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用建筑“热改困局”:一个三方博弈的视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用建筑“热改困局”:一个三方博弈的视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供热计量改革是我国建筑节能的有力推手,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现阶段备受关注的民用建筑供热计量改革难题,对政府、用户、供热企业各自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面向三方主体的分析框架,提出了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思路。

Abstract: The reform of heat supply metering is a powerful driver of building energy saving in China, is also a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view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form of heat supply metering,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ilemma faced by government, the users, and the heat supply companies, through constructing a analytical framework faced the tripartite main body, it proposed the analysis method based on tripartite game.

关键词: 热改困局;政府;用户;供热企业;三方博弈;耦合分析

Key words: heat supply dilemma;government;users;the heat supply enterprise;tripartite game;coupling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U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5-0113-03

0 引言

2003年7月21日,建设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科[2003]148号),标志着我国供热体制改革正式启动。然而,改革进行了已有10个年头,现阶段却陷入一种“热改困局”的境地。供热计量改革不断被提到国家的工作日程上来,到“十二五”期末,建筑节能要形成1.16亿吨标准煤节能能力,而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制度,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要形成2700万吨标准煤节能能力[1]。截至2011年底,北方地区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为375808万m2,占民用建筑总面积的66.32%,其中计量收费面积为47019万m2,仅占集中供热面积的9.15%[2],计量收费率大幅度低于热化率,换言之,北方地区的供热计量收费工作严重滞后于集中供热工作。

跳出改革通病的圈子,“热改困局”将不仅仅是一个管理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层面的问题,是各利益相关主体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从三方博弈的角度入手,对“热改困局”进行探索。

1 面向三方主体的分析框架

“热”作为一种特殊物质,已经从原本的福利转变为商品,而这种“商品”属性赋予了集中供热以市场化的理念。讨论“热改困局”离不开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分户热计量的实现是要依靠市场机制的。这个特殊的市场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主体,其更应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买卖双方市场机制。各利益相关主体有着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博弈使得针对各主体的解决方案存在着耦合①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图1给出了面向三方主体的分析框架,而三方面临的问题不同,需逐个分析。

1.1 政府的困境 政府在热改中扮演了发起者、协调者、监管者的多重角色。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需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协调多方利益。首先,政府在对供热企业的监管上,缺乏一定的强制性措施,虽陆续有相关的政策出台,如《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等,但从法律效力的角度看,层次较低使得这些政策的执行力有所欠缺,又因为热改涉及政府部门众多,难免出现“政出多门”的情况,这使得各政策间的衔接性较差,供热企业的执行力不足也在情理之中了。其次,政府在对用户的服务上,存在着热分摊计量难、缴费收费难、补贴难等情况。我国现行“两部制热价”计量缴费方式,由基本用热量与温控用热量所组成,按面积收费的基本用热量计算容易,难在温控用热量的计量。因为“热”可在户间传递,使得“热”不能像水、电那样计量,而房屋朝向与所在楼层的差异又涉及到了热耗系数的修正问题。此外,国家对用户的“暗补变明补”政策是实现供热计量改革的前提条件,然而,这种补贴政策却始终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使得热改的推进艰难重重。

1.2 用户的困境 用户是热改的关键一环,也是热改后的最大受益者。供热计量使人们更加重视温控节能,采暖节能的同时必然带来采暖费的减少。然而,许多因素降低了用户对热改的积极性,使热改陷入了另一种困境。首先,热改要对管网及设备进行改造升级,随之产生了高昂的改造成本,单单拿户用热量表来说,用户需承担3千至5千元的费用,有的地区甚至更高。其次,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公平”与“平均”思想。“楼栋计量,按户分摊”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路,但这种方式很可能产生不同楼层、不同位置的用户所缴纳的费用不一样的结果,更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当相邻的五户都停止供暖时,用户的采暖耗热量将增加至3倍以上[3],这必然导致收费难问题。最后,国家要考虑特困群体的问题。特困群体占了用户相当大的一部分,一般家庭尚未安装一户一表,要求特困家庭安装计量装置,通过温控节能再给予补贴则显得比较困难。

1.3 供热企业的困境 供热企业在改革中处于主体地位,在热改的推进中理应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北京市热力集团对供热设备改造的经验表明,实施供热计量,供热企业不仅可以节约能源,还可以扩大供热面积,这是供热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诚然如此,供热企业仍是缺乏积极性的。首先,供热设备的改造及运行模式的改变投入巨大,并涉及到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供热企业的前期投入量大,而投资回收期却较长,巨大的压力使得供热企业对于改革一直保持谨慎的态度。其次,若改革进展顺利,在后期的运营中,供热企业还要承担设备及管网的修理维护等期间费用。最后,供热采暖热量价格确定的问题可能会阻碍一些企业的改革步伐。热量价格包括供热成本、税金和利润,供热成本由价格主管部门经过成本监审核定来确定[4]。政府考虑到居民对于能源价格上升的承受能力较低,而未大幅度提价,可能会出现供热企业成本倒挂现象[5]。

2 基于三方博弈的分析思路

供热计量改革的收益主要在后期的运营阶段体现。如果把热改作为一个项目的话,在改革进行与后期运营两个阶段(即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内,考虑政府的节能、环保收益,考虑用户的取暖费减少,考虑供热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加,这都是一个稳赚不赔的。然而现状却是各方的利益得不到协调,使他们之间的博弈陷入“囚徒困境”[6]。

从上一节的分析可以看出,用户的问题是:在确保供暖舒适的前提下,用暖费要比热改前有一个明显的降低;供热企业的问题是:不能因为热改而影响自身的经济收益;政府的问题是:协调各方利益,在满足用户与供热企业要求的同时,通过相关政策的推行,推动改革的进行。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可以得到表1所示的利益相关主体目标矩阵,该矩阵包括“利益相关主体”和“成本-收益目标”两个维度,在纵向上分为政府、用户、供热企业三方主体。

博弈论的重点在于博弈各方之间利益的协调,最终结果是博弈各方的共赢。热改本身也是这样,改革者要付出成本,而成果却要大家共享,尽管各方都认为改革好,却没有人真正去推动它,使之陷入一种“热改困局”。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7]。

“囚徒困境”反映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从这个冲突入手,若要找出各方利益的均衡点,就需要先理清各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以及不同解决方案之间的耦合关系。于是产生了一个新的分析思路:热改陷入困局,一定是利益相关各方所选的战略在组合上出了问题,无法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对三方间的博弈与解决方案间的耦合关系进行梳理,或许能够破解“热改困局”。

3 破解“热改困局”

首先分析三方间的博弈关系。政府和用户之间存在着服务博弈(图2(a)),这个博弈属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政府先采取行动,所采取的措施要体现出用户最关心的两个问题:计量收费的公平问题与系统改造成本合理分摊问题,用户在看到政府的相关政策后,选择“积极配合”或“漠不关心”两种战略。政府和供热企业之间存在着监管博弈(图2(b)),这个博弈仍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政府只有保障了供热企业的经济性收益,做好能源成本监审工作,供热企业才有积极性去推动改革,完成改革的各项任务。用户与供热企业之间存在着经济博弈(图2(c)),这个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用户(买方)要确保在供热企业那里得到满意取暖商品的前提下,实现所缴热费比改革前有所下降,而供热企业(卖方)要通过新的市场机制,实现经济收入比改革前有所上升。然而,博弈的双方并不知道彼此间所要采取的战略,只能以对方所传递的信号强度作为判断,然后采取相应战略。当两方所传递的信号有一方较弱时,此博弈将再次陷入“囚徒困境”。

然后分析解决方案之间的耦合关系。政府所制定的任何一项政策,都将会影响到局中所有的参与者,解决方案之间相互匹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举例说明,政府的能源成本监审所核定的供热价格,若定的过高,虽供热企业会欣然接受,政府也会因为用户重视温控节能而享受到节能的社会收益,但负担会落到用户的肩上;若定的过低,用户会因节省所缴热费而积极性高涨,而供热企业却会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甚至许多企业会出现成本倒挂现象,交易本身尚且亏本,何谈改革之动力?因此,解决方案间的耦合性较差,使得原本促进社会进步的功德转变成了利益各方推诿扯皮的恶果。由此看来,许多看似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改革措施,之所以会收效甚微,其源盖出于此。

最后再回到“热改困局”。这里的“困局”指的是现阶段供热计量改革难于推动,有悖于改革产生的可观收益的现象。如果热改中各主体的博弈关系没有理顺,片段式地去分析某个主体,或者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主体上,就会产生一种“见树不见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去解决热改难题也就失去了意义。此外,如果各解决方案之间的耦合关系不能了然于心,简单地认为好的解决方案没有“副作用”,那么当这种“副作用”积少成多时,就会把改革引入另一个“热改困局”中。由此看来,利益相关主体间关系梳理不清晰,解决方案间耦合分析不明确,是造成我国“热改困局”的主要原因。美国著名管理学学者彼得·圣吉认为:如果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行了很久,却始终在原地踏步,那么一定存在一个各因素相互影响的环状因果互动关系,而不是简单的线段式因果关系[8]。既然如此,加之我国供热改革涉及的因素更加繁多,出现“热改困局”也就不足为奇了。

4 结语

供热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困难的系统工程。这项工程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它涉及的利益相关主体过多;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要解决的问题错综复杂;之所以“系统”,是因为它关系到经济至技术各个层面。供热主体逐步退位,由原来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供热企业,足以看出政府对于“热”的商品化及供热市场化转变的坚定。改革虽困难重重,但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即便是政府想要放弃,国际也不允许中国这个耗能大国走退路。历史上国内外的改革经验告诉我们,改革的步伐不能一次迈得过大,需要一定的渐进性,若此行路途遥远,何不另辟蹊径?供热计量改革亟需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注释:

①耦合(coupling)原本是一个物理学的概念,这里被用来解释各主体与解决方案之间相互匹配、相互制约、共同发挥作用的效应.

②纳什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战略组合,这种战略组合由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组成,也就是说,给定别人战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人有积极性选择其他战略,从而没有任何人有积极性打破这种均衡.

参考文献: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Z],2012-05.

[2]天津大学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我国供热计量改革政策创新建议[R],2013-02.

[3]江亿.我国供热节能中的问题和解决途径[J].暖通空调,2006(03):37-41.

[4]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发改价格[2007]1195号).

[5]林泽,郝斌,戚仁广.供热计量改革的SWOT分析[J].区域供热,2008(06):5-10.

[6]杨杰.建筑外墙外保温节能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49-50.

[7]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9.

[8][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6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