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周渔的火车》暧昧的浪漫与苦情的胜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周渔的火车》暧昧的浪漫与苦情的胜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从电影主题,主要人物形象;以及审美意象着乎,通过剖析影片《周渔火车》运用的独特的浪漫爱情表达和“苦情”审美技巧,透视影片所独有的审美特色和内涵。

[关键词] 《周渔的火车》 爱情 审美 “苦情”

当一首诗如同火柴一般划燃了周渔的爱情时,火车便开始载着周渔的率性与欲望穿梭于三明与重阳之间;导演孙周用火车的铮呜代替了小说中无声的呐喊,周渔也从爱情的苛求者走向了爱情的化身,《周渔的火车》就这样满载着美好的爱情理想呼啸启程了。对于影片的定位,媒体认为它是一部唯美的爱情片,讲述的是女性的感情历程.爱情、女人与美似乎从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浪漫的爱情是影片的主题,美是影片要力求达到的效果,而女人则是这两者的诠释者-可是,就在这些基本要素被努力建构起来的同时,它们又被自身所消解了。影片中周渔、爱情、美都处在一种暧昧的尴尬境地.最后,是周渔苦难的爱情经历,使影片中的“美”得到了升华?本文通过浅析《周渔的火车涟演绎爱情主题这个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尴尬以及苦难的浪漫,来看该影片的审美特色。

主题:爱情与滥情的共同体现

《周渔的火车》改编自北村的中篇小说《周渔的叫喊》。小说通过一个男人与两个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困境-北村以爱情作为陈述的手段,表达出人们内心沉重的苦难意识,让人对周渔无声的呐喊感到无以名状的悲哀?《周渔的火车》则用爱情的主题代替了生存主题,用铺天盖地的浪漫代替了让人窒息的苦闷。虽然高举的也是爱情的旗帜,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只探讨一种爱情观念,那就是从女性的视角去讲述爱情,体验爱情。爱情确实有着令人眩目的美,它可以左右一个女人的全部生命,女人需要在爱情中绽放自身的美丽,体现美的价值。女人对爱情无止境的渴求,正是影片主题的中心。

那么女人会如何对待爱情呢?孙周认为:“雾里看花,爱到最深的时候会是那样的一种状态。”爱情就是朦胧的状态,只依靠直觉,所以影片中周渔听凭自己的感觉走,这种对爱的执着无疑让人钦佩。但是,她对爱情的感觉盖过了其他所有的体验,所以她的亲情、友情、事业全都被掩藏了起来,她只为爱情而活。所有的故事(包括与张强的邂逅)都是围绕她对陈清的爱的感觉而展开的。本应是“雾里看花”的朦胧爱情体验在影片中却成了周渔的精神鸦片。周渔的这种态度在某种程度上有滥情之嫌。爱情在她的世界中已经泛滥成灾,不可收拾,所以她只能听之任之,最终无法自拔、爱情同时体现出滥情,这可算是影片主题的一大特点。

周渔: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的双重演绎者

周渔是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女性代表、孙周说过:“女人不象男人,对自己想要什么非常清楚,她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总要经过一段时间历练,这是我对女性的看法。”周渔具有的正是这种不惜代价、为爱痴狂的气质,她两地奔波,是为了要抓住爱情那种朦胧虚幻又令人着魔的感觉。在她身上有一种为爱情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充满着现代女性独立自我的气息。她的执着驱使她紧紧抓住了她所信仰的爱情,并怀着顶礼膜拜的心情小心翼翼地为它奉献一切。她的自我、率性的性格让她不在乎周围的眼光,毅然坚持与平凡的陈清相爱。“爱情需要女人深深的自我舍弃;她被动地,疲倦地浸浴在爱情之中;闭着眼睛,无名的,迷失了的浮沉在波浪之中,她感到遗失,不知道自己是谁,在一场暴风雨中被冲走,无尽的黑暗层层包围过来……”周渔便是这样,不能自已地深陷了爱情的泥淖、也许她爱的并不是陈清,而是爱情本身,她就是在为自己寻找爱情的感觉。她是一个懂得寻求自己所爱的新女性。这种义无返顾的坚决真让人有些敬佩、周渔由于身处爱情梦幻之中而透露出奇特的芳香。

但是,这种对现代女性的美的建构却并没有成功。周渔在与陈清、张强交往中显现出的仍旧是传统女性的下位、周渔拥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她完全无须如此彻底地依附在陈清这样的人身上。反观陈清,他对于周渔所做的一切似乎无动于衷,甚至还想逃避她的爱,他懦弱的本性在影片中表露无遗。可是面对这样的男人,周渔始终摆脱不了传统女性那种依靠男性而生存的禀性,依旧臣服在他的男性尊严之下,陈清只用一首普通的情诗,便使周渔把自己对男人无微不至、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所有女性美德都奉献给了他,驱使她每周赶两趟火车去看他,又傻傻地追寻仙湖的踪迹,还把她珍藏的所有瓷器都送给他作为出诗集的资本。她是最大程度地隐藏了自我,来烘托着男人的幸福;同样,周渔对张强本想显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可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听从张强那句“心里有就有,心里没有就没有”的话,总之,从周渔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传统女人的依附男人的悲哀,以及她无力完美地保持着自己浪漫情怀的现实悲哀,尽管周渔有现代女性的外貌和装饰,但是在根本上,她的选择只是一个传统女性的选择,并没有体现现代女性的特征。周渔的形象定位,只具有发黄的照片一般的旧式美,表面上建构起的现代美被逐渐地消解了。

意象群:“美”与“苦”的复合体

火车、诗歌、青瓷、仙湖,乃至轻盈的裙摆,激情的狂奔,女孩的袖舞……影片选取了一系列的象征体,营造出了浪漫的气氛。无论是静物还是动作,都遵循一个要求:美。

火车是美的主体意象。为了让火车充分地表达出浪漫的情调,导演作了一番精心的安排:“本来这个故事可以放在地铁里或者东站西站之间,可是我想让故事浪漫起来,一下就想到蓝天白云红土地的云南和烟雨蒙蒙的重庆。……火车要包下来,让它去哪就得去哪……”可见,选择火车体现出了影片精心策划出的浪漫。不仅如此,火车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首先,火车是时代的象征,这就与舟船时代或汽车时代的爱情区分开来了。其次,火车站台是男女主人公们诉说衷肠的场所,站台上,陈清总拿着一朵玫瑰焦急地盼望着周渔的出现。也是在站台上,周渔第一次邂逅了兽医张强。周渔的爱情既在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终结。再次,火车是欲望的象征。每当电影出现了周渔和陈清的缠绵镜头时,火车便呼啸而过,似乎在为周渔呐喊,最后,火车是周渔的心灵归依,周渔说:“在火车上,我觉得总会发生点什么……”即使后来陈清离开了重阳,周渔还是不改每周坐火车的习惯、她已经把在火车上的生活看作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见,火车作为最主要的意象,承载了影片中主要的美的内涵。

诗歌的力量让周渔毫无反抗之力。“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软的如同你的皮肤……”这首情诗如同一个预言,它不仅宣告了周渔和陈清爱情的开始,更预示了周渔后来许多一相情愿的行为的出现。诗歌的朗诵作为画外音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再配上小提琴伴奏,营造出浓厚的浪漫气氛。

还有象征完美的青瓷,象征虚幻美的仙湖,象征坚定信念的狂奔等等,所有这些意象都配合着浪漫的爱情主题,建构起朦胧的美。

可是与此同时,这些美的意象又存在着暧昧的特征。火车是周渔爱情的象征,同时它也象征着时代的虚化。火车的时代气息并不明显,因此它承载的爱情就没有《开往春天的地铁》那样青春、时尚,也不如《花样年华腕满怀旧的小资情调,它传达出的时代的审美意境是模糊的,而建立在此之上的美就成了彻底的虚幻之物而让人不可把握。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火车、诗歌、青瓷等等,这些意象既是美的象征,同时也是“苦”的载体。如上文所说,周渔是现代和传统女性的双重主体,她表现的是爱情的执着,实际上经历得更多的却是爱情的痛苦。她在恋爱中总是那样忧愁、凄美。所以,火车把她带到陈清身边时,也把凄苦带给了她诗歌在让她感到爱情的震撼时,也把爱情的苦难带给了她青瓷为她博得爱人的欢心的同时,也让爱人开始逃避爱情沉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在建构着周渔虚幻的苦情,而消解了浪漫的爱情。可见,浪漫的意象群同时承载着爱情的“美”与“苦”,使得它们自身暧昧又模糊。

审美意蕴:苦涩柔情的胜利

由上可见,《周渔的火车》始终游走在炫目的爱情和观念的俗套之间,这使影片的美总处在现代与传统的暧昧之中。正是这种主题和象征体在内涵上所表现出的双重特性,构成了影片的特色,不过,这种美由于自身的尴尬却反而让人无从感动。真正达到了感人效果的因素,还在于影片将爱情最终归宿在了“苦情”的结局上,众所周知,在文学史上,苦情作为爱情作品中的一种演绎模式对作品的受众(读者或观众)一直都有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它通过传达一种悲痛使作品的受众产生悲伤的共鸣,宣泄出内心的悲剧心理,因而使作品的审美意蕴得到升华。在当代电影中,苦情的审美仍然受到很高的重视,戴锦华就认为“对现实苦难的背负与呈现,成为某种女性生存的‘特权’;现实社会的种种尴尬与困窘,转化为女性生命中的‘特色’。……当她终于渡尽劫波,苦尽甘来,观众才能获取一份‘大酣畅’”。不难看出,《周渔的火车》也是如此的一种演绎模式。周渔作为现代新女性,信奉的仍然是“从一而终”的传统固有的爱情观念。这便使得她依旧愿意忍辱负重,承担起所有的――现实生活的或者内心的――苦难,来成就爱情的美丽。她愿意追逐火车笨重的脚步,她愿意在火车的摇摆中来回踱步,她愿意为了陈清付出一切,不惜任何代价。她的奔波与劳碌让她的男伴们十分不解,可是她却喜欢这样消耗自己,乃至在火车上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种苦苦的追求最终竟没有换来美好的结局――陈清与周渔阴阳相隔,周渔与张强又无疾而终――因而变成了一段苦涩的爱情。不同的是,周渔凭着她的执着却没有苦尽甘来,于是她那份柔情便在观众心中永远激荡,而对于幼稚的爱情信仰、暧昧的浪漫气氛也一并谅解了。也正是周渔承受一切所带来的苦情效果,让影片的审美效果落到了实处。苦情的美最终解决了影片中的诸种尴尬与暧昧,让人对它只有无限的忧伤与感动。

结语

总而言之,《周渔的火车》是在尴尬的浪漫和苦情的演绎中体现出自身的美的,这正是影片的主要审美特色,不过正如导演孙周所言,女人对于爱情本来就是不确定的,因此这样看来,“暧昧”与“苦难”也许正是浪漫的表现信。《周渔的火车》带着这种浪漫也成为了当代电影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