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罗伯特?帕蒂的生意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罗伯特?帕蒂的生意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家2006年成立的小公司何以在众多老牌汽车设计公司的包围中求得发展?

ABR记者贾可实习记者姜蔓

“都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回忆起2008年“金融海啸”给意大利汽车设计业带来的影响时,意大利人罗伯特·皮埃特(Roberto Piatti)仍然心有余悸,尽管他的产业——都灵设计公司(TORINO DESIGN,TD)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做是这场浩劫的受益者。

今年52岁的皮埃特毕业于都灵理工大学(Polytechnic University of Turin)机械工程专业,读书期间他便在著名的Auto&Design杂志担任编辑,拿到学位后,他进入依迪亚设计工作室(I.DE.A Institute)。在这里,他辗转不同部门,真正了解到制造一辆汽车的完整过程。

1996年,皮埃特跳槽到博通(Bertone)。此时这家设计公司虽已是声名遐迩,设计风格置身行业最前端,但在设计手段上却颇为老套,皮埃特第一次走进自己的办公室时甚至发现这里没有一台电脑。于是,他的首项任务便是帮助博通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作环境。

在博通十年间,皮埃特将他的经营理念发挥到了极致。1998年3月起,他开始担任设计部门(SliteBertone)的总经理(managing director)。在他的带领下,博通的业务量迅速扩大,年营业额从三百多万欧元发展到两三千万欧元,设计人员的规模从65人扩大至100多人。

2006年,博通陷入经济危机(见本刊《丽勒·博通的承诺》一文),皮埃特选择离开,并在当年3月成立自己的公司,TD由此诞生。

彼时,林立都灵的大小设计公司多达500余家,立足于此并非易事。一番思虑后,精明的皮埃特将目光瞄准了遥远的东方,尤其是中国,他相信这里“有上百家汽车制造企业,有上百个汽车制造项目,业务规模非同一般”。日后的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策非常明智。

在依迪亚和博通期间,他曾接触过不少中国业务,比如昌河、奇瑞的一些项目。这些经历让他不仅熟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造型方面的诉求,而且结识了一些“朋友”,中国业务就此展开,比如国人熟悉的奇瑞瑞麟M1就是由TD设计。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日汽车制造商普遍缩减用于设计的经费开支,尤其是菲亚特等意大利企业。对依靠这些公司外包业务过活的都灵汽车设计公司们而言,这几乎是灭顶之灾。然而,此时正是中国汽车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自主品牌对意大利设计的需求迅猛增加,一度占到都灵整体业务量的70%~80%。TD的优势也在这时显现了出来。

“小公司的好处是可以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而且我们的设计师都曾经在大的设计公司工作过。”皮埃特如是形容说。

事实上,他决议自立门户后,便拉来了很多老同事,比如TD现任设计总监比利西奥(GulianoBiasio)便是博通长达9年的设计负责人,工程总监(Engineering Director)维拉尼(Claudio Villani)之前效力于依迪亚。这在很大程度上为这家新成立的设计公司提供了质量保证。

与此同时,一位曾与其有合作关系的中国本土车企负责人告诉《汽车商业评论》,与一些意大利老牌设计工作室相比,TD只有50多人的小巧规模使它负担小,并由此产生了两项优势:第一,签合同的速度快,对一些相熟的企业甚至在签合同前就能“动起来”;第二,报价低很多,甚至能够相差50%。

以上两点让皮埃特尝到了中国业务的“甜头”。2012年TD在上海成立了工作室,希望在能力谋求更大的发展。

2012年11月,《汽车商业评论》在意大利都灵对罗伯特·帕蒂进行了独家专访,以下为访谈节录。

《汽车商业评论》:最初汽车设计公司是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为什么现在在都灵比较集中呢?

罗伯特·皮埃特:二战之前,汽车业还没有繁荣,那时候最普遍的交通工具是马车,都灵当时就是以做马车和皮具而闻名。二战后,随着汽车业的兴起,都灵的设计也渐渐转移到汽车工业上,由于之前设计马车的口碑很好,很多企业也愿意找都灵的设计公司做汽车设计。

都灵的汽车设计渐渐发展起来后,美国人、日本人,随后韩国人都来这里寻找合作。我记得我在依迪亚工作的时候,接到了很多韩国的项目,包括现代,公司的一大部分人都在为韩国企业忙碌。如今轮到中国,我们都在为中国工作。

现在传统的设计公司和你的公司比起来似乎缺乏竞争力,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都灵设计公司的情况很复杂。最初我只想办一个好的设计公司,更现代化,更灵活,也更有竞争力。我没想到六年后,都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看都灵的设计界,五年前和三十年前很相似,几乎没有大的变化,然而近五年的变化却很大。

近五年变化很大指的是什么变化?

一些大的设计公司,比如乔治亚罗,它的设计总监、业务经理换了很多人,博通也是如此,经历了一次戏剧性的、迅速的变革。而且很多客户也遭遇了危机的侵袭,一些企业被收购了,一些破产了,还有一些濒于倒闭。

尽管我们是新公司,但是我们的发展是稳定,在这七年间没有发生重大的变故。

因为你们有很多中国的业务?

别的设计公司也有很多中国的业务。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的业务挽救了都灵的设计业,没有中国,都灵的设计公司都会倒闭。

二战之后,欧洲的汽车公司发展壮大,进行兼并和重组,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企业。但是所有这些发展和当今中国的发展程度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可以说在汽车业发展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这么迅速。

那你对印度汽车企业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我在1990年代开始接触印度汽车企业,和接触中国车企的时间差不多。1990年代初期,中国的汽车企业才刚刚起步,但是印度已经有很好的汽车工程师了。印度汽车业的起步比中国更早,但是他们的发展却很慢,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在中国,政府给汽车发展提供的支持力度很大,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对汽车行业做了政策性的引导,目前政府又试图引导汽车企业的兼并。政府给予政策引导、市场规划、权利和资金支持。

印度政府的情况却是完全不同,比如塔塔公司想要做一个项目,但是得不到政府的批准,于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有很多阻碍因素。

个人的因素也有影响,中国人现在更趋向于快节奏的生活,印度人生活节奏还比较慢。以上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国汽车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越印度,并且在制造水平上已经领先于印度了。

现在很多汽车公司都成立了内部的设计中心,不像以前那么依赖于独立的设计公司了,你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我赞同你的说法,但是我认为,汽车是一种规模很大投入很大的产品,设计的投入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但它对汽车销量的影响却是极大的。很简单的道理,你设计得好看就有人买,设计得丑就没人买。

如果我是汽车制造企业,我宁愿多投入一些资金,设计出更好看的车型来卖,因为即便多请几家设计公司,多做一些比稿和头脑风暴,这个设计成本在汽车制造的整体成本中依然只占很小的比重,我认为这个投入是值得的。

你怎么看待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都灵创立的设计中心,比如长安?

我相信中国车企有不同的思维方式,长安在很多年前就来都灵了,最初是跟本土的设计作坊合作,之后又和一些设计工作室合作,这样一步步成长,现在其他中国企业也按照这个过程发展着。

制造一辆好车需要时间、信任和投入。如果我请一个医生,我会相信它,我雇一个律师,我也必须相信他,因为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幸的是,在设计行业,很多人都感觉自己有发言权。我认为中国车企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所有的大领导都想充当设计师。

所以,有两点是中国车企需要引起重视的:

第一,要信任合作伙伴,不能总是要求我们用你们特定的形式做事,因为我们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是最好的;第二,加快事情发展速度是好事,但是如果过于快速,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比如大众,他们设计一款车,会有二十多份提案进行研究、比较,六个月之后通过筛选剩下三个方案,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筛选。整个过程可能要持续一年之久,要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和财力。

有时候中国车企会要求我们在两个月内设计出车型,他们看了就说可以了,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来追求细节。如果只用一半的时间和一些不够专业的人,那么每前进一步就会损失一些质量保证。如果我是制造商,我让别人帮我做,我就会相信他,并且给他时间,在制造的每个环节都努力提高质量。在初期投入的时候不吝啬金钱,生产出优质的产品,最终其实是省钱了。

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是的。现实还有一种情况,有些都灵设计公司做的车型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也不好?

对,但是这些车卖得不好到底是因为意大利人设计得不好,还是因为车本身的质量不好呢?上周我有个中国客户说想造一辆跟日本车类似的车,但日本车的成功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比如好的设计、制造工艺以及品牌影响力。

现在很多中国汽车企业都请来了国外著名设计师负责造型工作,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我没办法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取决于他怎么运用这些资源,如果他用了许多拥有丰富经验的人来撑起设计部门,并且让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就很好,但是如果你觉得雇了一个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那就错了。

你怎么看中国汽车企业设计的未来?

它正在经历变革,每一天都在变得更好,我相信中国会主导汽车的未来,我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学会独立,不要永远都抄袭别人。随时都扪心自问:什么是最好的?做出最好的品质需要哪些条件?是外国设计师,还是外国工程师?是一百个本土工程师,是要培养自己的工程师?

谁都知道法拉利如果在中国生产将会极大地降低成本,但是不是什么都可以拿到中国去生产呢?我从1991年开始接触中国汽车,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我认为中国汽车业本该比现在的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