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师:让职业成就人生,让人生充满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职业关系到人生的幸福,但人生的幸福不在于选择了什么样的职业,而在于对所选职业的态度。一个人只有珍惜、热爱所选职业,并为之奋斗,才能收获人生的幸福。教师应如何让职业成就人生,让人生充满幸福?笔者认为,若要实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做一个坚守职责的人;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做一个追求职业幸福感的人。
一、做一个坚守职责的人
治天下之政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育,行教育之业在教师。教师的职责在于有教无类,培养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教师不仅要精通业务教好书,还要砥砺德行育好人,将教书育人内化为自身的需要,把职业的责任升华为博大的爱心:于细微中发现丰富,于琐碎中寻找欢乐,于平凡中创造奇迹。坚守职责的教师是值得信赖、值得依托的人;坚守职责的教师必定是懂教育、善于育人、精于教学的教师。
1.懂教育
懂教育,就是要把握教育发展阶段性的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让小草长成最好的小草,让乔木长成最好的乔木”,让每个学生做成最优秀的自己。
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倡导学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但一些学校教育的功利色彩还比较严重,课程改革难以推进,素质教育难以实施。如,有些学校没有开齐课程,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明有暗无;学生考试成绩与班级、教师的量化考核挂钩,“加班加点”被认为是提高成绩的“法宝”。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被要求5:30开始学习,学到晚上10:30,连中午吃饭时间都被强行规定为30分钟。而一些教师把目光盯在高分上,努力把“聪明的”学生培养成高分学生。显然,这样的学校和教师都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第一,打着为学校发展的幌子,以损害学生的健康和发展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和知名度。从这个角度上说,一些施教者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不懂教育的人。
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曾邀请中美两国的优秀高中生参加一期节目,其中,美国的高中生都是美国总统奖的获得者,中国的高中生是被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的优秀学生。在价值取向的考查中,美国学生选择了真理和智慧,而中国学生几乎一致地选择了财富和权利。是什么让这些学生那样功利?其实,“唯分数论”的教育教给了那些学生过多的功利色彩和世俗观念,导致他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没有理想,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这也就不难理解,当我国一些学校拼命地抢夺所谓的高考状元时,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那些考了状元但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可以看出,“唯分数论”已经落伍于这个时代了。当然,也有可喜的一面:2011年,北京大学将采用“高考成绩与本校专家面试相结合”的招生选拔方式,力主打破高校招生“唯分数论”。此次招生改革的方向,也势必影响着所有教育者的人才观、育人观。
2.善于育人
教育的基点是育人,是培养合格的公民,是让所有学生各得其所。学生无论考上和考不上大学,教师都要思考:应该给他们准备什么,他们的竞争力有多大,他们能够独立走多远。为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今天,更要关注学生的明天,按规律育人,以人为本,不讲功利地去培育每个学生,给他们以健康与幸福。有些大学生,连生活都不能自理,脏衣服打包寄回家;有的心理脆弱甚至畸形,动不动就跳楼自杀甚至杀人;也有的毕了业不工作,只愿在家“啃老”,这既有家庭与社会的原因,也反映了某些学校育人的失利。
(1)要完成育人的职责,教师就要坚持以德育为先。教师应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做事,学会生存生活,学会适应社会;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
(2)要完成育人的职责,教师就要做一个宽容的人。一位学生给上课的教师画了一幅画像,题字为“××老师遗像”。这位教师发现后,对这位学生说:“你绘画不错,把我画得挺像的,只是下面多了一个‘遗’字。”下课时又说:“老师发现黑板报的内容太陈旧了,请你和会画画的同学一起,把我们的黑板报内容更新一下。”第二天,教师发现黑板报画得非常好,及时表扬了那位学生。当时,那位学生红着脸递给教师一张纸条,打开一看是一份写得非常诚恳的检讨书。这就是宽容的力量,它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它去掉了学生心灵上的阴影,还学生一片阳光明媚的天空。
宽容是高山,它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宽容是大海,它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面对一批批个性迥异甚至调皮捣蛋的孩子,教师还是要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草率。因为教鞭下的可能就是“瓦特”,冷眼里的可能就是“牛顿”,讥笑声中的可能就是“爱迪生”。
(3)要完成育人的职责,教师就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有爱,教师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强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积极地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去;有爱,教师才能在艰辛的教育工作中寻找到教育的幸福;有爱,教师才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有爱,教师才能在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不仅从学习上关心他们,还能从思想上、生活上关心他们。教育需要爱;爱是教育的“根”,赋予教育生命与活力。
当然,爱不简单,爱是一门艺术,教师“有爱”更要“会爱”。有一个调查:随机抽取100名教师,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爱”;然后对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教师付出的“居高临下的”爱没能得到有效的体悟,这也是一种教育的悲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爱的基础就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如何爱学生,重要的是尊重、理解、信任,讲究平等,倡导共情。陶行知先生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会爱”,教师还要进行激励、赏识教育;还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还要关注每一个细节――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个默默的赞许眼神、一片热烈的掌声、一句关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谈心。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天的内涵都不相同。坚守职业责任是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的开始。著名教育家冰心先生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或许,一个教师不能成为冰心笔下那个随时播种便能开花的人,但可以做一颗流星,当学生们在孤单寂寞或踌躇满志时,偶尔还会想起:在他们的夜空中,曾有这样一抹光亮陪他们走过一程。
3.精于教学
懂教学、精于教学,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它的作用。”当今时代,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而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教材,不断整合教材,积极拓宽教材,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常教常新;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若想做到精于教学,教师就要热爱学习,做一个学识渊博的人。任何产品都有保质期,在学习上任何人都是不进则退。合格的教师不是终身的,昨天合格的教师,今天就不一定合格。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水还要看是“活水”还是“死水”:如果是一桶“死水”,那会禁锢学生的持续成长;即使是“活水”,只有一桶,恐怕三五年下来也会见底。“学高为师”,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只有热爱学习,善于学习,才能拥有不竭的“活水”。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有时超过教师,教师应该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有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他们积极地寻找源头活水。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没有学历,但不能没有学习。一位教师,只有拥有了广博的学识、丰厚的底蕴,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从容地行走在课堂上,潇洒地行走在学生中。
二、做一个有职业精神的人
有这么一个故事,三个人在一起砌砖,人们问道:“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人抬起头,满脸不耐烦地回答:“你没有看到我在干苦差、服苦役吗?”第二个人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地回答:“我砌砖垒墙,养家糊口。”第三个人放下手上的砖,擦了擦汗,笑着回答说:“我们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宫殿。”同样一份工作,三种截然不同的回答,结果自然不同。据说前两个人一直都是普普通通的砌砖工人,而第三个人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建筑大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呢?就因为第三个人怀有职业精神,将建筑行业作为事业而为之奋斗。
教育工作,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职业,也可以被当做心中的事业去追求。把教育工作当做一份活儿、一种职业,也是普通教师的一种正常心态。只要珍惜它,敬畏它,不敷衍塞责,不误人子弟,尽心尽力地做好这份工作,这个境界无可厚非。可是,从个人的成长、发展来看,一名教师不应该仅把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当做一种谋生的职业。如果教师只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想到挣钱养家,专注于工资、奖金、职称、荣誉等,缺少一种事业心、进取心,那么他一生也难有什么成就感和幸福感。纪连海,一名走上“百家讲坛”的普通中学历史教师,在他看来,工作有两种:一种是职业,一种是事业;而当中学教师就是他的事业。
事业是一个人一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自觉自愿的投入;是一个人一生的寄托与追求,是生命意义的体现。把职业当做事业,是怀有职业精神的表现。怀有职业精神的教师会把全身心都投入到教育事业,奉献给莘莘学子,不会为得失所困,不会为名利所累,从而更容易享受到教育的成功愉悦和幸福的职业人生。
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的灵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珍惜自己的岗位,完成国家赋予的义务,还要把对义务的责任感凝聚、提升为对教育岗位的无限敬仰的神圣之情,焕发出超越岗位条件和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教师职业精神涵盖的范围很广,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精神的核心。教师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追求中来,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教师爱岗敬业,就是求真务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切实把教学当做一门科学去探索,当做一门艺术去雕琢。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这点职业精神,而是看重职位、工资、名利,甚至把做官、发财、出名看做自己成功的标志,那么,他注定在教育事业的道路上走不远。
三、做一个追求职业幸福感的人
教师要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己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因为教师在教学,也是在传递幸福。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山东省齐鲁名师史建筑说过:“如果我们怀着幸福感去观照我们的职业生活,去照耀那些鲜活的生命,就会有无尽的幸福扑面而来。职业幸福感并不抽象,它就寓于我们工作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有意义的教育细节背后,都有幸福在向我们招手。”作为教师,你设计了一堂出色的课,你高兴;在课堂上新方案实施得很成功,你更高兴;你看到学生的进步,你欣慰;你的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学生家长的认可,你自豪;甚至你读了一篇好文章,你也会开怀大笑;你一进校门,学生喊一声“老师好”,你幸福;即使在你退休之后,许多学生来看你、打电话问候你、聚会时来请你,你也会感到无比的幸福。教师收获幸福是超越时间限制的,即使你停止了教师的职业生涯,也丝毫不妨碍学生对你的尊敬。
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心态。教育家李镇西谈到教师的职业幸福时说过,一个人对待自己职业的心态,决定其幸福感的大小。当对职业不满的时候,解决之道,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如果能够把职业、事业和生活,乃至人生都融为一体,还有什么让人觉得累呢?确实,一个把教育当事业去追求的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幸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