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机场开工 京津冀起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 人物简介 】
赵文,湖南长沙人。200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区域经济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的教学以及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研究工作。中国区域科学学会会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城市经济学会理事。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世界贸易总值的40%经过空运并呈稳步增长态势;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区位优势,随着航空物流业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型现代化机场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大型现代化机场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机场已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和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北京新机场选址在北京南部大兴区,根据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北京城南地区将规划建设“新航城”,即以首都新机场为核心规划建设新城,使之成为未来的洲际综合型交通枢纽。
首都圈临空经济区与相邻区域互动发展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暨实现北京与周邻区域的均衡发展向来备受各界关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战略提出“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北京新机场选址北京南部,定位为综合性超大型国际枢纽机场,这是首都南部及其邻近区域空间再结构亦即实现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的一个历史契机。
第一,打造经济增长新极点。北京新机场选址在京南大兴区,初步规划近期(2020年)规划建设用地55平方公里,远期(2030年)规划建设用地80至90平方公里,近期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2015年将达到8000万人次。项目区位本身意味着政府主动在北京南城建立增长新 “极点”,以机场为核心的“新航城” ,未来要成为洲际综合型交通枢纽,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带动高端临空产业集聚。由此,南部临空经济区的打造不仅能带动京南区域发展,与辐射范围已达致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北京东北部首都国际机场一道,南北两极共同增长的态势将使首都大型航空枢纽辐射范围更为广阔,进一步提升首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其四通八达的航线网络将为首都圈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国际经验表明,年旅客吞吐量大于3000万的机场不仅影响当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还将对本地区以外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刺激与航空运输业相关服务的增长、带动临空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区域工业产值和地方税收等。依据北京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的规划,不难推断新机场除可拉动北京南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外,还将对相邻区域即环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再造经济区域新空间。临空经济作为机场航空枢纽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的产物,将通过便捷地面交通即轴线建设纵深其腹地区域,这种空间转化模式是新经济崛起与最基本的经济转化的结果,世界上全球性航空枢纽均已经历这样的过程。按照规划,首都圈所能辐射的京津冀地区将通过高铁、轻轨、地铁、高速公路等立体交通设施建设,建成半小时经济圈,即环首都经济圈内任何地方,都可在半小时内通达北京城区;以此为基础, 自北京新机场项目确址后,紧邻新机场的河北廊坊市也在极力打造“临空港经济区” ,随之河北省提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并将“临空港经济区”上升到河北省战略,规划了廊坊到亦庄、大兴到固安、通州到燕郊等三条城铁轨道线与北京连接。首都临空经济区的这种轴带式空间扩展,有利于轴线经济带上的诸多区县通过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连接降低要素空间联系成本,并使它们构建成为临空经济极化区域的梯度节点,促进地方区域的发展。
第三,推进首都圈区域城市化进程。与北京接壤的14个县曾经被视为“环首都贫困带”,主要基于所谓累积的因果效应: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首都体制及其要素集聚经济效益,使得相对发达的北京处于持续累积的加速增长中,导致区域间发展差异日益扩大。因此,临空经济发展的轴带式空间扩展,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将有助于周邻区域改善地方环境,扩大临空产业聚集所需空间;同时土地利用模式的转变,也有助于周边市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贫困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临空经济发展与首都圈经济耦合的实现路径
“首都圈”概念的出台,隐含着我国区域治理已由行政区划模式向经济区划思路的转变。首都圈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依托大兴具体区位的机场建设如何带动北京南部区域和首都地方经济发展?
首先,厘清临空产业发展条件,以规划促进首都圈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枢纽性机场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往往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巨大。北京市及大兴区均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扶持以北京新机场及其配套设施为依托的航空航天等三大新兴产业;依大兴产业现状,其主导产业分别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等,这些产业总体上与临空产业的关联度不高;与大兴空港接壤的河北廊坊、固安等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也由来已久。临空经济起步主要依托于航空运输产业以及相关配套产业、关联产业的发展。因此,厘清北京新机场及周边区域的空间资源,对京冀地区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商务配套等临空产业条件进行差异比较,通过产业规划以及相关产业配套规划将首都圈内城市体系刻画为临空产业发展功能区,才能以分工和对接形式有效实现整个首都圈区域的经济关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
其次,创新城市群制度,确保区域协调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和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均强调今后将以城市组团集群方式处理好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以期获得区域经济更大规模效应来应对国际竞争。首都圈的形成无异于诸多等级规模不同的城市以行政区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邻近,在首都圈地域范围内关联成一种全新地域空间组织形式。因此,围绕首都圈区域的市场一体化,为避免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协作陷入竞合博弈中,应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包括对产业结构、专门化组织、区际分工、资源利用在内的一系列市场和行政并举的制度安排,才能够约束和支配在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各城市行为,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区域内部的有效配置,发挥首都圈应有的区域经济影响和贡献。
最后,组建专门管理机构,加强临空经济区与首都经济圈的协调联动。“首都圈”概念的出台,隐含着我国区域治理已由行政区划模式向经济区划思路的转变。首都圈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依托大兴具体区位的机场建设如何带动北京南部区域和首都地方经济发展?以北京南部临空经济区为极点如何辐射相邻跨行政边界的经济腹地区域?这中间亟需解决区域合作中在行政管理上的“路径依赖”及“路径锁定”等问题。为此,可考虑成立首都圈统一的高行政级别临空经济区专门管理机构,统筹负责临空经济区建设项目的开发与经济运营;同时建立首都圈联席会议制,以会议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协调和解决首都经济圈建设各项重大问题。
依托大型机场巨大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围绕航空枢纽设施,其周边邻近区域将发展成为一个由航空运输服务关联产业以及具有明显航空枢纽指向的相关产业所组成的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和带动力的区域实体空间。可以预见,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将带动新机场周边区域的大力发展,是京津冀再次起飞的一次极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