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如同中国传统戏剧一样程式化,一定的造型特征代表一种类型,象征着价值取向,其制作工艺也具有相对固定的流程,是无文本的经验性传授,凝结了土家族人独有的审美意识,体现了土家族人的聪明才智。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69-02
土家族傩戏,又称傩堂戏,是以酬神祭祖、驱灾还愿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民俗仪式。土家族傩戏源于远古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和图腾崇拜意识,是巫术和图腾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早期,傩文化只是在中原地区流行,后来逐渐向边远地区转移并在那里得到保存和传承,而湘鄂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则是傩文化留存的主要地区。傩文化在宋元时期传入武陵山区以后,于明清时期发展兴盛并流传至今。傩面具是傩戏演出时艺人们佩戴的面具,是傩仪式中神的化身,是沟通人类世界和鬼神世界的载体。武陵山区土家族民间艺人通过大胆的想象和精准的技艺,塑造出了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凸显出震撼人心灵的视觉张力。本文将对武陵山区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阐述。
一、武陵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特征
土家族傩戏面具,又叫“脸壳”或“脸子”,面具的正面与中国传统戏剧脸谱相似,背面根据人的面部结构进行凹凸处理,然后将眼部位置凿穿,耳部套上麻绳,便于表演者佩戴并在表演过程中进行观察,傩戏面具一般要大于艺人的面部,这样可以强化特征,突出性格,有利于表演。
土家族傩戏面具的造型主要参考了流传的唱本和民间传说中对角色的描述,以及师徒间的口传心授,具体的形象皆存于艺人的心脑中,一般没有文本资料可供借鉴。在角色配置上,大体可以分为正反、男女、老少等相对应的“二元”类型,极度夸张是土家族傩戏面具的主要特征,无论是何种人物,其面部表情都是最大程度的刻画,着意表现一种稚拙、质朴、明快、简练、生动而又诡秘的视觉形象。不过,土家族傩戏面具造型虽然极度夸张,却并不失具体形象,一般都在具体的形象中注入富有装饰性的抽象因素,如纹饰化的装饰、对比对称法的运用等,从而形成一种极具神韵的象征性的美感。
土家族傩戏面具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具有威严象征的面具,如开山蛮将、二郎神等。这类面具主要体现对神灵、英雄的崇拜。在土家傩戏中,开山是山神,是开天辟地的化身,属于驱邪镇妖、追回人类魂魄的正神;而二郎神是土家人心目中真正的英雄,他又分为文二郎和武二郎。开山神面具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其怒目圆睁并长有长长的红色獠牙;二郎神最明显的特点是有三只眼睛,整个形象勇猛无比,常被土家人用来镇宅驱邪。威武、凶悍是这类面具最主要的特征。
第二类是幽默滑稽而又和善的面具,如笑和尚、歪嘴傩傩、秦僮等。这类面具要么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要么斜眼、歪嘴,面相极为可笑。这种形象代表着土家人向善的价值取向,也是土家民间美术重要的审美范畴。此类面具在制作手法上主要倾向抓住表情的神似而打破形的束缚。
第三是具有神秘的怪诞美感的面具,如牛精、懒僮、阴阳人等。这类面具造型怪异,近乎狰狞和恐怖,这一审美特征会给观众构成强大的视觉刺激和心理悬念。
土家族傩戏面具通过自身造型所表现出来的美感象征,是与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念、认知系统密切相关的。它反映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活,表现出这个民族强烈的。
二、武陵土家族傩戏面具的制作工艺
土家族傩戏面具通常由傩坛中具有一定绘画、雕刻技巧的人担任,傩面具的种类繁多,常用木、竹、纸、布等材料做成,其中以木质居多。傩面具的制作手段主要有凿、磨、画等,下面对木质傩戏面具的制作工艺做简要概述。
(一)选材。制作傩戏面具的木材比较讲究,一般多用杨树、柳树、柏树、樟树等木材,杨树特别是白杨树质地轻疏且不易裂缝;柳木在中国民间传说中具有辟邪之效,用它制作的面具具有驱鬼除妖的作用;柏木结构细腻,质坚耐腐;樟木防虫防霉、耐湿。
(二)取材。傩戏面具一般大于人脸,先截取长度比较适合的木料,从中间剖成两半,然后凿成瓦片形状以配用。
(三)画形。材料准备好以后,在上面用笔勾画脸谱的轮廓,然后依形凿之。但是有许多民间匠人艺高胆大,直接用斧子砍出大形,用圆凿凿出双眼,用锯或砍的方法制作口鼻耳嘴,基本不用草图,形象全在匠人心中。
(四)挖瓢。根据人面部的形状进行挖削,做成瓢形模样,这样便于佩戴。
(五)雕刻。用平口刀、斜口刀、圆口刀等木雕工具对已具雏形的眼、鼻、口、眉等部位进行精雕细刻,手法上重以线造型,强调人物个性的刻画,双眼一般凿成圆孔,夸张、变形是主要表现方法,这是傩面具制作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最能显示匠人技艺的环节。
(六)打磨。面具雕刻成形以后,用刮刀或瓷片、粗细砂纸进行反复打磨,然后上色和上光。
(七)绘制。傩面具色彩以原色为主,如绘画一样,有的先上底色,有的直接上色。一般先上大面积的色块,然后再上小面积的色块,以青、赤、白、黄为主色,油质或水质颜料均可,上完大小色块以后,再用毛笔勾出细节部分,如胡须等。上完色待干透,再用清漆对面具作整体涂刷,保持面具的光泽度,不会因日久而褪色。
(八)添加配饰。装饰面具主体制作完成后,根据人物特征添加其他配饰。
通过以上多重工序制作出来的土家族傩戏面具,除傩公傩母以外,其他面具皆为主体空心,在制作过程中注重整体效果,粗犷而不粗糙,细腻而不繁琐,简练而又朴实,表现出了土家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
土家族傩戏面具作为土家族人民审美文化意识凝固而成的物质形象和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充分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其独具特色的表现手法和内容表达,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是土家族人民在生产活动中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罗彬,辛艺华.土家族民间美术[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4.
[2]康保成.傩戏艺术源流[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曲六艺,钱.东方傩文化概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民族文化宫.中国傩戏面具艺术[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2.
[5]田特平.湘西民间艺术概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基金项目:2016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湘西土家族还傩愿仪式的美术人类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6YBX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