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道路运输安全原因与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道路运输安全原因与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突飞猛进,道路运输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据统计,2011年我国因安全生产死亡的人数为7.52万,其中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达到了6.24万,占死亡人数的80%以上。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不能视而不见,唯有行动起来,从自身工作出发,找出影响道路运输安全原因,探究其对策,才可能改变或者缓解这一严峻形势。

一、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原因分析

道路运输安全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影响:

(一)客观原因

1.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凡高原山地,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沟壑纵横;而丘陵、平原相对平缓,很少高坡沟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给道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面造成不同的挑战,对于高原山地地区,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可能是弯道陡坡设计造成的安全隐患;对于丘陵平原地区,影响道路运输安全的可能是驾驶疲劳造成的安全隐患。

2.自然气候的影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地貌各异,一年四季的季节、气候、温差变化也各不相同。特别是在西部高原地区,四季变化十分明显,而且基本在同一个季节,山上与山下,弯道与直道,山道与坳口,桥上与非桥上的温度、防滑系数等都可能存在明显区别,最为可怕的是桥梁与坳口在冬季最容易出现凝冻,稍有不慎便成了“马路杀手”,因此气候条件对道路运输安全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二)主观原因

1.体制不顺,职能职责交叉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发改委、国土资源部门、规划建设部门、公安交警与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联动协调机制。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道路运输安全的责权规定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也缺乏这些部门之间有效的联动协调机制。在地方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等涉及到交通运输发展方面的规划内容,几乎都是编写完毕后才征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有时由于时间紧等原因,都不征求交通主管部门意见。等到交通道路土地被分割差不多了,或者城市交通拥堵了,才把责任甩给交通部门。甚至一些地方的公安交警在查找交通运输安全事故时,很少从自身找原因。在上级追究责任时,更是“推过揽功”,将主要责任或者责任的主要方面推到交通主管部门,使交通主管部门承担巨大的工作压力。

2.道路建设的等级和质量参差不齐,不少地方达不到道路运输安全的需要由于西部和老、少、边、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农村公路的投入达不到要求,导致建成的乡、村公路路基窄,路面平整度不够,不少道路纵坡超标,转弯半径根本达不到要求,几乎没有安保设施;还有一些地方的乡、村道路存在着山体滑坡等安全隐患;一些地方道路上的危桥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都给道路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威胁。

3.道路养护不到位,管理水平跟不上由于各地重视程度不同,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一样,道路养护和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总的来看,落后地区普遍存在着国、省干线养护管理较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养护无法做到常态化、规范化,特别通村公路没有固定的养护人员,只能根据需要进行季节性或临时性养护,有的由于资金不能到位,根本就没有养护;二是路政执法人员紧缺,执法力度不大,道路路产、路权管理不到位,不少地方的农村公路,超限超载运输十分严重;三是客运管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或者短缺,农村公路“非法营运”严重。特别是“赶集”和农村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务”时,私家“面包车”、货运农用车,甚至还有不少即将报废的非客运车辆应运而生,且严重超员超载。

4.道路运输源头管理不到位,运输安全留隐患运输安全留隐患主要是指不发达和偏远贫困山区的站场和码头管理,主要表现为:一是地方政府对站场及码头的宏观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它们已属改制的股份制企业,放松管理;二是运管、安监等监管部门没有实行监管的常态化、正规化,只是在重大节假日或重要接待日进行监管;三是车站、码头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到位或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急需提升;四是对驾驶员等从业人员的管理、教育培训不够,导致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五是“三危”物品检测和GPS卫星定位系统等必备的安全管理设施设备不齐全或不够先进,甚至没有。凡此种种,都对道路运输安全留下了诸多隐患,造成了极大威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理应认真研究,找到相应对策。

二、提升道路运输安全水平的对策

(一)在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意见》,要求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规划建设及公安交警部门,在牵头组织编制涉及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或者建设方案时,必须事先征求交通运输部门意见,且交通运输部门必须全程参与;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解决道路运输安全与规划等源头方面的问题,确保工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此外与公安部门联合《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和道路运输安全的实施意见》,明确部门责权,协调统一两部门间职责,杜绝和减少推诿扯皮,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宣传力度以形成人人都关心、关注、支持、理解交通运输工作的良好氛围时下,无论是党代会,还是人代会、政协会,无论是建议、意见,还是提案、议案,60%都涉及交通运输工作。在谈到高速公路收费、道路管养、黑车横行、交通安全时,往往都指责交通部门办事不力。究其原因,主要是交通运输部门对外宣传不够,社会对公路收费的背景、收费依据和收费标准不完全知晓;对道路建设的内容、资金来源、安全管理范围与职责、执法依据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工作成效等都不了解。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对交通运输工作内容及背景进行宣传,实现人人重视道路运输安全,形成人人关心、理解交通运输事业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对道路基础设施和管养工作的投入提高国家对各级道路建设资金的补助标准,形成以国家投资为主,分级负责的道路建设资金筹集机制。对西部偏远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资金,可按2~3年内以国家投资为主,地方适当配套,3年后取消配套资金的办法试行。解决因地方政府配套资金无法到位,造成道路建设等级较低、管理养护不到位导致的道路运输安全问题。

(四)加强对站场等源头安全的监督管理应重视道路运输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一是政府以及监管部门加大源头的管理力度;二是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并限期增加“三危”物品检测仪、GPS定位系统等必要设施设备,提高对客、货车船的监管水平,逐步杜绝脱离监管的现象;三是严格执行客、货车船企业的安全考核,对年检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必须停业整顿,整顿后仍不合格者取消营运资格。

(五)加强对交通运输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实行大部制后,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新形势及更多的管理范围,对每一个交通运输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抢抓机遇,用3年左右时间,将交通运输工作者,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全方位培训。通过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广大交通运输工作者的法律意识、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才能适应新势下处理复杂问题,包括处理道路运输安全方面复杂问题的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