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这一代人”的故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这一代人”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那些故事都有些令人痛苦的东西,也有些虚伪的东西。当时,我们都不明白,故事是把我们这个家族凝聚起来的黏胶,因为当它们消失后,一切就开始溃散瓦解,渐渐的,我们就随风飘散了。”这话出自丹麦作家莫顿・朗斯蓝的家族小说《地下室狗头》。

胡睛舫《我这―代人》让人想起这一段话,虽然她写的不是小说,而是小说、散文和文化评论的综合体。你也可以说它是一册文学人写的文学作品,只是内容不巧碰触了的人情世故、社会文化与政治。

“我”是随着台湾的现代化成长的台湾人,“一个现代性的孩子”,台大外文系毕业,再留学美国学习戏剧的知识分子,作家,1999年从台北移居到香港,在一家报社担任中国市场总监,十年来不断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现则移居东京。“中国经验”于是一片一片敷迭上身像一块有着神秘配方的千层蛋糕。“我们这个家族”呢,如果就13亿中国大陆人的观点,指涉的是种族而非国籍的华人,但不同国籍的“华人”是否“四海同为一家”,却还留下很大的议论空间。其实现实已经给了答案。

“我这一代(台湾)人”的“现代性”是一切观察与论述的基点,如千层蛋糕的神秘配方。在“现代化”中成长的台湾孩子,等到了幻想中的大众捷运、美术馆、书店、咖啡馆、百花齐放的传媒与出版工业,等到了某种自由,等出了“一点迷人的复杂性”。现代性的孩子“继承了一个被彻底瓦解的世界”,理所当然把个人生活秩序摆在国家事务之上。一个现代性的孩子,“如果以为台湾社会还是那个一点也不商业化、充满人情味、凡事都为了理想、不做任何短线操作的礼俗社会,不免显得逃避现实,迂腐做作,且对自己的人性不诚实。”

―个现代性的孩子,他可以同时是中国人、美国人、资本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女性主义者、美食家、旅行家……有时候并不真切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很想要知道自己是谁,在哪里。“现代性”容许游移、不确定和自相矛盾。

只是台湾人多不说“现代性”而好用“国际化”、“与国际接轨”。一元的“国际化”加上对“台湾之光”的崇拜与执迷,恰恰与“现代性”发生冲突。以“现代性的孩子”概括“我这一代(台湾)人”,《我这一代人》恐怕太忽略了台湾的前现代性力量了。

正因为“现代性”是一切观察与论述的基点,胡晴肪说的故事便多了一层迂回曲折的省思、超然的冷静以及温软的棘刺。

她写“台湾人在上海”:“……可是,当台湾人走在路上,无须开口,就能让别人轻易猜测出他们的来历。他们身上有一种气味,肢体有一种语言,脸孔有一种神情,透露他们的台湾背景。”“他们走到哪里都四处张望,喜好评论,内容不外乎是拿上海和台湾做番比较。”“他们越辨认上海的面目,就越花时间描述台湾社会的长相”。

她写中国大陆人的不排队、理所当然的插队,队:“不是恶意排挤,不见得故意粗鲁,而是因为不认为自己有权争取或维护自己的身体地盘,也长期习惯受到侵犯,于是,他也不知道需要尊重别人的身体地盘。”

关于中国大陆的“服务”态度,胡睛舫借用了一个朋友的说法:“毁坏了中国传统文化,基本人性遭受到最严酷的考验,之后,性命不保,什么礼教都顾不上了。”于是台湾在经济逐渐倾向大陆、依赖大陆之后,“有礼貌的人民”和“无微不至的服务”倏忽变成了最大的资产。

她写北京人:“北京人哪里也不去,什么也不做,他们等着世界自动送上门,等着整个中国替他们创造历史。”而香港呢,“香港,就是香港,一座城市,她仿佛北非的卡萨布兰卡,像是一颗孤星飘浮半空,有着自己的时空,活着自己逻辑,周围尽管发生战争、国族对抗、区域冲突,她没所谓。她专心关注自己的小方圆,饮茶、旅行、买靓衣服是她认证幸福的指标。”

香港人只要―个自由、安全、开放的赚钱环境,会不会台湾与中国大陆也正在一步―步走向香港?一切都敌不过市场的力量,“大部分人开始觉得存钱贷款买一套房,远比上街游行争自由来得重要”,这是中国大陆。台湾,言论当然自由,但人民监督企业与政府的力量越来越微弱。

再回到《地下室狗头》那段话。《我这―代人》故事跨越台北、香港、上海、北京,这些碎片一般的故事是不是黏胶一样把四个城市黏合起来呢?其实很困难。只是故事如果不说,“我们”必然溃散瓦解。

随风飘散,或许是全球化之下,一整代人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