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物投资:硌牙的甜馅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物投资:硌牙的甜馅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互联网泡沫散尽的时候,生物制药却在不声不响的继承了互联网的致命诱惑,大量资本为之疯狂。然而,同任何高收入并伴随高风险的投资一样,生物制药的游戏者们上演了诸多沉浮故事,有的高举钞票继续进军,有的却强忍剧痛黯然退出。

致命诱惑

生物制药在中国,既被寄予了很高的预期,也受到了相同程度的质疑。有人担心生物制药可能成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个投资热点,继而成为互联网泡沫之后的下一个泡沫。但生物制药与靠广告生存的网络公司根本不同,它的产品往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更重要的是,就商业模式而言生物科技产业更为传统,而且市场是现成的。

生物药物的最诱人之处是它惊人的利润回报率。一种新生物药品一般上市后2-3年即可收回所有投资,尤其是拥有新产品、专利产品的企业,一旦开发成功便会形成技术垄断优势,利润回报高的惊人。最典型的是红细胞生长素(EPO),从1989年投入市场以后,它已经为开发商Amgen公司带来了超过100亿美元的利润,也使得Amgen公司一跃成为全美最大的生物工程公司,总资产已高达161亿美元。可以说,生物药品一旦开发成功投放市场,将获暴利。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全球医药产业市场为3000-3250亿美元,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达到240-260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的8%。其中2000年中国医药市场估计为1500亿元,生物技术药品市场估计为45亿元,仅占整个药品市场的3%。显然生物制药无论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与之相伴的投资机会则更是让人垂涎。

联合基因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毛裕民、谢毅两位教授创立联合基因的时候,最得意的就是自己的技术优势。最终的结果也是他们想象的,员工600多人、10多家子公司,而最重要的是他们用技术换来了公司发展急需的资金。

联合基因的第一桶金来自上海银行。2001年6月,联合基因以两条自主产权的基因作质押,从上海银行那里筹来了1,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联合基因得到第二笔钱是在2000年8月28日,以基因芯片技术作价2.5亿人民币,据称这一合作创造了中国单项技术作价之最。实际的情况是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公司出现金2.5亿元人民币,与之共同成立中国最大的芯片公司,这一合作曾经给作为上市公司的星湖科技带来一时的风光。联合基因一位人士称,他们从2000年11月开始销售基因芯片,芯片每枚的单价从4000元到1.6万元不等。这之后销量增长很快,每月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去年上半年光是芯片销售的利润就已经达到1300万元人民币。

作为清华大学生物医药科技的旗舰企业,清华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新兴的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军者。而它的最大信心来自于总裁杨向阳创立的高起点国际化运作的商业模式。

虽然清华源兴生物背后依托的是清华的生命科学院和医学院,但是清华大学是以工科见长,生命科学院的成立时间并不长,医学院也正在筹建之中。因此源兴生物想建立成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企业,不可能等待著学校的相关研究上去以后再开始行动。于是,杨向阳为了与海外的华人研究人员建立联系,操着一口并不流利的英语去了美国发展起了公司的海外研究队伍。

源兴生物与海外研究队伍的合作方式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双方协议成立项目团队,在研究成熟后建立科技公司,清华源兴增资控股,双方今后利益共享;对于研究者原来已经有公司的,双方则进行参股的方式进行合作。这样研究者不需要离开美国,可以继续利用美国顶端的技术平台进行工作,保证技术的领先。因为采用了这样灵活的商业模式,清华源兴的基因和疫苗等技术都是世界一流的。

现在的清华源兴药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化学合成药、生物工程药物研究开发和生产销售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药企业。其新药研制涉及肿瘤、消化、心血管和抗生素等领域,目前已取得四个国家二类新药、二个四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已取得卫生部临床研究批文的国家一类新药、二类新药各1个,已立项在研新药10个。

润世与益来

然而,在生物制药的赌桌上并非都是胜利者,那些当初对生物制药并没有清醒认识,只是凭一时冲动闯进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者,现在正在品尝苦涩的果实。

曾经喧嚣一时的润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近日将解散,公司负责人的解释是,经过一系列调查,发现合作方技术不成熟,就决定放弃。这样的解释让人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这样的调查不是在公司运作之前就完成,而是在公司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显然润世生物正在为当初的冒失付出代价。

三年前公司出资3000万元从美国Robinson生物技术公司购买了重组抗肿瘤血管生长治疗药物技术。为将成果尽快转化为经济效益,公司先后成立了注册资金1亿元的润世生物技术公司和收购了珠海亚利生物制品公司。当时润世生物曾乐观的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年产值10亿元,年利润可达4.55亿元。然而直到润世生物解散,这个项目也没有投产。

南京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又是另一个不成功的例子。生殖健康芯片和性传播疾病基因检测芯片是益来基因的杀手锏。该公司走向市场的第一步是,是吸引了江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2900万元的资金,为自己的市场推广备好了资金。第二步是将开发的PCR芯片检测系统、个人识别芯片、感染性疾病诊断芯片等技术作价1500万元与上海浦东科创等公司合资成立上海百瑞生物技术股份公司。随后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收购了金陵男科医院,此举意在联合双方资源,在技术开发与临床服务方面做到优势互补。但是当初投资2900万,还持有南京益来基因医学有限公司33%股权的苏常柴江苏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却萌生退意,该公司表示益来高科技产品开发不是很成功,并表示了退出益来的意愿。这么大的投资者对公司如此失望,可见益来的市场前景并非想象的那么美丽。

这些公司当初进入生物制药行业,都有很好的故事,但是现在却陷入了生物制药的陷阱,原因也许他们现在也有所感悟,当初的思考的不成熟让它们交出了昂贵的学费。

五大风险

冷酷的现实在不断的提醒投资者,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生物产业背后,也隐藏着投资风险。这些风险对于已经和即将进入生物制药行业的人们来说,绝对是致命的,了解并在以后的投资中避开这些风险是投资人首先要准备的功课。

首先,生物制药不可避免的风险――技术风险。生物药物、生物技术产品的特点为研发周期长、高投入、高风险、高产出。所谓高风险更多来自于技术风险。科研项目都面临着科学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实现预想目标的风险,以及存在科研成果产出周期比不预期计划要长的风险。同时,科技开发工作也面临竞争,存在着竞争者抢先完成同类开发项目,并进行知识产权保护的风险。因此,建议投资者在关注中长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项目的同时,也应瞄准技术相对成熟的、已有成功先例项目,尽量减小公司面临的风险。

其次,中国的投资者们最应该注意的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目前中国已有300多家较大规模的生物企业,但是这些公司开发的基因工程药品中,大部分都属于仿制。真正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品种可谓是凤毛麟角。据统计,国外研究开发一个新药要花费7~10年时间,耗资数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仅需几百万元人民币,大约5~8年时间。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这种廉价的产品“开发”将会受到惩罚。

第三,中国的投资者们最应该反省的风险――重复投资现象严重。在我国很多生物医药品种目前重复投资现象严重。仅生产干扰素的全国就有近20家企业。产品种类重复生产过度,一来会加剧生物医药企业的竞争,导致产品利润下降,使得企业很难有资金再用于开发新产品,形成恶性循环。二来最终将会使得相当一批生物医药企业生存难以为继,甚至倒闭。

第四,中小投资者最头痛的风险――生物技术公司的成长规模有限。目前,国内外的生物市场技术公司普遍的特点是规模不大,往往只有几十人,资本数量也很有限。虽然增长速度都保持了两位数,但是整个产业的销售额很小,大部分企业基本上还没有利润。因此,能否支撑到盈利之日,盈利后的生物公司到底能产生多大利润都还是未知数。

第五,科研人员最头痛的风险――市场风险。生物药品大多属于处方药,其销售及广告活动在我国受到严格的管制。因此,即使生物医药产品研制开发成功,也将过批文和向市场推销两道关。这对于大多数以科研人员为主力的生物产业公司将是生存的最大考验。

建议:谨慎中大胆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曾经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世界首富必定出自生物技术领域。可见生物技术的前景是如何的诱人。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生物制药领域存在的风险比之中国的股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这里不想劝投资者如何的规避风险,作为投资者应该知道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生物制药这样的新兴行业。新兴的行业永远是培养新富翁的摇篮,要想成为新一代的富人,投资者要有足够的大胆。诚如盖茨当年在看到电脑操作系统的美好前景之后,果断放弃没有完成的学业,投身到这一个让他终生富足的行业之中,成为世界首富。中国的投资者要想开启生物制药这个宝库,首先要对生物制药的整个市场环境做到细致的了解,这是谨慎;然后就是要有盖茨那样的勇气,此乃大胆。

附:投资机会

为了使投资者能有更直观的认识,《科学投资》杂志社与中国生物医药网(www.省略)联合推荐了下面这个适合中小投资者的生物制药项目,希望能对投资者有所益处:

可供转让生物医药项目――隐形脂质体

脂质体是由磷脂类分子组成的一种中心包有溶液的具双层包膜的脂质小囊,将药物(可以是小分子化合物、蛋白、基因等)包裹于脂质体内,可以明显地改变甚至控制它的释放速度、范围、和终点,具有靶向病灶、延长释放、降低毒性等多重效果。

目前脂质体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药物传递系统。脂质体作为抗原、基因等药物的载体系统逐渐成熟,药物脂质体制剂已被用来与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作斗争。目前脂质体仅用于人体全身性真菌感染和癌症的治疗,但在预防医学上脂质体已经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迄今为止,在国外已上市的脂质体药物有4种,疫苗1种,进入临床I-III期试验的脂质体药物有7种,疫苗6种。另外2种兽用疫苗已上市。

隐形脂质体开发有下面三种形式:

1、短期产品开发:在6个月内制造出供申报临床用的制剂并准备生产和检定规程,6-12个月内完成动物试验及设备安装调试,12-15个月内申报临床;15-21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21-27个月内取得四类新药证书。

2、中期产品开发:使用已有的设备开发免疫脂质体制剂。如果在隐形脂质体的包膜外添加可促进肿瘤细胞内吞的单克隆抗体或配体,即可制成免疫脂质体(Immunoliposomes)。

3、长期产品开发:在上述短、中期产品开发的基础上,使用隐形免疫脂质体作为外原基因导入癌细胞的载体,开发出肿瘤基因治疗产品。

在未来的4-8年内,中国将会出现正式的癌症基因治疗用产品,隐形免疫脂质体制剂平台将会是首批批准使用的载体之一。

更多的投资机会请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