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分析及改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荥阳水资源短缺、风沙肆虐、水质恶化的现状,结合资源型、管理型缺水的实际,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管理、水资源承载力及用水结构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阐述了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提出了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高效节水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及节水宣传等五条治理措施,并就建设节水型社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了探讨。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

中图分类号:TU991.64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荥阳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608.2毫米,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夏季多雨,汛期7~9月三个月占降水量的65%左右,冬季少雨雪;年际间变化较大。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9亿立米(未计算黄河过境水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0.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07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4887万立方米。按分区计算,其中黄河水资源总量为4788万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2%,淮河水资源总量为1.01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68%。2004年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24立方米,约占全省人均水资源总量的1/2,占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0。从降水分布和人均水资源,荥阳市属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建国以来,全市共建成中型水库四座,总库容1.3亿立方米,小型水库20座,总库容0.43亿立方米。有主要河流5条。全市截止2005年底机井保有量5825眼,其中农用灌溉用5529井眼,工业用井296眼。

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1.1用水结构不合理,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低下

内农业、工业、生活及生态用水比例为84.16:5.03:5.19:5.62,而全国同期平均水平为63.7:20.7:10.1:5.5,耗水性的农业用水比例过大,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4%以上,生态用水被农业用水严重挤占,农业单方水GDP产出仅为2.34元,万元GDP用水量为142立方米,为国际平均水平的1.76倍。

1.2水环境的承载力有限,水污染的威胁日益严重

未经处理和达标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可资利用的水资源量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过度开发利用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对水资源的需求压力进一步增加,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凸显出来。

1.3用水成本偏低,公众节水意识及水忧患意识不强

供水管理体制仍沿用传统的依靠行政手段配置水资源的方式,经营管理粗放,用水成本偏低,未能体现水资源应有的价值,致使公众节水意识及水忧患意识淡薄,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使内水事矛盾层出不穷。

2在荥阳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荥阳水资源短缺,但全社会经济各部门现状实际总用水量高达28.4亿立方米,远远超过其可以承载的极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危及到武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的生存,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根本措施就是构建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3荥阳构建节水型社会的对策和措施

在荥阳构建节水型社会,要从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入手,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整经济及产业结构,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加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加大节水型社会的宣传力度,加强对高效节水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大力调整经济及产业结构,转变水资源利用方式

建立与我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量水而行,以水定发展规模,以水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资源节约型产业,转变粗放的水资源利用方式,扭转在生产、生活领域存在的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城市输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

3.2加强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提高群众的节水意识

生态恶化虽然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潜在的水资源的承载力危机及可持续利用危机还没有被公众认识,浪费水的用水方式依然大量存在,需要在全社会广泛持久的开展节水型社会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树立保护水、节约水、爱惜水的责任感,增强全民的生态保护和节水意识,使节约用水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积极支持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3.3理顺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荥阳水资源长期以来由水利、城建、环保等多个部门管理,造成水资源管理权属分割、职能交叉、相互制约等弊端,不利于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进一步理顺与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合理调度,从水资源分割管理向涉水事务统一管理体制转变,是新形势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迫切需求,优化配置生产、生活、生态用水,正确处理上中下游关系,做到内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3.4加强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及机制创新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质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节水运行机制,建立起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改变目前重工程建设轻制度建设的倾向。

3.5加强对高效节水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构建节水型社会要采用科技措施、工程措施来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积极推广以喷灌、滴灌、管灌为主的农业高新节水技术,引进节水新技术,种植抗旱品种,加快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城乡生活用水节水技术,并针对我市水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生态需水开展研究,为节水型社会提供技术保障。

(1)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机制与体制。目前,我市水资源及节水工作尚没有完全实现了统一管理。水资源管理、防洪、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水环境管理等水管理职能由不同部门来行使,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能交叉,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不利于节水型社会建设。

(2)节水型社会建设,首先要完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现有市水利局为基础,将城镇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行业管理职能划入市水利局,建立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回用的统一管理体制。

(3)严格分离政府公共管理和经营管理职能。逐步将水务市场监督管理与水务经营相分离,整合政府各涉水管理部门,统一资源、环境管理和水务市场监管;推进供水、配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和回用等公共服务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完善特许经营机制,建立水务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

(4)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管理的协调或机构整合。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建立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因此,应该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体现两种承载力之间的联系。在现有的荥阳市水利局和环保局之间建立实现统一管理的协调机制,加强取水许可的退水监督和管理,建立取水许可、排污许可和入河排污口管理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

4结语

构建节水型社会,是解决荥阳水资源短缺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是传统水利向现代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节水型社会,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永续利用的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钱俊生.确立生态价值观: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

[2]杨继学.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构人与自然关系[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6,(1).

[3]聂莉.论可持续发展中绿色文化因素的制度安排[J].学术研究,2006,(2).

[4]朱智生.西安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创建节水型社会[J].中国水利杂志专家委员会会议暨节水型社会建设高层论坛专辑,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