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像马哥飞起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是一个特别的“五四”青年节,2016年5月4日,《青年与社会》杂志有幸请来了青春与梦想的践行者,“云南牛人”马亮武,与一批杂志读者以及跑友,分享他31年来的长跑、梦想、经历、实现、纪录。
马亮武是谁?
如果你还没记住他的名字,那么,现在你可以记住,在2016年4月24日,他成功跑完世界马拉松大满贯(东京、柏林、伦敦、纽约、芝加哥、波士顿)的全部六站,成绩排名世界第五、亚洲第一。
他不是专业运动员,他是一名靠工资吃饭的普通上班族,他今年48岁,他家住在云南楚雄。
清晨
马亮武自称有着48岁生理年龄,38岁心理年龄,28岁心脏功能,18岁少年般幻想,有点痴迷,有点执着,有点梦想。
云南地处高原,理论上,应当有许多善跑者,但实际上,当马亮武在他38岁的“高龄”,突发狂想,要去参加厦门马拉松时,他发现自己竟然是那唯一的一个!
第一次去跑马拉松,既是为了纪念自己坚持跑步20年,同时,毫无疑问,他把这当做了一次出门旅游的机会。当马亮武羞涩地向太太请求出门经费时,马太太提出要求要同去,可以游览厦门风光。
马亮武自称来自小山庄,把他居住了20多年的楚雄市称为“中国最时髦的大城市”。这样的普通工薪族的家庭经济需要精打细算。他们去了厦门,马亮武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就跑进了三小时,他的成绩让业内人士震惊,“云南牛人”的名字由此而来。
回家后,这件事迅速传开了。住同一个单元的邻居不信,对他儿子说,“你老爸是吹牛的,我们都住一个小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他跑步。”
他儿子笑着回答,“你们肯定看不到我老爸跑步,他每天早上5点就出去跑, 那时你们在睡觉,6点半回来,而那时你们也还在睡觉。”
每天凌晨5点,生物钟准时将他叫醒,31年的坚持,已经成为生理习惯。每天凌晨5时,起床绕城跑20公里;18时,跑十五六公里,一天跑两场,雷打不动。别的跑友,遇到刮风下雨肯定会躲在家里,但马亮武仍然坚持。经过这么多年的长跑,他已经极其习惯且享受这个过程。
为什么要跑步,每个人都有一个理由。什么时候开始跑步,每个人都有一个开始。像马拉松这样的运动,开始一定是艰难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
饥饿
17岁那年,马亮武考入了楚雄卫校,当时他身高只有148cm,体重仅有36公斤。选择中专,是因为读中专省钱。一次体育课上,体育老师建议他多跑跑步,“你再不锻炼,长不高,以后都娶不到老婆。”
娶老婆只是一句玩笑话,但又高又帅的体育老师站在那里,就是一个榜样。也许多跑步,自己也能变得又高又帅。
抱着这样的念头,第二天他起了个大早,站在了操场的煤渣跑道上,开始了跑步生涯。
第一次的回忆并不美好,区区400米,他喘得像个风箱一样。而且,他很饿。学校里的饭是用饭票定量的,一个月的量,他20天就能吃完,坚持跑步后,更是饿得慌。他每顿饭打饭的时候,都在提醒自己,要少吃一点,不然月底就要断粮。
四年的跑步,四年的饥饿。每天早晨,都从饥饿中饿醒,然后坚持爬起来,跑下去。
他起得早,没有几个同学看见。
当然,跑步中也有收获,他的个头和体重,果然如预期的那样,长了起来。
习惯
毕业后,马亮武的人生逐步走上工作并结婚生子的轨道,但跑步的习惯没有丢。
此时,他发现跑步又多了一重必要性。卫生系统的工作需要经常下乡,而乡村多得是散养的狗。“如果狗来追我的话,跑得快至少也安全些。”
这也许是马式笑话,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是,某次下乡途中,需要从一个乡镇去另一个乡镇,马亮武向同行者提出,第二天早晨他先走,跑到下一个乡,完成一天的跑步量,同时保证和其他人同时到达。
第二天一大早,将信将疑的同事们开车出发了,往目的地开了十几公里,还是没发现马亮武的身影,同事们有些慌了,这样的一个大活人丢在大山里可不是好玩的,他们决定,一辆车掉头往回找,另一辆往前开。前面的车快到目的地的时候,正看到马亮武在前方提速冲。
从此,马亮武跑得比车还快,就逐步在同事间传开了。但马亮武并不知道他到底跑得有多快。他唯一能测试自己跑速的方式是:在有距离标志的公路上跑,而且凌晨5点的时候,公路上没人。他发现自己跑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远,但这也只是习惯而已。
改变他的思维方式的,是一次与一支来楚雄训练的专业队的偶遇。训练队员们告诉马亮武,他是他们在楚雄遇到的唯一一个跑步者。
孤寂的早晨,城市所有的路灯都为他而亮,所有的道路都在等待他的脚步踏碎清晨的宁静孤寂,在坚持跑了20年之后,突然遇到一群专业跑步的人,这种感觉真好。
一起跑完之后,教练问马亮武:
“你是不是专业队退役的?”
“没有啊。”
“那你当过兵?”
“没有。”
“那你自己是田径队的?”
“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能跑那么快?”
“我不觉得快啊。”
最后,这位教练告诉他,他可以去参加马拉松比赛,这支队伍本来就要去厦门参加马拉松比赛的。
于是,这一天回到家后,马亮武认真地对太太说,“教练说我跑得很快,说我应该去参加比赛。”
比赛
普通人为什么要参加马拉松比赛?
在跑步蔚然成风的今天,许多人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健康。”
但健康是要代价的。
时至今日,即使已经跑完了世界六大马拉松,在创造这个记录的过程中,旅费一直是个大难题,甚至可以说是第一难题。
对他来说,跑步并不麻烦,按部就班的生活也很幸福,只是要在这平凡的生活中制造一点小激动,就需要一点点的小投入,由此产出的有精神的无限愉悦,以及物质的暂时匮乏。
被教练夸奖过以及有了参加比赛的目标之后,马亮武买了一块电子手表,开始有计划地训练,定时间,定距离。
经过了几个月的准备之后,他们去了厦门。
2006年厦门马拉松,25000人参加(所有项目人数加起来,全程约有小10000人)。
最后马亮武跑了2小时59分28秒,排名第122位。这让他感觉非常自豪。
只是中间有一点小遗憾,他特地吩咐太太守在终点线那里,等他冲线的时候,给他拍一张照片。
马太太没有拍到。
“跑在前面的全是非洲人,你现在这么黑,混在他们中间,我完全没注意到。”马太太无辜地解释。
牛人
一个消息,在参加厦门马拉松的跑友间传开了:这一次来了一个云南人,38岁,第一次参加大型马拉松赛事就跑进三个小时,牛得很。
云南牛人的绰号就是这样来的。
回到楚雄以后,他的名声传到了楚雄市体育局,体育局长鼓励他继续去参加其他的马拉松比赛,并表示,可以适当解决他的路费问题。
于是,他又兴冲冲地去了大连。
中国有四大马拉松赛事:北京、上海、厦门和大连。那一年的大连马拉松,让马亮武跑得极其难受。
那一年大连马拉松第一次调整到了6月份举行,那一年大连的6月酷热难当,那一年的大连马拉松比赛不知为何,20多公里后,就没有水了。
绝大部分跑友不堪酷热下的干渴而退赛,他们害怕因为缺水而受伤。但马亮武没有退赛,因为他惦记着来之不易的旅费和单位特批的休假。最后马亮武只跑了3小时05秒,整个比赛只有173人完赛。那一天跑完后,他一直在喝水喝可乐,但所有喝进去的水和可乐却没有再出来,这躯体就像沙漠一样,疯狂地吸收着水分。
如果放在今天,也许他会和其他人一样选择退赛,以保护自己的健康。但当时他却咬牙坚持,并且知道自己很能坚持。
从大连回来后,体育局长奖励了他2000块,算是弥补了他参赛的费用。
此后他又去了北京,那是寒冷的秋天,冰冷的早晨,冻僵了穿着短裤的比赛选手的脚,马亮武北马跑了2小时42分,在那时的跑友圈引起了轰动。
然后,他又去了上海,一年之内,完成了中国的四大马拉松比赛。在上海,他接受了媒体采访,自己总结说, “跑鞋越跑越烂,身体越跑越棒,物质财富变成穷光蛋,精神财富变成500万。”
这成了他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