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漂绿”环保六宗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漂绿”环保六宗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关公司环保报道造假被称作“漂绿”。面对越来越多的“漂绿”行为,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标准制定组织,已经开始尝试对这一行为予以治理。

在北美,关于公司环保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然而在这些报道之中,并不排除有造假的嫌疑。我们把类似的环保造假称作“漂绿”。根据对消费者以及相关产品的调查分析,我们总结出六种“漂绿”模式,被称为“漂绿”六宗罪。

模式一:流于表面

“流于表面”是指一些公司在宣称其产品的环保绩效时,仅仅注重商品本身的物质属性和使用属性,而对于产品背后更加重要的环境问题避而不谈。

例如纸制品生产商(包括家庭用纸、厨房用纸、纸板等),它们在宣扬环保绩效时,往往侧重于商品属性本身是否符合环保标准,如是否采用大量的荧光剂、是否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否有回收利用的机制等。而对于造纸业本身更深层次的废水排放、废气排放、能源消耗、森林砍伐等更严峻的问题则避而不谈。

又如办公设备生产商(打印机、传真机等),它们更多地披露产品在节约能耗方面的信息,但是对于有害危险材料的使用、室内空气质量、纸张回收兼容性和墨盒再利用等方面则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这样的“漂绿”虽不是造假,但是却经不起完整的环保评定的考验。通常容易陷入这宗“罪名”的产品还包括:墨盒、胶卷、餐具洗涤剂、空气清新剂、地板材料、杀虫剂等。

模式二:无凭无据

针对一些企业对外公布的环境绩效,我们很难找到确实的“证据”来证实它们的环保行为。这里的“证据”应当是实实在在的事例和数据,而并非来自消费者的支持或是某个第三方的正面评价。

例如一些照明设备生产商声明它们的产品是节约能耗的,但是产品说明中却没有详尽的数据支持。

又如个人护理品生产商,它们往往宣称自己的产品是不通过采取动物实验来证明其安全性的,但是却不能为此提供任何证明。

模式三:含糊不清

一些产品经常会被生产商打上某项环保的标识,但是却并没有对这项标识进行详尽的解释,往往让消费者对产品的环保性产生误解。

如某样产品注有循环利用的标识,但是并没有说明该产品是如何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整件产品是循环利用生产的还是仅有包装是?产品的所有原材料是循环利用的还是仅有一部分是?它的循环回收是在使用后的环节还是生产后的环节?对于一个环保标识,若商家对此没有详尽的说明,很容易使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环保性产生错误的理解。

类似的标识还包括“非化学物质”标识。看起来很环保?实际上没有任何物质是“非化学”的,水是化学物质,所有的植物、动物、人与产品一样,都是由化学物质组成的。

“非有毒物质”标识。一个物质是否有毒,取决于它的使用量。水、氧气、盐都可以成为潜在的有毒物质。

“纯天然” 标识。究竟什么样的物质是纯天然?砷、铅、汞、甲醛都是天然的物质。

又如“绿色”、“环境友好”等标识,如果没有详细的说明,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模式四:混淆视听

“混淆视听”是指一些生产商所宣扬的环保理念已经是过时的,或者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但是这样的行为会误导消费者难以形成正确或是适时的环保概念。

最典型的“混淆视听”的环保理念是“无氟氯化物质”。 氟氯化物质是引起臭氧层减少的主要“祸首”。 “无氟氯化物质”这个环保的理念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北美,禁止使用“氟氯化物质”的法律颁布已经有30年了,现在仍然大肆炒作这个概念,不免有混淆视听的嫌疑。

仍在使用“无氟氯化物质”标识的产品包括:无氟氯杀虫剂、无氟氯剂、无氟氯定型削片、无氟氯消毒剂。

模式五:名不副实

一些产品在它所属领域或许是符合环保的,但是这种商品在其他领域,或许它本身就是个污染源。例如“绿色灭草剂”和“有机香烟”。

显而易见的是,这类产品对于一些领域的消费者而言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如“绿色灭草剂”对于农民来说是十分需要的,所以灭草剂的“绿色”对他们而言十分必要。但是对于其他人而言,灭草剂本身就对生态平衡有所损害。

再如“有机香烟”,这对于烟民来说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是对烟民身体健康负责的表现。但是从社会道德的角度来看,劝诫烟民根本不要吸烟是不是更加重要呢?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这类产品所适用的“有机”和“绿色”的标识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就显得不够名副其实了。

模式六: 撒点小谎

一些公司会有意无意地对公众撒点小谎,最常用的手法是滥用权威机构的认证证明。

例如几个洗发水生产商就宣称自己经过了“机体测试安全认证”。但是在这些机构的认证中,并没有这几个生产商的产品。

又如一个工业产品宣称自己得到了“节能之星”的认证,但是在“节能之星”的官方网站上并没有这个产品的名字。

面对越来越多的“漂绿”行为,北美一些国家的政府和标准制定组织已经开始尝试对这一行为予以治理。例如美国联邦政府贸易委员会和加拿大消费者事务局就已经制定出了“环保主张适用方针”。而一些标准的制定,如ISO14024也对“漂绿”行为起到了限制作用。

(本文译自:美国环境营销公司Tew a Choise的《漂绿六宗罪》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