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小学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为他们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进行实践探索的有效引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营造安全、轻松的教学氛围,注重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关键词:学生主体 时空保障 探索引导 回归生活 学法指导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人们多年的共识。但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仍是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模式,学生厌学,教师厌教。许多该学生说的话,该学生做的事往往教师包办代替,以“主导”代替了“主体”。形成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成了“演员”,学生却成了观众,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没有主动参与的机会,更谈不上认知,技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提高。通过学习、反思和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要更新教育观念,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让数学知识生活化,进行学法指导,从而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一、时空保障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学习活动,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教学计算25-8时,教师不直接指出怎样算,而是请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8=2 15+2=17,15-8=7 10+7=17;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7+8=25,所以25-8=17,更有一种奇特的算法让我当时愣住了,他说先算8-5=3,然后20-3=17,虽然得数相等,但计算方法各异,教师不要马上肯定或否定,而是让学生说算理,他们竟说得有理有据:25减8,个位5个1减8个1,差3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3就是17,说得多好呀!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二、探索引导
数学知识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通过“质疑—探究—归纳—验证”四个阶段,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指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带着知识、能力走向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同样的硬纸板制作几个圆柱、圆锥,其中有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是等底等高,再让学生在已学习圆柱的体积的基础上想办法求圆锥的体积,这样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并小组成员一起用沙子进行测量反复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量三次就刚好倒满圆柱容器,从而归纳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1/3=底面积×高×1/3。这样不断引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特点时,让学生看着长方体形状的实物观察、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看谁发现的最多。然后说出观察的结果,并说出是怎样发现的。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学生发现了长方体有8个角;有的学生发现长方体有6个面;有的学生发现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当这话一出口,有的学生马上反对说:“我这个长方体的面就有两个正方形。”借这个机会,教师马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种长方体,看看还有什么特点……由学生七嘴八舌的发言,长方体的特点很快就找齐了。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学生当堂掌握。这种训练是让学生全方位的观察,扩大观察视野,学会从多方位去看,并且在观察的同时结合了思维训练。还可以提出明确的目标,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与思维想像结合,提高观察的效果。
三、回归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更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的亲身经历,对他们自身来说往往是印象最深的,而且是最感兴趣的。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氛围营造
师生都是社会的"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学生是独立的、发展的、社会的人,在社会生活和学习的各个领域都与教师一样有自尊,有自已的见解,有成就的愿望。特别是小学生心理不成熟,心灵较脆弱,教师过分的严厉和责备,苛刻的要求以及学生间人格、地位的不平等会剌伤他们的自尊心,阻碍他们健康、自由、主动的发展。课堂上教师必须努力创造一种宽容、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轻松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差异,以学生的眼光、思维善待学生。对学生回答不管对错、完整与否,都不应指责,而是加以指导补充;对学生思维受阻,给予启发和诱导;对学生的"创造性"答案,应给予热情的赞赏和鼓励,从而把教学过程变成探求真理的、带有感彩的数学交流过程。作为教师,就不能以权威形象自尊,而应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走到学生当中去,和他们谈心、聊天,了解他们想些什么,需要什么,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对他们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期望带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才能敢想、敢问、敢于创新,从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五、学法指导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知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仅要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学会自己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技巧,首先要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准备,课后复习巩固。学生要积极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二,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自主归纳知识,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让学生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创造力潜能天赋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第三,在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质疑问难、整理复习、画图分析、独立作业等环节上提出学习要求,指导学习步骤,梳理知识脉络,传授归纳总结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第四是直接传授一些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的技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运用。第五是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借鉴好的办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周长时,先用铁丝做了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求它的周长。由于铁丝可以拉直,所以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够想到化方为直的方法——把铁丝拉直就可以求出它的周长。接着,老师又在黑板上画上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测量其周长,学生经过反复探究,总结出四条边相加,长乘以二加上宽乘以二和长加上宽再乘以二等方法。事后老师启发学生把找到这些算法过程总结出来,学生总结出测量、对比、观察等学习方法。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学到学习方法,从而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总之,尽可能提供自主探索的时空,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亲自体验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学法指导,加强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就会极大地增强,个性和内在的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