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损益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主要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损益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主要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从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至今,资产负债表观已经代替损益表观让更多的人所认同,在确认收益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资产负债表观可以代替损益表观。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观与损益表观的区别联系,提出将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观的计量结果进行综合运用,进而找到一个有效的平衡点,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可用价值。

【关键词】损益表观;资产负债表观;主要差异

一、损益表观

(一)损益表观的一般定义

损益表观是通过计算企业可以获得的收入和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费用的差额,从而得到企业的收益。该理论以交易为中心,提倡确认收益应将历史成本与配比原则相结合,在会计处理上,一般是先产生收益,然后再将其确认为资产的增加,或者为负债的减少,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二)损益表观的优劣势

1.损益表观的优势

损益表观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由于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损益表观下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好的可靠性,企业资产负债的历史成本容易获得,实务中运用方便且简洁明了;其次,损益表观立足于企业发生的交易,更加关注相关的收入和费用,自然提供的收益明细会更加详细。

2.损益表观的劣势

在损益表观影响下,资产只作为企业反映收益的一种辅助工具,这使得该表不仅包含资产和负债本身,而且还包含具有不明确借贷方的递延费用和递延项目,这些项目并不符合现行的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但却依然列入资产负债表中,而这仅仅是因为这些项目在损益表中的递延确认,这显然不合理。加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通货膨胀明显的今天,企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仍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这些都会使其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二、资产负债表观

(一)资产负债表观的一般定义

资产负债观是根据企业由于经营活动导致资产和负债发生的增减变化来计算企业可以获得多少收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收益等于期初净资产减去期末净资产。这样一来,当资产增加、或者是负债减少时,就会产生收益。该理论重视经济交易,简言之,资产负债表观的理论是:采用特定点估价手段,对比期初、期末净资产,得到差额就是这个会计期间内企业的收益。

(二)资产负债表观的优劣势

1.资产负债表观的优势

首先,由于资产和负债是客观存在的,所以从逻辑上说,资产负债表观将其作为主要的计量对象是可行的;其次资产负债表观强调公允价值,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对真实可靠;再次采用资产负债表观与国际大环境趋同,这必然会使我国企业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除此之外,这也不会增加企业的实质性税负。

2.资产负债表观的劣势

资产负债表观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而该计量模式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它需要相关的市场交易非常活跃,且其价格能够及时的获得,需要聘请专业的评估师对它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科学的评估,相关的费用就会形成企业的一项经营管理成本;其次,波动的经济环境本身也会给公允价值的掌控造成很大的困难,在处理过程中由于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净资产或者净损益,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企业的真实情况和报告不符,从而误导报告的使用者,进而影响企业的价值。

三、损益表观与资产负债表观的主要差异

(一)利润计算

此部分将以案例形式进行比较,案例如下。

甲投资50万元进行小本经营。买店铺支出30万元,预计该店铺能使用20年,假设期满无残值。一年后,甲获得50万元销售收入,发生20万元销售支出及5万元的管理费用,年末存货如果按市场价共计4.5万元,如果按历史成本共计5万元,店铺市场价上升至35万元,需缴纳8万元的税金,库存现金实有25万元,求甲经营一年所获利润。下面分别用资产负债表观和利润表观两种思路对其利润进行计算,具体内容见表一、表二。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以得知,资产负债表观需要知道期末资产和期初资产,二者进行对比从而得出利润,运用该种方法,一般要求在期末对财产进行清点,编制资产盘点检查表,得出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然后根据二者增减变化来确认利润;损益表观则需要计算出实现的总收入和发生的成本费用,二者进行配比得出利润。需要说明的一点,在利用损益表观计算利润时,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理论上的收入、费用来计算当期利润;另一种是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符合条件的收入、费用从而计算当期利润。从上述图表可看出,当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确认收入和费用时就需考虑存货跌价,资产减值的情况,这就不再是单纯的损益表观,因为存货跌价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本身就体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该种处理方法同时采用了两种观念,由此可见在现实中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并不是毫不相关的。

(二)报告目标

根据一些经济研究发现,不同观点下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有区别的。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判断管理者的受托责任是否已经履行到位,是通过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向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说明企业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最终结果,以此作为判断的依据,这是损益表观所主张的财务报告目标。通过提供正确的财务报告,我们能够详细地知道某个企业在某一会计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怎么样的,以及了解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比如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企业的经营利润、现金流量等基本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正确的了解并评估出受托者是否已经很好的履行了相关的责任。

决策有用观作为资产负债表观主张的财务报告目标,与受托责任观是不同的,这个理论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他们进行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要提供有效参考,就需要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一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的会计信息。该理念认为,企业所有的会计要素,都会对企业当前甚至将来的经营效益起到一定的作用,@些会计要素都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而且这些作用让企业将来有可能发生的变化变得有规律可循,从而为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如企业所有者、群众、政府部门、债权人、企业高级管理层等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企业的资产配置、负债程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发展前景等等,使他们能够更好更深入去地了解某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从而使人们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三)计量基础

根据我国目前的会计制度,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等都可以作为企业的计量基础。损益表观认为只有经济交易已经产生,我们才能确认相关的资产或者负债,所以该观点强调历史成本,重视对企业过去发生的经营状况做出报告。资产负债表观则与其有着明显不同,它格外关心企业资产今后可以为企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流入的能力,它重视的是企业将来能够创造多少价值,能够获得多少利益,因此,会计的计量属性就特别重视公允价值、可现净值、重置成本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多种计量基础。从资产负债表观的角度看,资产和负债成为会计的计量重心,在繁荣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完全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的确不符合实际,从损益表观的角度看,收益的确定才是会计计量的重心,该方法不强调未来现金流量,但尤其强调历史成本,这个方法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能把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充分揭示出来。

(四)适用条件

一切事物都是动态发展变化的,会计理念也一样,通常认为损益表观比较适用于过去传统的、较为静态的经济环境。这一经济环境表现为:物价波动不大、资本市场发展相对缓慢、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都比较低。而资产负债表观比较适用于物价大幅上升、金融市场不断完善、经济业务日益翻新、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比较大的动态环境。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经济环境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高新技术层出不穷、资本市场日益完善、会计电算化逐渐普及,除此之外,我国在2015年提出的 “互联网+” 的计划也都为公允价值的运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另外,经济事项与活动形式也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由于不同的使用目的,必然会对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准确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在损益表观指导下计算出的企业收益因为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毕竟不够完整准确,因此,资产负债表观由于强调公允价值这一先进概念,使其在会计行业中受到了更多的青睐。

(五)会计准则

我国在2006年出台的新会计准则中提倡全新的收益观念,要求使用更加全面的由资产负债表观定义的会计要素。在这个会计准则中,首先就指定了一个企业资产的所有者和控制人,通过观察其在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交易形势,可以推算出企业在该企业在未来可以得到多少收入,获取多少利益。与在损益表观指导下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准则更加强化了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条件,企业因为受到资产负债观的约束,需要将所有符合负债和资产定义的项目,全部归纳到资产负债表当中,而不符合的部分也将全都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因此在会计准则中两者也有明显的区别,本文将重点从所得税的确认及其他几个报表项目来进行比较。

1.所得税的确定

具体地说,从损益表观的角度确认所得税要求从税前会计利润出发,调整因税法与会计准则不同而导致的时间性差异,而从资产负债表观的角度确认所得税则是直接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税法确定的计税基础产生的差异进行调整,其涉及的是暂时性差异。事实上,时间性差异会导致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差异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纳税影响却不能反映那些不直接影响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的交易或事项所对应的纳税影响,与此不同的是,以暂时性差异为核心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全面反映各类不同业务的纳税影响,从而可以弥补基于损益表的纳税影响会计法存在的上述缺陷。

2.其他报表项目的列报要求

由损益表观转为资产负债表观所导致的会计相关报表项目涉及范围较广,本文主要从存货、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准备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在存货准则方面,由于资产负债表观提倡结合实际灵活使用先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和加权平均法等多种计价方法,所以存货的成本可以更好的贴近现实。在损益表观下,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数值,代表的是过去的情况,根本无法诠释企业先行的资产负债表观和现行的财务状况。新准则明确了借款费用,这使得生产活动的销售状态,会与存货的具体情况结合在一起,相关存货所占用的借款资金,也会被赋予资本的定义,这种资产负债表观的处理方式无疑更符合实际,从而体现现代化的理念。

在无形资产准则方面,由于资产负债表观要求将企业的研究和开发费用区别开来,允许费用在符合条件时进行资本化处理,这样一来,财务人员获取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更加准确完整,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所拥有的业绩能够被直观的反映出来,进而使资产的估值水平会有所提升。

在资产减值准则方面,资产负债表观认为如果一项资产无法再带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或者是其实际价值已低于账面价值,那么这部分资产的价值便不再予以确认,或者是现在的价值不能等于原账面价值。这时,企业应该如实反映资产的减值情况,并调整资产负债表,这种做法与损益表观有着截然差别。

参考文献:

[1]陈益云.资产负债观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分析[J].当代会计,2014(6):5455

[2]乔莉楠.论资产负债表观在所得税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4(23):243244

[3]柴世政.资产负债表观与利润表观的协调――对新准则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处理探讨[J]

[4]刘成民.资产负债表观对净资产和净利润影响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1(05Z):255256

作者简介:

杨三妹(1992-),女,贵州盘县人,审计专业硕士;

刘丹丹(1992-),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

张倩(1994-),女,云南腾冲人,审计专业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