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1-0038-01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 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3例(14髋),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于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经6个月~1年随访,Harris评分为(87.3±6.5)分,优良率达92.3%,Ⅰ、Ⅱ度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在中短期可解决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发育不良;骨性关节炎

【Abstract】 Aim: Learn eplacement of total hip on DDH with osteoarthritis. Methods: 13 patients (14?hips) of DDH with osteoarthritis from Jan 2008 to Jan 2011 used eplacement of total hip. Results: All patients recovered in Ⅰ stage. After 0.5~1 years of follow-up, the Harris is (87.3±6.5). The excellent rate is 92.3%. The diverse of Ⅰand Ⅱ degree has no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DDH with osteoarthritis uses eplacement of total hip can resolve symptom and improve?joint function.

【Keywords】 replacement of total hip; DDH; osteoarthritis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为临床上常见的髋部疾病之一。继发性原因有髋臼发育不良、陈旧性骨折、股骨头骨骺滑脱、扁平髋、脱位等,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于股骨头颈交界位置往往形成大量的骨赘,髋臼相对变深,因此影响手术操作及对假体臼的选择判断。本文笔者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的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3例(14髋),其中男2例(2髋),女11例(12髋),平均年龄(51.7±3.2)岁。全部患者按照骨盆前后位X线片参考Zionts分级:Ⅰ度7例8髋,为股骨头仍在真臼中,股骨头上移距离少于50%;Ⅱ度6例6髋,为股骨头上移距离超过50%。术前Harris评分为29~62分,平均(47.8±8.9)分。

1.2 方法:下肢短缩的患者先进行内收肌切断,然后运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部患者均采用非骨水泥假体。显露患髋后,根据手术前制定的截骨线于股骨颈处截骨,取出股骨头,肢体短缩的患者须完全松解前后关节囊与周围软组织,以便肢体延长;显露髋臼,若髋臼边缘骨赘显著,可以除去部分骨赘,按照泪滴和髋臼横韧带认真鉴别真臼的位置。寻找真臼顶点,重建髋关节中心在真臼处。除去真臼内软组织。沿真臼方向采用髋臼锉向内加深髋臼,磨锉至骨盆内侧皮质骨。I度患者真臼的骨质一般较佳,经手术打磨后能够达到紧压配合固定。而Ⅱ度患者,因其髋臼外上缘变浅外翻,人工臼和髋臼缘间的空隙较大,进而影响置入人工臼的稳定性。须适当于外上缘进行自体植骨,以加强人工臼的稳定性。然后采用髓腔锉增大髓腔,试模检测复位后髋关节活动度,满意后进行安装假体,复位,清洗切口,放置1根负压引流管,最后关闭切口。手术后患肢应维持外展中立位,第二天使用CPM下肢关节康复器活动患肢。未植骨的患者5天后可下地活动,植骨的患者4~6w后持拐杖下地部分负重,3~5个月后可完全负重。

2 结果

全部患者于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术中股骨干骨折,无术后关节脱位、深静脉炎和栓塞。13例均经6个月~1年随访,Harris评分为81~96分,平均(87.3±6.5)分,优良率达92.3%。除了有1例患者于术后1年X线片显示人工臼和植骨块之间存在透亮线外,其他患者人工臼位置均无移位和松动。2例患肢轻度跛行,无疼痛,能长距离行走。本组Ⅰ、Ⅱ度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多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患者年龄较轻,可能会面临再次翻修手术,因此应尽量选择非骨水泥假体。髋臼的处理是全髋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关键及难点,其重点为重建髋关节正常生物力学形状、维持髋臼完整结构及人工臼杯提供足够骨性覆盖[1]。髋臼浅平和髋臼后上缘骨缺损让人工髋臼置换在技术上有其特殊性与难度,为了解决髋臼的基床问题,须植骨以加大髋臼的深度与髋臼上方的骨性支撑,或增加人工臼外展角以覆盖髋臼。自体股骨头在髋臼外侧植骨,从而增加髋臼深度与上方支撑基床。在中短期随访效果较好,但远期效果往往不佳[2]。运用增加人工臼角度则会加速人工假体磨损[3]。近年来学者较为认同的方法为内移髋臼中心,在保持髋臼骨性结构完整和保留臼底骨量的同时,减少了髋臼外植骨,让人工髋臼放置在较适当的角度[4]。本研究结果显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在中短期可解决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洪,周一新,黄野,等.髋臼内壁截骨术在发育不良髋关节全髋置换髋臼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4): 223- 226.

[2] 段以祥,马进峰.髋臼发育不良的治疗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23(11):1636- 1638.

[3] 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2: 170.

[4] 张峡,周跃,任先军,等.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6): 647- 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