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面―点―面”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是近年来各高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面-点-面”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参与度的内在机理,并阐述该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生参与度 “面-点-面”实践教学

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参与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学术研究中,“学生顾客论”、“学术共同体论”、“组织行为学的激励理论”、“心理学的期望理论”等为此提供了理论支撑[1][2]。在实践操作中,美国“全国学生参与度调查”通过对学生参与度(Student Engagement)和高校推动学生参与这两大因素的分析来评价高校质量[3]。就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下称思政课)学生参与度研究与实践来看,昝玉林(2010)总结出答问参与、辩论参与和讲解参与等具体方式,[4]汤俊波(2010)则具体概括为参与课程决策、对话式教学、合作学习和实践教学等四种途径[5]。总的看来,我们对思政课学生参与度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课堂学习方面,缺乏从系统角度探讨如何提高思政课学生参与的合理模式。本文正是以提高思政课学生参与度为目标,论证西华大学“面-点-面”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学生度的内在机理和运行保障机制。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内涵及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基本内涵

狭义地讲,学生参与度就是学生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和参与其他教育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持续性的行为参与, 并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Skinner & Belmont (1993))[6]“学生愿意参与到学校中的日常事务和活动中来的程度。”(Natriello (1984))[7]广义地讲,学生参与度涉及学生和学校相关主体,即包括学生付出的努力程度,也包括学校如何提供机会以提高学生参与度(Kuh(2003))[8]。

广义地讲,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就是学生在思政课课堂内外所付出的努力程度,以及学校相关主体所创造的促进学生有效参的条件。从主体层面看,学生参与度是学生在认知、行为和情感方面的综合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最终以学生行为方式来体现, 但是它也反映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参与水平 [9]。

(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基本要求

对思政课来说,学生参与度注重将意识形态理论内化为其认知结构的有机部分,并使其能真正用来指导自身实践。提高学生参与度要求包括三个方面:

1.以综合目标为依据,合理规划学生参与过程。思政课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知识目标涉及基本概念和理论命题;能力目标就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价值目标就是建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的价值观念体系。因此,思政课学生参与度须以整体优化的视角对整个教学理论体系进行合理配置,力求做到要贴近学生实际。

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政课学生参与度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发展规律,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内化为学生的能力素养。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是推动思政课学生参与的方法论基础。学生的有效参与强调参与不仅是服务于教师教学,更是为了通过设置合理的外部诱因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综合能力,顺利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10]。

二、以“面-点-面”实践教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参与度的内在机理

西华大学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以“面-点-面”为特点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为立足点,系统规划学生参与过程

该实践教学在全校本科所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下称《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称《纲要》)和《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下称《概论》)四门课程中统一实施。具体方式为:《原理》实践教学目标为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阅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基础》实践教学目标为以经典爱国主义影片为载体,强化爱国主义体验;《纲要》实践教学目标为,通过重要历史事件或人物研究,近距离体察中国近现代史;《概论》实践教学目标为通过实地调查等方式走进现实。

(二)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实现实践形式多样化

该实践教学坚持从各门理论课程教学目标出发,力求做到理论和具体实践形式相统一,且以教师统筹负责作为制度保障。具体实践方案为:《原理》实践教学坚持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并撰写读书笔记;《基础》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撰写观后感;《纲要》实践教学以学生个体为研究主体,学生选择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要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并撰写述评;《概论》实践教学以学习团队为研究主体,学生通过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资料研究等方式完成调查活动并撰写调研报告。

(三)强调学生为主体,强化激励考核

该实践教学真正从“面”上实现学生全员参与、全课程覆盖,当然,这种“面”的实施却需要以“点”的方式来实现,即“面-点”。所谓“点”主要指两个层面:其一,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就不同课程的理论特点实施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这能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都能作为研主体逐步形成并完善自尊自信和独立探索的品质,使自己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变为主动探索真理的自觉学习者;其二,学校每学期组织社会实践考察,考察团成员由每位任课教师所任课的教学班级为单位择优推选的学生组成。参与考察的学生代表返校后除了提交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更要回到所在教学班级将考察学习情况向全班同学汇报并自行组织讨论,以实现由“点-面”辐射全班同学,这样有利于更大程度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在实践参与中主动完成知识到能力、能力到信念的转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