的“桂枝本为解肌”。发汗的过程也就是“解肌”及使营卫和调的过程。把“发汗”、“解肌”、“调和营卫”几个概念明显区分开来,并进行刻意解释,只能使概念更加混淆,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桂枝汤中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是一体的,不可强分。桂枝汤中桂枝配伍芍药动静结合,散中寓收,泄中有补,既能微发汗以散风邪,又能调营卫以通气血。芍药在这里是制桂枝辛散之性,同时针对营阴不足而充足汗源,并非取其“敛汗”之功。其他如生姜佐桂芍以解表,姜枣配桂芍以和营,甘草补中益气,皆为辅药。正是由于桂枝汤能内能外、能散能收、能气能血的这些作用,使其临床应用甚广,所谓“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但如据此而将桂枝汤列入“和剂”范畴,似为不妥。因为中医的八法十剂,均以调和阴阳为宗旨,如此分类未免太笼统。

自汗与桂枝汤

桂枝汤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不仅可治太阳中风“营弱卫强”之发热汗出,而对杂病范畴的自汗亦有良效。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卫在外为营之使,营在内为卫之守,如此谓之营卫调和。本条主要原因为卫气失调所致,即“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故以桂枝汤通过发汗手段调和营卫,以达到止汗之目的。“复发其汗”,并非本证已用过汗法而再发其汗,而是因病人常自汗出,又用桂枝汤解肌发汗之意。对此,徐灵胎解释的好,他说:“荣气和者,言营气不病,非调和之和……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营卫和而汗反止矣。”又如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本条“脏无他病”,故“时发热自汗出”不可责之脏腑,而应求诸营卫。卫气不和,营阴不能内守,为发热自汗出所由来,故宜与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此两条皆非外邪所致,其自汗出因营卫不和或卫气不和。桂枝汤治自汗出全在于调其营卫,使营卫和而自汗自愈。

桂枝汤有双向调节作用,对于太阳病,只要具备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等特点,便可辨为太阳中风,予以本方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这种发汗是通过宣通肌腠毛窍,祛散表邪,调和营卫。桂枝汤可以使汗出,亦可以使汗敛,其敛汗是通过发汗来完成的,借发汗以止汗,发汗也就是祛邪。以上53条、54条的自汗出证,就是通过桂枝汤的发汗解肌、调和营卫来达到敛汗、止汗的目的。因此不能据此认定桂枝汤为止汗剂。无汗与桂枝汤

“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桂枝”之说,是后世医家针对麻黄汤及桂枝汤的适应证总结出来的。因为麻黄汤为解表发汗之峻剂,只适用于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证,而不可用于有汗,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否则有过汗伤正之虞;桂枝汤为发汗解肌之缓剂,也只适用于发热恶风、有汗、脉浮缓的太阳中风证,不可用于无汗脉浮紧的太阳伤寒证,否则有助热留邪之弊。不少人根据论中“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之论述,而认定桂枝汤只可施之于汗出者,这是对伤寒经义的曲解。要知道论中“脉浮紧,发热汗不出”是指的太阳伤寒证,亦即麻黄汤证。麻黄汤证是不能用桂枝汤治疗的。在这里,脉浮紧、发热、无汗三个脉症密切相关,特别是“脉浮紧”,是麻黄汤证的辨证要点。只有脉浮紧、发热、无汗三个症状同见,才是桂枝汤的治禁。柯韵伯曾经说过:“凡脉浮迟,浮弱者,用桂枝,浮紧浮数者用麻黄”。其论颇有见地。撇开脉象,独取“无汗”这一症状作为桂枝汤的禁忌证是不妥当的,也是与原文精神不相符的。论中有不少条文并无“汗出”症状,但仍用桂枝汤治疗,最典型的当属第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此条没有汗出,因为太阴病法当无汗,若伴见汗出多属亡阳。王肯堂就此告诫:“须识无汗亦有用桂枝者。”

仔细分析桂枝汤的适应证,虽然并不在于有汗,但都具备表邪未解,病情亦未生他变之特点,在此前提下又有脉浮弱,或浮而不紧,不论有汗无汗,都可运用桂枝汤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