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本文就中西医对消化性溃疡认识治疗,提出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清热解毒;益气健脾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2(b)-144-0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多发病、常见病。本病的总发病率可能占总人口的10%~12%,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笔者试图就中医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对消化性溃疡使用清热解毒药抗菌消炎,使用益气健脾药增强胃黏膜局部及全身免疫功能等方面与西医西药进行比较,以期从这一特定的角度,说明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1 西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

1910年,Schwartz提出“无酸无溃疡”这个概念后,抗酸或抑酸是临床医家治疗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遵循的原则。在过去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碱性系列药物和抗胆碱能系列药物的临床应用,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积累了不少的临床经验。

1963年,Shay等在阐明溃疡成因的机制上,又提出了攻击因子和防御因子间动态平衡失调的理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治疗PU又增加了保护胃黏膜、加强防御因子作用的药物。以氧化铝制剂为代表的一类药物便应用于临床,治疗PU又有了划时代的进步。

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炎患者胃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的存在后;经临床医家近十几年的实验研究,证明PU的发生与发病机制与Hp感染关系密切。用抗生素疗法治疗PU便应运而生,成为内科治疗PU的新的里程碑。

目前,制酸抑酸、保护黏膜、杀灭Hp成为内科治疗PU的3种用药思维模式。

2 中医药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和治疗

消化性溃疡属于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多由忧思郁怒、肝木横逆犯胃,或饮食劳倦、损伤碑胃之气,或郁热相搏、结郁于胃脘所致。

在治疗上,汉代张仲景的许多处方,如大建中汤、附子粳米汤、芍药甘草汤、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方,皆为后世治疗胃脘痛常用效方。宋代《局方》、《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疗胃脘痛,多用辛燥理气之品,如白蔻、砂仁、广藿香、木香、檀香、丁香、高良姜、干姜等。金元时期,李东垣《兰室秘藏・卷二》立胃脘痛一门,拟草豆蔻丸、神圣复气汤、麻黄豆蔻丸;其用药之法,益脾胃之气多用人参、黄芪、炙甘草,温中多用益智仁、吴茱萸、白豆蔻,理气多用木香、青皮、陈皮、柴胡、厚朴、荜澄茄,和胃多用麦芽曲、法半夏、陈皮,和血多用当归、桃仁、红花,总的来说不外乎益气、温中、理气和胃。

至朱丹溪才认为胃脘痛的病因亦有病久“郁而生热,或素有热,郁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脉因证治・二十二》)。胃脘痛亦有属热之说,至朱丹溪而阐明,且开创了用苦寒药治疗胃脘痛的先河。许多苦寒药,如黄连、黄柏、大黄等,经现代药敏试验对幽门螺杆菌有效。由此可见,中医使用苦寒药清胃脘郁热治疗胃脘痛(包含消化性溃疡)比西医使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早7~8个世纪。而后,清代顾靖远《顾氏医院-胃脘痛》篇也指出:胃脘痛属热证用黄芩汤、竹叶石膏汤等治疗。近期的报道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处方中用黄芩、黄连、蒲公英等苦寒药者更是比比皆是。

3 寄希望于中医药

近年来,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在致病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清楚,主要是缺乏理想的模型,因而在临床上如何用西药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胃黏膜局部和全身的免疫反应(包括变态反应)少见报道。而中药通过健脾益气、调和气血,调整阴阳,能纠正病理功能紊乱和修复组织创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使机体动态平衡得到稳定。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结合临床辨证选用中药黄芪、党参等健脾益气,桃仁、红花、三七等活血化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西医目前都主张抗菌治疗,但由于副作用比较突出,尚无理想的制剂,且随着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对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克拉霉素、庆大霉素等都产生耐药性。因此,不少专家寄望于中医中药。

[参考文献]

[1]万国兰. 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及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7):5-6.

[2]付志才,魏学兰. 自制喹连硝黛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6):149.

(收稿日期:2007-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