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战国秦印“厨章”释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战国秦印“厨章”释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厨章”是戎壹轩主人新获的一枚古印,据云出于渭河。半环状鼻钮,印墙上有收分,近钮处呈坛台状。边长21.8、宽21.4、高15.2、内孔径6、钮宽10毫米。通体锈色绿褐参差,品相上佳。印面有田字格,印文左读,四字为“厨章”(见图)。

文博专家周晓陆先生对该印进行了研究,认为“此印文字字体接近小篆,早于比较成熟的摹印篆,字体略长,风格比较圆融,字迹没有充填满字格,它相对要早于‘高章宦丞’、‘高章宦者’、‘丽山官’等泥封文字。从该印章的印体分析,要早于统一的秦王朝向西汉初期过渡时,该印的印墙较直,印的上部坛台状的感觉消失等等特征。所以,此印的时间当断为秦统一前为宜,或在战国秦由栎阳移都咸阳之时”。笔者赞同周先生的意见,但周先生将印文读为“章厨”,并认为“章”是不见于文献记载的“章宫”[1]则不可取。笔者认为印文应左读为“厨章”。“厨”为官署名,即官(食官)属下厨官的简称。

官,掌管饮食的官署,传世文献作“食官”,食通。秦汉时期太后、皇后、嫔妃、太子各宫室都设有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长丞;又中长秋、私府、永巷、仓、厩、祠祀、食官令长丞,诸宦官皆属焉。”宗庙寝园也设官,同书又载:“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汉书补注》钱大昭曰:“《汉旧仪》食官令,秩六百石,丞一人。”秦封泥的“大官室”、“右中室”和“官丞印”[2]和汉鼎铭文“长乐官”一样,应该属于少府的詹事管辖,负责各宫室膳食诸事。秦陶文、秦封泥的“丽山官”[3],应是奉常属官的“诸庙寝园食官”,掌管帝陵寝庙祭祀事务。

“厨”乃厨官之省。厨官设有令丞。《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詹事,秦官,掌皇后、太子家,有丞。属官有太子率更、家令丞,仆、中盾、卫率、厨、长丞。”秦印章有“弄狗厨印”、“旃郎厨丞”[4]。可能是服务于后宫的厨官。秦始皇陵出土的陶文“丽邑二升半,八厨”,官遗址出土的陶文“丽山厨”、“六厨”等[5]。西安市长安区神禾塬战国秦大墓(墓主为秦始皇祖母夏太后)出土有“厨”、“中厨”和“私厨”等铭文,同出的有“私官”铭文多件[6]。这些厨官应该都是负责皇太后膳食的官署。

“”是“抑”的本字,义为按抑、压抑。曾伯的“抑燮繁阳”和梁伯戈的“抑鬼方蛮”,“抑”均作“”。《淮南子・齐俗训》:“若玺之抑埴,正与之正,倾与之倾。”许慎注:“玺,印也;埴,泥也。印正而封亦正也。”“抑埴”就是抑压封泥、抑压陶坯。

其实,“(抑)”和“印”本为一字之分化。罗振玉在其《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中说:“卜辞‘印’字从爪从人跽形,像以手抑人使之跽。其谊如许书之抑,其字形则如许书之印……予意许书印、抑二字古为一字,后世之印信,古者谓之玺节,初无印之名。”“印本训为既为按抑,后世执政以印施治,乃假按印之印字为之,反印为抑,殆出晚季,所以别于印信字也。”《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德经》:“高者印之。”今本《老子》第七十七章作“高者抑之”是其明证。

“章”,本指文彩,花纹。《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传:“尊卑彩章各异。”《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郑玄笺:“鸟章,鸟隼之文章。”《周礼・考工记・画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章”也指印章,是玺印的一种名称。玺印称“章”也是取义其抑印的图案文字如鸟隼之华美文章。《文选・陆机》:“跨功德,祚尔辉章。”李善注:“章,印章也。”《初学记》卷二十六引《汉旧仪》:“丞相、将军,黄金印,龟纽,文曰章……一千石、六百石、四百石,铜印鼻纽,文曰印。”战国时期,无论官、私所用印章都称“玺”,一般写作“”,不分等级尊卑。秦统一六国后,“玺”才为帝王专用,其他官员称“印”或“章”。“抑章”,就是按捺图章之义。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的一枚铜玺,田字格,玺文四字,李学勤先生释为“旬直”[7]。“直”读为“抑埴”,也就是《淮南子・齐俗训》所说的“抑埴”。此印的“抑章”等同于彼玺的“抑埴”,所以“厨抑章”的涵义就是厨之玺、厨印章。此印文自名为“章”,说明战国晚期玺印也开始用“章”作为名称。

此印章属于官署印,即官署的公用印章,是各级官署行使权力的凭证。印文只具官署名,不列官职名,如:“少府”、“大官室”、“中厨印信”、“咸阳亭印”等[8]。官名印是颁发给做官本人的玺印,是官员行使权力的凭证。印文具有官职名称,如:“奉常丞印”、“四川太守”、“丘左尉”、“咸阳亭丞”等[9]。“厨章”是某宫室或陵园官属下厨官的公用印章。

“厨章”玺印的发现,具有重要意义:1、说明战国时期玺印不但自称“(玺)”,也自称“章”。2、“厨章”铜印可以作为战国晚期秦国官署印的标准器,印文文字跌宕率意,结体略长,风格圆融,是这一时期的标准印文字体。3、传世文献有官和厨官的记载,出土文物也有官和厨官的铭文,但其统属关系不明确,“厨章”铜印的发现补苴了文献之不足,为研究秦史和中国玺印艺术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责编:辛友)

注 释:

[1]周晓陆:《秦印“章厨”初读》,2016年8月19日微信。

[2]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西安2000年。

[3]孙慰祖:《中国古代封泥》,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2002年。

[4]见罗福颐:《秦汉魏晋南北朝官印征存》,文物出版社,北京1987年。

[5]王辉:《秦出土文献编年》319、335页,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

[6]段清波:《关于神禾塬大墓墓指纹:主的讨论》,《考古与文物》,2009年4期。

[7]李学勤:《试说传出殷墟的田字格玺》,《中国书法》2001年12期。

[8] [9]见周晓陆、路东之:《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西安2000年。杨广泰:《新出封泥汇编》,西泠印社出版社,杭州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