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坚持创新驱动,是适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的需要,是把握发展方向、赢得发展先机的必然选择。基于对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判断,在分析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基础成效、主要进展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桂林市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决策与思路对策。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革命;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5-0102-03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创新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1~3]。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大转型期,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人口红利、要素成本低的优势正在日益衰减,依靠资源消耗快速发展的状况已经不可持续[4~6]。今后的发展必须切换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摆脱对物质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以创新驱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7~8]。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是我国西部地区著名的旅游城市,探索桂林市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对于西部地区如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桂林市经济发展阶段判断

2009年以来,桂林市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仍在不断上升,2014年达到了64.93%,但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在逐渐下降,由2009年的42.52%下降到2014年的18.28%。对数据分析说明,当前桂林经济发展处于要素驱动的中期,投资对城市经济的带动作用依旧很强。2015年,桂林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43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1%,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8.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17.4∶46.4∶36.2,人均GDP为6 058美元,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判断(见表1),桂林市的工业发展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具有以加工为中心的高加工度特点。

二、桂林市创新驱动的基础成效与主要进展

1.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创新推动转型发展积蓄了新潜力。一是专利产出稳步增加。从总量来看,“十二五”期间,桂林市共申请专利20 323件,其中,发明专利9 908件,实用新型专利5 156件,外观设计专利1 589件;共授权专利7 208件,其中发明专利2 024件,实用新型专利3 872件,外观设计专利1 312件(见下页表2)。2015年桂林市共申请专利7 301件,授权2 128件,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5%,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 523件,同比增长50.5%;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突破4.6件,位居广西第二。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效益凸显。驻桂高等院校通过与桂林市特色产业、优势企业合作,建设了“西南民族药”等9家广西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对接和技术洽谈活动。2015年桂林市人民政府举办了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暨技术需求洽谈会,驻桂高校院所、中南大学、广西大学以及市骨干企业共平台服务、技术成果、技术需求223项,实现有效对接80余项(次),促进了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2.创新创业资源加速集聚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奠定了新基础。一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扎实推进。从总量来讲,桂林市拥有7所高等院校,涵盖文、理、工、医等学科门类。在校学生15万多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在全国各地级市中居首位。从结构来讲,桂林市人才结构比例基本趋于合理,人才质量大幅度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二是科研交流和合作日益频繁。桂林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高铁经济带等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开展了与西安、东莞、厦门、佛山等地市的联系与合作,洽谈对接成功技术合作项目120多项。与中南大学战略合作取得实质进展,促成瀚特信息公司、桂林矿地院、桂林医学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企业和单位与中南大学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和科研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科技合作基地建设,新建成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家,自治区级3家。

3.科技产业发展逐步提速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增添了新亮点。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速推进,为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强筋健体。桂林市形成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和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三大新兴产业的“3+3”的产业发展格局,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技术水平处在细分领域于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二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引领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商贸物流集聚了万达广场、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商贸物流蓬勃发展。以科技金融业为代表的生产业预计今年可达80亿元规模。

三、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问题分析

1.创新引领能力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根据对2015年广西各城市综合创新水平计算结果的统计显示,虽然桂林的综合创新指数在全区排在第二位,但是城市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指数却明显低于南宁、柳州、北海与玉林等城市,在全区仅排在第五位。以专利为例,2015年桂林共申请专利7 301件,授权2 128件,同比分别增长43%和29.5%,其中申请发明专利5 523件,同比增长50.5%;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突破4.6件,位居广西第二,但与南宁专利申请数量的11 782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不足,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吸收配套能力较弱,经济规模效益不明显。对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和精力不够,由于对低成本、低价格等竞争策略的过度依赖,桂林目前除旅游业外,在其他产业都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大多数企业从事的只是产业链中边缘环节的一节,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易受制于人,企业发展波动较大。很少有企业下决心通过提升质量、品牌创建和改善服务来引领和创造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政策引导作用发挥不足。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职能部门往往通过下文件、上项目、给资金等方式来应对,导致企业产生依赖、相关部门产生惰性,政策性基金对社会资金、金融资本的带动力不强、引导作用不明显,没能很好地带动社会、企业、个人的活力和创造力。不少传统企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等严重压力,但由于维持低利润的生存空间依然存在,仍然依靠自身的惯性开展生产经营,对加强自身管理、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配置资源和整合价值链的能力等提质增效升级的办法重视不够。

四、桂林市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思路与对策

1.聚焦重点产业技术领域。瞄准国际科技创新与产业革命的前沿,健全产业技术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产业监管制度。创新工业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融入区域产业发展进程,努力构建新型产业体系。

2.建设西部地区创新人才枢纽。注重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的引进、评聘和管理政策体系,创新人才工作优质服务方式。加快出台《桂林市人才引进和培养暂行办法》,创新人才培养、选拔、激励、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培养引进力度,建设西部地区创新人才枢纽,吸引西部地区创新人才流动、配置,影响西部地区创新人才的集聚和辐射。

3.增强创新主体综合能力。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培育、集聚、形成一批具有全国服务和辐射能力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切实增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与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支持和引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桂林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在服务广西和服务西部地区发展中提升综合创新能力。

4.培育城市创新生态环境。坚持系统推进、效率为先,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加强科研道德和创新文化建设,推进科技金融结合、优化创新创业融资环境,着力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加快建成要素齐全、布局合理、运行高效、合作开放、互动充分并具有桂林特色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构建良好的城市创新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志刚.扎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J].求是,2012,(23):52-54.

[2] 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J].中国软科学,2013,(1):1-5.

[3] FAN Fei,DU De-bin.The Measur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spatial Evolution of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J].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4,(3):492-508.

[4] 范斐,张建清,杨刚强.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4):71-80.

[5] 范斐,杜德斌,等.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及比较优势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2,(8):1198-1205.

[6] 范斐,杜德斌,等.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J].地理学报,2013,(10):1331-1343.

[7] 范斐,杜德斌,等.基于能力结构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J].地理科学,2015,(1):66-74.

[8] 范斐,杜德斌,等.长江三角洲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与城市化进程的协调耦合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7):6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