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变化中的北京演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变化中的北京演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背景故事:“木偶剧市场”也疯狂

说起木偶剧,大家的脑海中会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传统憨态可掬的提线木偶形象,它也是许多80 、90后难忘的回忆。可是,有200个螺丝钉的木偶,大家一定很难想象。它就是中国木偶剧院最新推出的舞台剧《少年孔子》中的一匹马的造型。

这是一部很有新意的剧目,从剧目的内容到表现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保留原有木偶戏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了新的元素。单从在这匹马身上下的工夫便可以看出,创作人员对这部剧所倾注的心血。《少年孔子》对新形式的尝试也得到了观众的回报,每场演出几乎都座无虚席。除了每周六、周日的商业演出外,还经常有学校要求包场演出。既叫好又叫座,这样的市场反馈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据中国木偶剧院董事长赵永庄回忆,2006年她刚到木偶剧院工作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提高上座率,而惟一的途径就是面向市场进行体制改革。2006年9月,在北京市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中国木偶剧院成功完成转企改制。此后的六年里,剧院生产的精品剧目数比过去55年还多。

而同时,数据也显示出另一种微妙的变化:2008年中国木偶剧院一年演出800多场,占到了北京市儿童剧市场的六成份额。而到了2011年,木偶剧院演出达1900多场,此时却仅占北京儿童剧市场份额的三成。由此可见,众多的儿童剧院都在积极努力地为观众提供优秀的产品。“我们期待北京市儿童剧市场井喷时代的到来”,赵永庄表达。

嘉宾观点:

观点1:市场调节激活演艺发展生产力

李智勇:近几年,演艺市场出现了蓬勃繁荣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它一方面刺激了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自上而下地调配了资源。事实上,市场最大的魔力就在于,消费者的需求一旦被培育出来,就可以直接转化成为购买力,而购买力会进一步促进生产。再生产出来的产品,马上又会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演艺市场就是在这样一种机制下不断发展壮大的。观众有这方面的需求,需求进而转化成为门票,门票也顺势变成演出的场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

观点2:推陈出新,演艺发展另辟蹊径

应宁:演艺市场要想四季常青,不妨拓宽其未来发展的思路。我们可以保留传统,但不必拘泥于其中,否则只会让我们裹足不前。适当地加入一些新鲜元素,会让观众的眼前为之一亮。我自己就是一个好的例子。我曾与北京京剧院合作过,与京剧剧团的演员共同演出。其实在这里,相声演员的加入会让观众觉得颇为新鲜。他们甚至会带着猎奇的心理来买票观看,看相声演员如何唱京剧,这样在无形中就扩大了演出市场。

观点3:政府支持,双管齐下

张朝霞:演艺市场发展到今天,政府在背后的支持是非常关键的。事实上,政府的支持不仅仅是纯粹的生产投入,它在多个层面上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认为演艺市场之所以被激活,有两点原因:首先,政府对演艺院团给予松绑,使其得以进入市场,潜在的生产力被激发出来。其次,政府拿出大量资金做观众培育,比如,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芭蕾舞团一边演出一边宣讲等。如此一来,观众不仅仅是简单购票者的角色,他们同时也是未来的潜在的忠实“粉丝”,这对艺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政府的投入不仅包括财力,也包括智力,当然这同时也需要更多院团演员的配合。

观点4:“创新”——演艺市场发展的动力源

李智勇:从未来演艺市场的发展方向来说,我认为最为关键的一个词就是“创新”。因为创新能激发新的需求。打个比方,观众就如同深埋在地下的矿藏资源,有待开发。演出剧院则是一部挖掘机,而“创新”就是挖掘机的灵魂。简单的复制可能会维持暂时的生存,但是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了解西方歌剧市场的人会发现,即便是长盛不衰的俄罗斯芭蕾剧团都会在每年适时推出新的作品来。我们国内的演艺市场同样也需要这样的创新精神。这同时也是我们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亦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有力保证。

观点5:复合经营模式带动演艺市场整体提升

张朝霞:从演出的收入来讲,单纯地依靠单场次的收入是不可行的。同样,在一个城市里,对于固定的、不同的演出场所,要想使其全部盈利,或者保证其收入持续增长,这种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一种复合型经营,即可以借助政府、企业等不同层次的活动带动,来实现统一的整体提升。众所周知的奥运会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它是一个全球性的聚会,也着实发挥了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我们所看到的北京在演出收入、场次等方面逐年走高的数据背后,一方面是来自演出院团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相关活动组织的促进与推动,比如海淀区举办旅游文化节,那么相应地会带动海淀剧院的发展。又如,国家大剧院举办舞蹈艺术节,这对整个舞蹈界的演出市场也是一种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