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树立科学的保健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树立科学的保健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运动与保健方面,随着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深入,有些传统观念习惯,需要不断更新、改变。

不生病不等于健康

在传统观念中,许多人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现代科学认为,健康的新标准,除身体健康外,还包括心理健康与社会交往方面的健康。

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们处于心情舒畅时,精神特别振作,身体有力,工作效率高;若心情郁闷,便会出现记忆力衰退、性格变异等现象。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躯体疾病,诸如高血压、偏头痛、溃疡病、癌症等,常与心理因素有关。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这样一个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

锻炼并非愈多愈好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至理名言。但有些人片面地理解它,把它强调到绝对的地步,认为运动锻炼愈多愈好。但是,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看,要达到使身体每个部分都能获得最大氧气量的状态,要经过20~40分钟的室内运动就可以了,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每星期有3~4次足够,除此外的更多运动,非但不会有什么好效果,有时还会带来不良影响。过度的锻炼会使肌肉与韧带拉伤,带来肌腱炎、疲劳性骨折及其他一些疾病,一些医学家、保健学家与体育学家认为:“运动绝对不是非要累得不得了,即使是比较轻的运动锻炼,如用比平常快四分之一的速度走20分钟,就能使心血管达到锻炼水平。”过分剧烈的运动,即使对于年轻人也有致伤的危险,因为剧烈的运动往往易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加速体内某些器官的严重“磨损”和一些生理功能的失调,导致生命进程缩短,从而早衰或早逝。至于运动员的运动,那是逐步加大并养成习惯了的。

深呼吸不利健康

传统观念认为深呼吸有利于健康,事实并非完全如此,过多地吸入氧气与过多地吸入二氧化碳一样,都是有害的。这是因为人的生命是既靠氧气也靠二氧化碳来维持的,人体血液中不仅要有2%的氧,也必须有6.5%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氧浓度是很高的,它是人体所需量的10倍,在一般情况下,平静吸呼即可获得所需的氧气。但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却是很低,只有人体所需求的1/20,人体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就可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以弥补空气中含量的不足。如果不停地作深呼吸,吸入过多的人体并不需要的氧气,就会导致人体血液中氧的供过于求,而二氧化碳则因从空气中吸入很少,经肺排出过多,致使血液中含量急剧下降,造成酸少碱多的碱血症,破坏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损害人体免疫机能,以致丧失对疾病的自卫防御能力。现代医学认为,人体二氧化碳的不足而造成的疾病已多达150余种,特别是对许多健康状况不好的人来说,只要轻轻地浅呼吸就可以了。

“饭后百步走”并不都适用

步行是老少皆宜的有效锻炼方式,民间有句老话“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意思是饭后散步,有利于畅通气血,疏通关节,增强心肺功能,可促进消化,增强健康,有益延年作用。但据科学分析,饭后马上行走,并不完全正确,因为饭后食物集中在胃里,需要大量的消化液与血液来消化胃中的食物。此时如能适当地休息,全身的血液就可适量的流入消化器官,使食物充分消化,要是饭后立即散步,血液需运送到全身其他部位,胃肠的血液供应就相应地减少,食物就得不到充分的消化。再说,胃的消化是由吃进的食物的条件反射而产生的。胃部饱满,胃液才能分泌旺盛。如果饭后百步走,胃部在活动中快速蠕动,很可能把没有充分消化的食物过早地推人小肠,使食物的营养得不到充分的消化与吸收。

“饭后百步走”对某些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严重的糖尿病、胃下垂、慢性食道病以及进行过胃手术的人,尤其不利。它有可能导致心绞痛,加重头晕、上腹饱胀不适、性低血压、早搏、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病症的出现。因此,科学的做法,应是饭后稍平卧休息半小时后,再散步为好。

高枕未必无忧

人们常用以“高枕无忧”来说明要睡得好、睡得安稳,就要把枕头垫高。其实,这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说法与做法,它已被医学实验所否定。因为人的后颈椎在外形上就是向前凸出的生理性弯曲,又有利于缓冲人体在运动时从下肢传导上来的震荡,对颅脑具有保护作用。但是,常睡高枕头,不仅不符合颈椎的这一生理弯曲,而且由于受力关系的改变,会使颈椎过于变曲、变直、紧张或角畸形,进而使颈椎骨的关节、韧带发生退行性的改变,其相应部位逐渐出现骨质增生,导致颈椎病。增生的骨刺会压迫神经、血管,出现肩酸痛、上肢麻木、头晕症状,还会诱发脑血栓。理想的枕头高度是多少?以6~9厘米的高度最适宜。

还是饭前喝汤好

我国人民用餐习惯一般都是先吃饭,后喝些菜汤。西方人的用餐习惯是先喝点汤,再吃饭(面包)。这两种不同的用餐习惯,究竟哪种科学、合理?从科学卫生的观点看,先喝点汤再吃饭比较好,这是因为人的胃在一般情况下,经过4小时后,即可把原存胃中的食物完全消化掉,这时胃都是空虚的,所以有了饥饿感,如果这时马上吃饭,对胃的刺激就比较大。日久月长,容易发生胃病或消化不良症。患胃病的人较多,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吃饭前先喝汤,就会减轻空胃时突然受到严重刺激,对胃的保护有一定好处,这正如运动前做些预备动作一样,能使整个消化器官动作起来,兴奋起来,使消化腺分泌足够的消化液来消化食物,更有利于食物养料的吸收利用。

饭后午睡不如饭前休息

在日常生活中,午睡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其实,午睡很值得研究,如果午睡不符合生理卫生规律,就有可能导致大脑提前老化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饭前的休息与饭后的午睡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效果,一般饭后大脑都会感到一些沉重,而睡觉的结果,会使腹中的食物得不到消化,人体会产生轻微的中毒现象。就生理卫生而言,午饭后的午睡则是消极的,怎样午休才科学呢?午饭前应先在椅子上躺会儿,闭上双眼,全身放松,使身体疲劳消除后,再享用午餐,这样就可吃得更加香甜可口。因此,饭前闭目几分钟的效果,大大胜于饭后午睡一个小时。

吃饭说话有利健康

我们传统习惯中认为吃饭时不宜说说笑笑,否则对消化吸收不利,而一些保健专家提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新认识、新观点:即边吃边说话有利于健康,且把“边吃边说”列为“科学研究的艺术”内容之一。这一新观点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边吃边说可以减慢吃饭的速度。一般而言,吃一顿午饭用30分钟左右为宜,在此时间里边吃边说,可使一些进餐者交流感情、解除烦恼,使肠胃能正常地消化食物。其原因是,愉快的心情不仅能增进食欲,还可兴奋中枢神经,从而促进消化液大量分泌,使胃肠处于最佳消化状态。

水果不宜在饭后吃

人们习惯上认为,饭后吃水果好,因为它可以辅助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但是,不久前,一些营养学家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饭后吃水果,日久会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因为食物进入胃内需经1至2小时消化后才能慢慢被排出。水果极易被吸收,不需在胃中久留,它是单糖类食物,如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易引起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如把吃水果的时间改在饭前,就可使人体免疫功能保持正常。因此,提倡在饭前1小时吃水果为宜。

“老来瘦”并不好

“千金难买老来瘦”似乎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成为定论。但是医学界及营养学界的一些专家研究后,提出相反的解释――胖一些要比瘦一些为好。

这是因为脂肪是人体亿万个细胞原料的来源之一。据研究,在生病或某些疾病须禁食时,瘦人就没有足够的脂肪可动员出来提供能量。身体过瘦的老年人,血液中的蛋白质含量低,血红蛋白与高密度胆固醇值比较低,一旦患病则经不起病症的消耗,使病情加重,甚至加速死亡。尤其是对慢性消耗疾病(如肿瘤、肝炎、结核等)的折磨,胖一些的老年人,易度过生命难关,而瘦者则厄运难逃。另外,瘦人脂肪少,容易造成胃、肾下垂或游走肾。因此,一味强调“老来瘦”并非是科学的态度,只要体重不超过标准体重10%,即为正常体重。