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许三多”是信仰缺失的精神安慰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底将至,不论是公司还是学校都在忙着岁末的盘点、考核,当我们把视线转移到荧屏上的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个名叫“许三多”的小人物成为当之无愧的2007年电视荧屏的盘点人物,不是因为他英俊、壮烈,而是因为他的坦诚和韧劲。还是那个“傻根”似的人物,一根筋到底、缺心眼、迟钝,与这个时代凸现的精英文化格格不入,我们天天忙着在单位像个刺猬似地精明处事、办公室处处上演着诡计暗算,“许三多”在这样一个社会是有那么点不相宜,但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打动了所有疲于应付生活的人们,原来对生活保持一点钝感,也是一件值得感激的事情。
“许三多”可能是2007年登上中国杂志封面最多的电视剧人物。在这个并不寒冷的冬天,社会上满是房价浮动、股市起落、基金回购的焦虑情绪,“许三多”在浮躁的中国社会中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无独有偶,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在新作《钝感力》中告诫现代人,太敏感易受伤,要修炼迟钝的能力。这种潮流也契合了“许三多”的成功原因。因为,在这股由《士兵突击》的电视剧所带动的热潮中,大部分平凡中国人似乎感受到了“许三多就是你自己”的脉脉温情。
功利社会中,大家都喊着“莫以成败论英雄”,国学大师南怀瑾也发出“莫凭世味论功勋”的感叹,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对这样的号召发出发自内心的体认呢?这种钝感的力量,是快速成功学的反义词、是功利伦理的反义词、机会主义的反义词,甚至是这个浮躁社会的反义词。悲观地讲,“许三多”身上折射出这个物欲时代集体失败主义的情绪,和一种退守人性底线的无奈;乐观地讲,许三多算得上是志得意满的社会精英与苟延残喘的市井土鳖握手言和的一个征兆。
网友“爱生活、爱三多”强烈地表达了他对三多兄的铁杆支持,他说“许三多”走出了电视剧,进入了娱乐圈,变成了文化现象、文化符号。士兵们打败了娘娘腔的“男色时代”,而作为一名男士,他是颇为讨厌那些男不男女不女的怪物的,他认为男人就要像三多一样有一股子执着气魄。在看电视剧《士兵突击》的时候,他是怀着复杂的情感从始到终看完的,一开始“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最终感动了,不如说是为自己感动了,因为看到了自己多年来打拼的艰辛,似乎有着某种共鸣。人人其实都是农民,都从小山沟中拼命往上走,都一样不断面临绝境、接受打击。惟一不同的是,“许三多”的故事被导演拍成了偶像剧,而大部人仍旧是沉默的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成功是一种毒药,而许三多则是给社会的安慰剂,即使是饮鸩止渴也在所不惜。
但转念想想,在这个急功近利的社会,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在打拼失意之后都需要成为“许三多”,才能获得那份心灵的安逸与舒适吗?正如杨德昌在电影《麻将》里告诉人们的:“现在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个人都在等别人告诉他怎么做。”股票火了,大家一起蜂拥而上;基金绿了,大家一窝蜂赎回……凡此种种,更加凸现出现实的残酷,你坐以待毙,就成为后来人的炮灰,究竟有多少机会让你白白丢失?应该承认的是,《士兵突击》电视剧太富于理想主义,又太现实主义,让人每看一次必有新的体会与思索。说它理想主义,就是说“许三多”的成功竟然有那么多的机缘巧合,可现实太残酷了,每个人除了战战兢兢地迂回闪躲,又有什么其他的办法,三多兄执着坚持固然可贵,但专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在当今社会上来说,毕竟代价太高、风险太大。
网友“三国周郎”表达了深层次的忧虑:与其说“许三多”是一种偶像剧的成功,不如说这个形象代表了中国社会普遍压抑情绪的爆发。现在的中国需要机会平等的制度环境。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里,会导致个人的努力奋进与社会的冷漠回应的极端冲突,而这种心理压力需要一个释放缓解的途径,“许三多”适时出现了,但问题是这个社会会不会让更多老实的“许三多们”吃亏、上当、灰心、失意?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因为现实中不会有那么多幸运的“许三多”,大多数人都是忍受着极度的不公平而努力维持着自己生活,体面的也好,糊口的也好,大家都在忍耐着。这个时候,说我们多么多么需要“许三多”这样的隐忍情怀,多少有些鸵鸟式的自欺欺人罢了。因为越是先进的社会,越是会保护弱势群体。而我们的社会还需要改进很多。
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这是一件令人痛心又倍感恐惧的事情,因为信仰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都能显示出它强大的精神安抚作用,但反之整个社会则显得焦灼不安。
“许三多”究竟是不是现实中为梦想苦苦追寻的人的精神慰藉?他的出现能不能代表一种钝感处事哲学的兴起?这个争议或许要牵扯很多的社会深层次的哲学问题,但不管怎样,当我们生活不如意,事业不顺心时,想想那个憨憨傻傻的三多时,都会感觉好像当年的自己在向你微笑,那么还有什么不能跨越呢?
(凤凰池上客 中国网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