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过体育精神的显性化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过体育精神的显性化实践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体育精神中的团队合作、规则意识、荣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共通的关系。基于兴趣集结的体育团队对于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天然的组织优势和心理优势。在实际工作中,作者认为,应当对隐形的体育精神进行环节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显性化的实践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一步骤的完成是通过集体认同感的实践、集体荣誉感的实践探索实现的。

关键词: 体育精神 显性化 社会责任感

体育精神是大学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精神中处处体现的那种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正是当代大学生在成长中需要培养的一种素养。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有无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繁荣,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推进。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探索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国内研究者得出:在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下存在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环节。例如,许多学校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推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把德育与其他教育环节脱离开来,既得不到学生的认同,更谈不上实效。学生教育责任感的思路要作出适应时代要求的转变,要为现实服务。高校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生活特点,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大学生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或其他活动中提高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笔者通过体育精神培育,它们的多年实践,认为体育精神中包含着的团队合作、规则意识、荣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强调的个人和群体间的互动责任关系是有共通之处的。在长期的学生工作实践探索中,笔者认为,通过体育精神的显性化实践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体育运动中的诸多元素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潜在沃土,但并不必然产生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应当通过环节将隐性的体育精神中更明确地显现出来。而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两个层次递进的维度是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的必要环节。

一、集体认同感的显性化实践

集体认同感的建立首先是个人角色认同。只有明确了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认可了自己要让大学生在学校中承担各种责任,感受到自我与他人、集体的真实存在,使他们获得直接而深刻的责任体验,从而更客观地判断、选择、承担其所应承担的诸种责任学生在各类集体体育项目中都有相应的位置,体验各种角色赋予的责任、义务、心理等。在游戏中必须遵守规则,与他人合作配合挫败对方。这是参与游戏本身所拥有的角色认同功能。但角色认同还需要更多的设计进行强化。比如在很多专业比赛中,对阵表的呈现形式不仅可以让场上的队员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楚的定位,还可以让观众看到队员在应有的位置所发挥出的作用,这既是一种外部认同、又是一种角色监督。虽然受到条件限制,但是我们认为,学校可以通过游戏本身与设计的合力,采用主持人介绍队员等方式强化角色责任和角色作用,使得参与者感受到集体对自身的认可。

情感认同。当角色定位清晰之后,对集体的认同感则更多来自于对这个集体的情感。情感是责任意识的原始动力。由共同兴趣自觉凝聚而成的体育团队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意义的体现,运动员们在竞技过程中收获队友情谊,在运动会中感受集体的关怀。但情感的建立与持续还需要更多的文化创设与积累。NBA中篮球名人堂和清华大学物理系体育名人堂的出现都是一种范例。这种物质载体能够为参与运动的健儿记载荣耀,找到属于独特领域的归属感。当然体育精神不能以金牌论英雄,国家也在倡导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因此参与运动的普及度是当下开展体育运动的重点。因此在这种文化创设中更应注重对平凡个体的宣传。笔者所在的江南大学就有着相应的尝试:食品学院的体育精神微信平台“食品小微”,物联网学院院刊中的体育版块、商学院的体育精神专刊,这些载体充分挖掘身边的体育人物,展现出更多细节元素,这种工作方式既见证了体育精神,同时更是一种对集体归属感的强调。

让学生拥有集体认同感,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和基础。而基于自愿和兴趣动力集结在一起的体育团队无疑有塑造集体感的天然优势。这就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奠定了由他律转向自律的基础。

二、集体荣誉感的显性化实践

集体认同感完成了个人与集体的坐标认定,满足了学生归属与爱的需要。但社会责任感除了在意识上能够有强烈的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意识外,还需要有着能够为集体作为的责任行为。由意识上升为行为,需要有强大的内驱力。在体育运动中的内驱力则体现为在运动过程中,对于自身成就的主动争取、对于集体荣誉的自觉捍卫。这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已经上升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层面。党自我价值的实现能够和集体荣誉的获取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社会责任感的责任行为已然呈现。这种由体育运动所呈现出来的责任感,到个人步入更大的社会组织后是有强大的复制和移植基因的。

以我校体育精神的培育工作为例,行政资源的倾斜使得体育运动在校园里面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多彩的集体赛事不断加深学生对集体荣誉的认识。学校将各项赛事以团体赛的形式予以组织,无论是集体项目足球、篮球赛事还是个人项目羽毛球等,都强调团队的组织形式,相关的荣誉也是集体荣誉,这在顶层设计上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但是从体育活动的完整性看,还是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很多赛事都在比赛结束后草草收场,没有继续在形式上对已获取的荣誉进行彰显,因比赛胜利而顿时生发的集体荣誉感随即冷却,这对于荣誉意识的固化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高度呈现体育荣誉的仪式感。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仪式教育,形式本身代表的是对行为的规范、对集体组织的认可、对荣誉奖项的尊重。其次,要在实施程序上中注重规范化,突出比赛或荣誉的庄重感、神圣感。奥运会等大型运动会上的颁奖环节之所以能够引发共鸣就在于其环节设置做到精细和规范。最后,仪式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自我参与、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作用,从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很多大型的体育赛事都充分发掘参与者的积极性,通过征集赛事标志、赛事吉祥物等体现主体意识。当然,荣誉仪式并不能孤立存在,他的教育功能需要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礼仪规范,例如开幕式、入场仪式、退场仪式、闭幕式等合力才能达到最大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首先应该是让青年学生在思想深处认识到:社会责任不是社会强加给社会成员的“任务”,而是人内在精神价值的自然外化和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而体育精神则给我们提供了这片能够在自由意志下生成责任意识的土壤。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有众多的人才培养路径。正如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德育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不可否认的是,体育精神已然成为大学文化的一部分,它特有的方式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体育精神中体现出来的集体认同感、集体荣誉感正式一种社会责任感的变体。通过深受学生欢迎的体育载体,有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环节设计,使这些隐形的精神力量得以集中展现和烘托出来。通过体育精神这个板块的力量牵引,结合其他领域的全方面育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定会产生其应有的实效。

参考文献:

[1]高校论坛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J].学周刊学术研究,2012(12).

[2]宋军生.大学体育教育奖励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96-99.

[3]张明刚,项贤林.对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奖励机制现状的分析[J].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2009(01):30-32.

[4]杨帅.高校德育队伍泛行政化与提高德育实效性探讨[J].文化学刊,2010(4):61-63.

[5]于洪良.试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其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06(4):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